黨曉鵬
(陜西金冠牧業有限公司,陜西西安710018)

免疫接種是通過疫苗激發家禽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力,使易感家禽轉化為非易感家禽,從而達到預防和控制家禽傳染病發生和傳播的目的。實際生產中由于家禽免疫失敗致使已免疫過某種疫病的禽群仍然發生該疫病的現象時有發生。其中一些隱性的,非典型性的以及混合性的感染,對家禽養殖業所造成的損失更為嚴重。本文就家禽免疫失敗的諸多因素進行簡要的探究和分析。
這里所說的“疫苗質量”是指對禽群實施接種免疫時的疫苗質量,而非出廠檢驗時的質量。具體來說就是疫苗在實施接種時必須在有效期內,運輸全程需冷鏈運輸,包裝完整無破損。由于疫苗在供應、運輸渠道中環節較多,基層站冷鏈設施相對薄弱,疫苗在貯存過程中溫度達不到要求,發生反復凍融,致使疫苗失效。 凍干苗應保持真空狀態,油乳劑滅活苗溶液均勻穩定不分層。有條件的公司可在免疫接種前對疫苗的效價,如蝕斑單位、血凝價等進行抽檢。市場上銷售的疫苗種類繁多,養殖場應選購由國家獸醫科研單位研制經實踐證明免疫性能良好,生產企業資質合格,進口疫苗應選擇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并附有中外文說明的。一般來說單苗的免疫效果優于多聯苗,但也不能都選用單苗,因為單苗一方面會增加免疫工作量和養殖成本,另一方面也會給接種家禽造成較大應激,進而影響其生產性能。疫苗按其毒力分為弱毒疫苗、中毒疫苗和強毒疫苗。一般來講,首免多用弱毒疫苗,二免(又稱加強免疫或強化免疫)多用中等毒力疫苗。慎用或不用強毒疫苗。家禽呼吸道疾病免疫接種反應較為強烈,在疫苗毒力選擇方面更需謹慎。家禽疫苗常有多種血清型,如禽流感、馬立克氏病、大腸桿菌病等,選用疫苗的血清型須與禽場環境中野毒株一致,否則毒株間交叉免疫保護率低,免疫效果差。當地流行野毒株血清型尚不清楚時,可選用多價苗或通過科學合法程序研制生產的地方毒株苗或自家苗。
免疫程序應根據當地疫情流行動態和家禽品種、日齡等情況科學制定。既不能貪多求全,面面俱到,也不能心存僥幸,漏防漏免。免疫程序的內容應科學完整,主要包括接種疫苗的名稱、種類、劑型、劑量,接種的日期、時間、途徑、方法、復免的時間、免疫效果的觀察檢測判定、接種過程的注意事項等等。任何一種疫苗接種后機體都會產生干擾素,同時接種或幾天內連續接種兩種以上疫苗就會相互干擾,影響免疫效果。
凍干苗:稀釋疫苗常用生理鹽水或蒸餾水,也可使用涼開水,水溫不得超過20℃,不可用含有氯消毒劑的自來水。不得使用金屬器具。解凍、開啟和稀釋后的弱毒疫苗要立即使用,避免陽光直射、高溫或反復凍融。油乳劑滅活苗:用前充分搖勻,出現嚴重分層時不得使用。免疫前后24小時內不使用消毒劑或抗病毒藥物。滴鼻點眼應讓疫苗液完全吸入;飲水免疫前應充分斷水;刺種免疫應選翅內無羽毛部位,確保疫苗液刺入皮內;噴霧免疫時雞舍應關閉門窗,保持相對封閉;注射免疫應逐只注射謹防遺漏。
不同種類的動物對同一種病原的抵抗力不同,即使同一種動物,其不同品系對同一種病原的抵抗力也不完全相同。隨著現代動物育種技術的發展,研究人員開始培育對某種疫病具有特殊抵抗力的畜禽品種。因此,選擇抵抗力強的品種或品系對防控疫病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國際上已有家禽育種公司培育出抗禽白血病和馬立克氏病的品系。
商品代雛禽的母源抗體水平與父母代種禽抗體水平密切相關。母源抗體是幼齡家禽經血液循環或卵黃囊等途徑由母體獲得的抵抗能力,該抗體一方面能提高雛雞的早期抗病能力,另一方面也會給疫苗接種帶來影響,特別是弱毒活苗。如果在母源抗體水平較高時接種,接種疫苗會被母源抗體中和而減少抗原的有效量,從而降低免疫后抗體水平;但母源抗體過低又有發生早期感染的風險。因此監測母源抗體水平,選擇最佳免疫接種時間對提高家禽免疫力非常重要。
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原因包括傳染性疾病,如傳染性法氏囊病、馬立克氏病、禽傳染性貧血病、禽腦脊髓炎、禽白血病、禽網狀內皮增殖癥等;營養性疾病,如維生素缺乏癥,微量元素缺乏癥等;霉菌毒素中毒病,如黃曲霉毒素中毒等都會造成家禽免疫系統功能破壞,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
家禽垂直傳播的疫病包括:禽白血病、禽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癥(RE)、雞傳染性貧血(CIA)、呼腸孤病毒感染(病毒性關節炎)、禽傳染性腦脊髓炎、雞傷寒、雞白痢、禽波氏桿菌病、霉形體病等。垂直傳播的疾病感染早,危害大,疫苗免疫效果差,必須依靠種群凈化,嚴格引種,完善生物安全體系等綜合措施。
雞群免疫接種后所產生的特異性抗體,只能抵御相應的病原體,而且不同毒株間的免疫原性也有很大差異,這是免疫接種后仍發病的主要原因。某些病原體有多個血清型,甚至有多個血清亞型。如AIV、IBV、IBDV、MDV、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當雞群所接種的抗原(疫苗毒株或菌苗菌株)與侵襲機體的病原體的野毒類型或血清(亞)型不相符時,就必然會出現免疫失敗。
家禽場舍內外環境應保持衛生干凈,定期嚴格消毒。防鳥、防鼠設施完善,病死雞及雞糞應進行無害化處理。環境衛生工作看似簡單,其實是保證免疫成功的關鍵和基礎。
家禽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經、體液和內分泌的調節。各種應激因素刺激腦垂體產生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它再刺激腎上腺皮質產生腎上腺皮質激素。經常處于應激狀態的雞只,血液中腎上腺皮質激素含量會增加。腎上腺皮質激素能顯著損傷T淋巴細胞,對巨噬細胞有抑制作用,增加IgG的分解代謝。淋巴組織發生退行性病變,法氏囊、胸腺、脾臟等主要免疫器官萎縮,引起免疫機能衰退,使免疫接種后機體所產生的免疫力低下而發生免疫失敗。
4.2.1 生理應激
出殼,脫溫,開產期,產蛋高峰期等,都是家禽生理代謝最為旺盛階段,在此期間盡量避免進行免疫接種。
4.2.2 營養應激
營養是機體正常生長發育的基礎。大多數營養物質的缺乏都能影響免疫答,增加對病原的敏感性。生產實踐中發現,雛雞營養不良時,法氏囊、胸腺和脾臟的重量明顯下降,脾臟內的淋巴細胞數減少,網狀內皮系統的病菌消除率降低。證明家禽營養缺乏時,對機體免疫系統尤為有害。維生素A缺乏可減弱抗體反應,引起淋巴器官和組織中淋巴細胞耗竭,導致胸腺和法氏囊發育受阻。維生素E缺乏能引起嚴重的免疫抑制。若合并硒缺乏,雛雞法氏囊、脾臟和胸腺發育均明顯受阻。 換料,限制飼喂,氨基酸不平衡或必需氨基酸不足,維生素缺乏或不平衡,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均會導致家禽免疫功能降低。
4.2.3 管理應激
家禽受到轉群,斷喙,采血,稱重、運輸、斷水、突然換料、噪音、驚嚇、高溫等應激因素刺激時,血壓升高,血液中腎上腺素增加,血漿中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激素水平提高,胸腺、淋巴組織和法氏囊機能退化,此時接種疫苗,免疫器官對抗原刺激的應答能力下降造成免疫抑制。
綜上所述,造成家禽免疫失敗的原因主要存在于疫苗、禽群和環境等方面,在養殖生產實踐中應力求避免上述不利因素,確保家禽免疫效果確實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