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艷 黃文晨 張麗娜
(平羅縣職業教育中心)
目的:探討人口學變量因素對護理中職實習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并對護理中職實習生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知識進行調查分析。
方法:用調查問卷對60 名護理中職實習生進行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調查,采用描述性統計、方差分析等進行調查結果分析。
結果:方差分析顯示是否是班干部、民族、生活地區對護理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無顯著的影響;擇業標準對護理中職實習生的擇業就業有影響。總體調查顯示絕大部分護理中職實習生對職業生涯的相關知識不是太了解,但對專業忠誠度較高,但大部分學生希望能盡早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所規劃。
結論:通過在校期間開設有關課程、講座等引導護理中職生盡早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
區內實習的60 名護理中職生。
(1)問卷調查法。問卷運用了康建芳護理實習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研究中的調查問卷。
(2)統計分析法。采用SPSS17.0 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使用統計描述、獨立樣本的t 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分析。①用描述性統計學方法分析護理中職生的一般人口學特征及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知識。②用t 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統計方法分析一般人口學特征對職業生涯規劃狀況的影響。
從2014年3月到2014年4月由本課題研究者親自發放問卷并當場回收。所有調查均采用無記名問卷方式,共發放問卷60 份,回收有效問卷60 份,有效問卷率在60 份中達100%。
根據人口學變量的特征,對于二分類的變量使用獨立樣本的T 檢驗,三分類及三分類以上的變量使用單因素的方差分析來探討人口學變量因素對護理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見下表)

對專業的忠誠方面

續表
1.人口學變量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結果:是否是班干部、民族、生活的地區在職業生涯規劃的六個維度上無顯著性差異,可能與護理中職生大多數為女生且學歷較低,就業競爭力普遍較弱,選擇行業的主動權較小有關。擇業標準:擇業標準在自我提升的差別上有統計學意義,發展地位因素在自我提升中得分最高,保健因素次之,聲望因素最低,可能是中職護理學生對護理專業的忠誠度相對較高,希望通過在護理崗位上不斷努力獲得較好的職業發展。
2.總體狀況的現狀分析:護理中職生對于職業生涯規劃比較了解的只占18.3%,而對護理職業比較了解的占到70%。但73.4%的護理中職生都意識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贊同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來對他們進行系統的指導。上表顯示護理中職生對護理專業比較滿意的占到61.7%,70%左右的學生認為護理專業比較有發展前途且期望畢業后能夠從事護理工作。出現以上這些狀況與護理中職生對護士現狀的認識及自身素質有關,(1)護理中職生普遍動手能力較強而思維能力較差,較適合臨床的護理工作;(2)我國目前的護理人才需求量較大,護理的就業壓力相對較小,門檻相對較低,從事護理工作畢業生起碼不會面臨失業,這也是不少護理中職生選擇護理的原因;(3)護士待遇雖然不是很高,但是有法定的節假日,可以享受到一些國家的福利與政策。
本課題通過對60 名護理中職實習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現狀調查顯示,絕大部分護理中職實習生對職業生涯的相關知識不是太了解,但是對專業忠誠度較高,期望畢業后從事護理工作的人較多,但是有一部分學生畢業后無法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且綜合素質不夠高,無法從事護理工作。學校可以通過理實一體化教學、護士職業資格考試輔導等措施提高學生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通過率。調查發現中職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往往限制了中職生在護理崗位上的發展,中職生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道德素質、人文關懷素養等,以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