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潔
(浙江省奉化市奉化高級中學)
刮畫也稱刮版畫, 目前的刮版畫藝術是一種源自于歐洲的古老藝術形式,真正意義上的刮版畫發明可以追溯到1850年的英國和法國,當時主要用于商業插圖的創作。 由于刮版畫的低廉成本、方便的使用及豐富細膩的表現形式, 很快就取代了當時用于商業插圖的銅蝕版畫且風行一時。直到1950年隨著攝影插圖的普及而逐漸退出插畫領域。 藝術家直接在刮畫板上創作及刮刻形成最終的作品。 藝術家通過刮、擦、刻、磨、削等方法去掉刮畫板表層的黑色,從而露出黑色涂層下的白色并顯示出所刻劃成的“具象”的畫面,刮板畫獨特的表現形式令人感到其無比生動及震撼。
欣賞的目的在于提高藝術欣賞水平,有所感悟,發散思維。 在教學中,我們主要抓住:一是對國際上刮版畫家作品進行欣賞,欣賞他們鮮明的藝術個性,欣賞他們獨特的藝術語言。如國際刮版畫協會主席羅娜的畫,通過細膩地刻畫自然界的人和物,顯示了高超的繪畫水平,把平常的繪畫題材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倡導人類如何來保護自然界。欣賞國際刮版畫協會秘書長戴安娜的畫,通過畫家的人物和靜物高超的技法,令學生嘆為觀止,從而引發學生學習刮版畫的興趣和愿望。二是對教師本人的作品欣賞,創作的過程以及構思的體會,通過教師的啟發和本人的經驗,使刮版畫這門課程發揚光大,絕無僅有,體現了奉化高級中學刮版畫課程的特色。 三是欣賞學生優秀習作。欣賞大師們的代表作品,是為了讓學生親近大師,也可用大師的筆法即興創作,以此激發學生的自信心。 欣賞國外的繪畫作品,則是讓學生開闊眼界,在刮版畫表現中更能夠自由發揮。
通過讓學生欣賞認識刮版畫和刮版畫的技法練習這兩個點,欣賞國外大師的作品、教師作品、優秀學生習作,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刮版畫的技法練習主要從點、線、面的畫法與黑白灰形式的運用這兩個方面入手,指導學生在技法技巧上充分發揮。
經過指導,學生很快掌握了點、線、面和黑白灰形式的畫法,涌現了很多優秀作業。在學生具備一定基礎后,發現學生不再滿足于作品的臨摹和練習,他們想把自己的想法也融入畫中,于是就有了《做一次刮畫大師》這個主題。
學生自主選擇2~4 個題目為創作內容, 要求學生設定創作目標,讓學生開展查找資料或采風等活動的形式來進行創作。
從“確定創作內容—尋找及處理素材—布局的指導—技法的綜合運用—創作的意境”等五個方面分層進行指導;采用了“欣賞—啟發—討論—教師同步示范”等教學方法。
下面是在課程實施和指導過程中的案例分析:
案例1——題材:

《歡樂頌》王睿 《十里桃花》王懿瑩 《網》毛多芬 《時空穿梭》張碧容
在創作中學生經常會挑選卡通、漫畫題材,畫面顯露了青春氣息,如《歡樂頌》,學生把音樂和快樂結合起來表現一種美的存在,這種“美”是所有學生都向往的、渴望的“美”。《十里桃花》表現出學生對自然的向往,奉化有桃花節,桃花山連綿不斷,通過卡通形象,學生表達一種對接觸大自然的愿望,而不是一味地在教室里讀書。《歡樂頌》這幅作品構圖比較平穩,用圓和一半的人影,通過黑白對比,使畫面主體手形突出;《十里桃花》這幅畫通過山和路來劃分畫面,用桃花形成“灰”調,是人物的塊面突出。
《網》是一幅抽象作品,學生有時找不到合適的題材,他們可以通過簡單的抽象形式來表現內容,這幅畫雖然簡單,但她表現得很認真, 特別是細的線條處理形成灰色的面, 她做到了線和面的對比。《時空穿梭》這幅畫是學生在抽象的基礎加以主觀的想象,表現地球與太空,有科幻的元素包含在里面。
案例2——尋找素材:
學生尋找素材是多角度、多途徑的。

《夢的花園》沈璐露 《太子灣公園》林子藝 《水鄉》 《蓮 語》周靜巧
《夢的花園》素材取自校園廣場的羅馬柱。《太子灣公園》素材取自杭州的太子灣公園。《水鄉》這幅畫的原型來自于中國畫,學生處理了黑白灰畫面,雖然沒有畫水,卻能體現出水的感覺來。《蓮語》這幅畫的題目取得很好,似乎是蓮花與金魚在對話,畫面對比強烈,物體安排得當。刮版畫的難度是刮出大面積的白,留下黑色,尤其是留出黑色的線特別需要細心的處理和一定的耐心去刻畫,這兩幅的作者都做到了。
案例3——創作的意境:
創作的意境是刮版畫教學的難點。在教學時,我們運用了啟發法、教師同步示范等方法來突破難點;倡議學生在創作時必須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主題。
首先我們創作了一幅畫, 把設計意圖對學生做解釋,《失落的自然》:這幅畫用的是裝飾畫的方法,通過正在瀕危死亡的藏羚羊頭骨、牦牛角、破了肚子的長江魚類、哭泣的鳥等元素來表達,人類的不斷發展,給動物留下多少的生存空間?傳達給學生的信息是我們如何來保護自然? 希望運用藝術的方式來喚醒學生保護自然的意識。
通過同步示范教學,能及時、有效、形象地傳遞給學生所需要的知識和信息;從學生創作的作業看,這種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失落的自然》竺莉萍 《天使之夢》張菡 《老了》沃瑩瑩
張菡,高一美術生,她有著自己的藝術理想,《天使之夢》是她理想的寄托, 畫中運用了天使的翅膀和不斷上升的階梯來表達自己登上藝術殿堂的愿望,把理想、夢想、現實交織的一起,形成一個夢幻而又美麗的畫面。
《老了》這幅作品是發揮了當前社會正熱烈討論的養老問題,老人的老年生活是否有保障,老了怎么辦?學生創作了二位老人相互攙扶著在公園的道上散步的情景,近處的石獅子表現為歷史,年年花開,老葉新枝進行對比,畫面運用了點、線、面結合起來的綜合技法,右邊有風輕輕地吹來,這種畫面能讓人有一種感動: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社會對養老問題需要思考這樣一個意境。
對學生來說,成功的感覺往往來源于對于成果作品的評價。在教學中,老師同學的肯定,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鼓勵。 因此,我們將每個學生完成的作品收集拍照并制成幻燈進行展示,然后由學生輪流在班上介紹進行作品交流, 說明自己創作的意圖和表現手法,并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欣賞成果、發表評論的活動中。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積極肯定每位學生的“閃光點”,使他們去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在實施過程中讓學生從欣賞刮畫—感受刮畫—體驗刮畫。 通過欣賞幾幅大師或教師的作品,借鑒他們的創作內涵以及技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美的法則練習,主要是構圖和黑白灰處理怎樣緊密結合主題。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孩子學習動機的激發, 也就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孩子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孩子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大的動機。 對于一門興趣類的課程,最重要的是能夠廣泛地引起學生的興趣,由興趣出發,使學生自動地深入學習或研究這一課程。我認為教給學生的是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而不僅僅傳授知識。 因此,通過讓學生來欣賞中外著名的大師作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其投入其中。
其次,讓學生尋找可以作畫的工具。學生尋找到了許多我所沒有想到的工具,并使用它們進行了大膽的作畫,創作出許多非常出彩的作品。
我們之前對學生的學情和教師的自身素養進行了分析, 得出的教學難點是:研討學生的基礎,面對“繪畫”學生并不陌生,但是面對刮畫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研究時, 學生的實際經驗與能力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在技法上耐心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刮版畫的技法規律。 但是作為指導教師,由于刮版畫并非自己所學的專業,需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水平,需要大量付出和學習,一定要準備充分后才能教給學生。
在創作過程中,怎樣體現“健康和環保”的創作主題,引領學生正確健康的思想和創作觀念, 引領啟發學生對畫面意境的營造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來發現。
通過刮版畫教學的實施, 教會學生從美的感悟中獲得身心和諧的體驗。 一個好的畫種,通過開發,慢慢形成一個學校的藝術特色,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從整個創作過程中獲得藝術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