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建軍
(寧夏第四人民醫院 寧夏 銀川 750021)
腸梗阻屬于臨床較為普遍的一種急腹癥,主要因為表現出腸腔物理性以及出現了機械性阻塞導致患病。針對此類患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腹脹癥狀、腹痛癥狀以及嘔吐癥狀等,臨床表現出較高的疾病死亡率。對此研究有效方法進行腸梗阻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1]。為了確定最佳的疾病診斷方法,本文主要針對我院收治的腸梗阻患者,臨床分別選擇16排CT 以及選擇X線平片完成治療后,獲得顯著效果,現將臨床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4年05月-2015年02月90例腸梗阻患者。通過隨機數表法完成腸梗阻患者的隨機分組。在C1組的45例患者中,男26例,女19例;患者的年齡范圍為19歲-79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2.49±5.39)歲;在C2組的45例患者中,男29例,女16例;患者的年齡范圍為20歲-81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2.51±5.52)歲;對比兩組腸梗阻患者的一般資料,臨床表現出均衡性(P>0.05)。
1.2 方法:針對C1組腸梗阻患者,臨床選擇16排CT 診斷的方法。控制層厚為10毫米,控制層間距為10毫米-13毫米,于患者發生梗阻的位置對患者實施薄層(3毫米-5毫米)的掃描。針對C2組腸梗阻患者,主要選擇腹部X線平片檢查的方法;按照常規對患者實施定為攝立以及實施臥位平片[2]。最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診斷結果分別進行對比,有效計算最終獲得的診斷符合率。
1.3 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中,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17.0完成腸梗阻患者的臨床數據分析,選擇X2檢驗以%形式表示計數資料,以P<0.05為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腸梗阻患者分別完成臨床治療后,在診斷符合率方面,C1組明顯高于C2組腸梗阻患者(P<0.05),具體情況可見表1。
腸梗阻屬于外科較為普遍的一種急腹癥,此種疾病的發病機制為患者的腸內容物通過出現了障礙的情況,進而導致患者表現出腹痛癥狀、表現出嘔吐癥狀以及出現了排氣排便停止癥狀等,表現出發病迅速的特點,嚴重的情況下患者會表現出腹膜炎的情況,甚至出現了休克的情況[3]。

表1 C1組與C2組腸梗阻患者臨床診斷符合率對比[n(%)]
針對患者選擇腹部X線片檢查的方法,即使能夠獲得一定的臨床診斷效果,但是其針對腸壁厚度以及腹壁間隙等難以清晰顯示,針對梗阻段難以清晰顯示。同此種方法進行比較,CT 檢查表現出更多的優點,具有更高的高密度分辨率。本次研究中,兩組腸梗阻患者分別完成臨床治療后,在診斷符合率方面,C1組明顯高于C2組腸梗阻患者(P<0.05)。證明選擇16排CT 檢查的方法,能夠將患者發生梗阻的位置進行清晰顯示,針對疾病形成的原因可以進行有效明確,最終為腸梗阻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準確的參考依據,顯著提高腸梗阻患者的生活質量。
總而言之,針對腸梗阻患者,臨床選擇16排CT 診斷的方法,表現出更為顯著的敏感性,凸顯16排CT 的臨床診斷價值。
[1] 歐陽林,周水添,肖玉輝,等.比較CT 和X線檢查對腸梗阻的診斷價值[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3,5(08):596-597+599
[2] 紀洪廣,吳克勤.螺旋CT 和X線平片診斷腸梗阻的價值分析[J].當代醫學,2015,1(14):27-28
[3] 曹沛偉.在腸梗阻診斷中比較CT 和X線檢查的臨床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2013,2(07):2131-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