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子書包已經逐步走進中小學課堂,其具備的豐富、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便捷的操作方法,開啟了中小學生學習的新模式。但是,電子書包在目前的教學現狀下進課堂,也會產生無法回避的弊端:第一,容易導致課堂教學中漢字書寫的邊緣化;第二,基于教師對電子書包認識、使用、開發的不到位,易導致課堂教學程式化。
【關鍵詞】電子書包;傳統課堂;書寫邊緣化;教學程式化
【中圖分類號】G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03-0060-01
【作者簡介】沈肖冰,太倉市沙溪鎮第一小學(江蘇蘇州,215421)。
同時擁有著優質教育資源、海量學習資源、互動性強、范圍廣、效率高、使用攜帶方便等優勢的高科技產物——電子書包,正由一個模糊的概念成為炙手可熱的“香餑餑”,并逐步走進中小學課堂,叫板傳統課堂教學。我們不否認電子書包的自身優勢,也無法阻擋它進入校園、進入課堂的腳步,它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然產物。但作為一名身處教育一線的普通農村小學校長,需要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這一新興事物。
一、電子書包進課堂,漢字書寫邊緣化
電子書包的載體是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學生通過觸摸、瀏覽的形式進行自主性、交互性學習,即便是書寫漢字也只是在寫字板上完成。這與傳統語文課堂的漢字書寫有著很大區別。“人生聰明寫字始”,寫好漢字是學生接觸傳統文化的開始,也是終生學習與發展的一種必備技能。寫字(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傳統語文課堂,漢字的書寫是教學重點之一,不僅要把字寫正確,更講究把字寫端正、寫漂亮,連寫字的姿勢也是有嚴格要求的。漢字結構的擺布,起筆、行筆、收筆等細膩的運筆方法都是寫字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試問,當電子書包充斥校園、課堂的時候,課堂上提筆即是練字時的那份鄭重;凝神端坐書寫的那份專注;欣賞整潔美觀作業的那份安然,定難再現了。電子書包的快捷書寫功能,勢必使得漢字書寫逐漸邊緣化,最終還將影響傳統文化的傳承。
二、電子書包進課堂,課堂教學程式化
程式化從字面上理解,會聯想到井井有條、按部就班、層層遞進。課堂教學中,教材、學生、教師都是相對穩定,本身就極易出現固化的程式。而電子書包的使用不當,會為課堂教學程式化推波助瀾。
(一)電子書包易導致教師授課模式固化。不可否認,電子書包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及簡便的操作方法,能將教師從繁重、機械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改善教師的工作模式、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但是農村小學的教師教育理念相對滯后,對教育現代化設施的使用、開發能力相對薄弱。很多教師將電子書包視同于課件制作,他們將大量的精力、智慧放在研究怎樣教,怎樣收集資源、制作課件上,卻忽略了學生的學——學生在認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需要掌握的方法。長此以往,教學過程就很容易停留在“重教輕學”的誤區,課堂教學就會出現“教師——電子書包(課件)——學生”的固化模式。教師被制作精美的課件程序所牽制,課堂上教師嚴格按照課件的流程一絲不茍地授課,學生聚精會神地盯著課件,將它當成授課的主體。這樣的課堂必然會少了師生之間真實的互動,精彩的生成,思維的碰撞。
(二)電子書包易導致學生學習方式的固化。學生不是工廠流水線上沒有生命的零件,他們是一個個生動活潑、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他們有著不同的知識積累、學習能力、行為習慣,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內化、表達是各不相同的。應該說,電子書包進課堂的本意是通過豐富的學習資源、新穎的學習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地獲得知識,從而改變學生在學習中的角色,由傳統的接受型轉變為主動型、創造型。因此,電子書包僅僅具備大量的學習信息和資源是不夠的,它還應具備各種與學科對接的認知工具。這些認知工具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基本的思維框架。反之,電子書包中大量的學習資源和簡便的操作方法,會導致學生將探索知識的過程固化為資料信息的查找、整理,學習被一種單一的模式所固化。如此一來,學生學習動力逐漸喪失,思維方式逐漸僵化,習慣拿來主義,更何談自主性學習、創造性學習。
因此教育界需要對電子書包的核心價值進行正確的剖析和思考,除了樹立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增強教學創新意識以外,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電子書包的出現究竟要改變的是什么?我想,電子書包進課堂絕非是簡單的教育教學現代化硬件設施的投入,而應是教育主管部門三思而后行、慎之又慎的重大決策。否則這一先進的現代化教學產物僅僅是為教育教學換上了一雙“新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