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質量保障體系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就高校而言,應通過構建校內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充分發揮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監督、調控、引導、激勵等功能,不斷提高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的質量意識、效率意識和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意識,從而形成自我約束與自我激勵機制,保障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和不斷提高。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建立的“四位一體”的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對于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頂層設計:教學質量目標系統是核心
教學質量目標系統是整個體系的頂層設計,主要根據社會、學生和舉辦者的需要及價值取向決定。它是教學質量保障希望達到的結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在學校層面,它表現為學校的辦學目標定位;在人才培養方面,它表現為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該系統的作用是確立整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方向,因此它具有很強的導向性。
作為共青團中央直屬高校,學校在成立之初就明確提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培養出來的學生首先應是堅定、清醒、有作為的馬克思主義者”,政治素質的培養一直放在學校人才培養首位。隨后,在辦學過程中,學校不斷根據國家需求和經濟社會新發展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調整和完善。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凝聚了全體師生員工的智慧和汗水,是學校在推進改革和發展進程中的創造所得。
確定規范:教學質量標準系統是基礎
高校的教學質量標準體系應包括:本科專業質量標準(即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堂教學質量標準,實踐教學質量標準(包括實驗、實習、實訓),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標準,學業考核質量標準,教學基本建設質量標準(包括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驗室建設、教材建設、基地建設)等。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在不長的辦學歷史中,緊緊抓住教學過程的關鍵環節,建立起了相對完備的教學質量標準體系。學校每年編制、修訂《本科培養方案》,規定各專業的培養質量標準。這些質量標準成為學校對各教學環節質量進行監控和評價的主要依據。
動態評估:教學質量監控系統是重點
完備的教學質量監控系統是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重中之重。與相對靜態的教學質量目標系統和標準系統相比,教學質量監控系統是動態的,它是對整體教學運行過程的動態監督和檢查,以便及時發現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教學質量監控系統主要包括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兩個方面。組織體系指的是負責教學質量監控的機構和部門,運行機制指的是質量監控機構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及運行方式。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具有兩大突出特點———按照管辦評相分離的原則,建立了相對獨立的教學質量監控機構;建立了相對完備的質量監控制度。
雙向互動:教學質量反饋系統是路徑
信息論認為,任何系統的管理實際就是信息的輸入、轉換、輸出、經過反饋進入下一次新的輸入的過程,管理只有通過信息反饋才能實現控制。教學質量的管理也不例外,通過教學質量監控系統獲得的信息,只有經過反饋系統及時、順暢的反饋,才有可能將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教學質量才能得到不斷提高。一般來說,信息反饋的主要內容是:教學質量要求和目標的實現情況,以及監控體系實施的有效程度。信息反饋的方式可以是簡報、會議、內部文件、刊物、聲像(電話、電視)和電子媒體等。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教學質量反饋系統是一個以評估處、教務處為中樞,由校、院系領導、督導專家、教師、學生信息員、學生組成的多主體、多渠道、多方向的信息傳遞網絡。具體反饋方式包括:(1)評估處、督導組的日常監控報告。評估處、督導組定期就主要教學環節中存在的質量問題進行分析,形成研究報告,反饋到校系領導、主要職能部門和教師本人。(2)教學檢查反饋會。學校每次開展完教學檢查之后,均會召開教學檢查反饋會。通過反饋會,集中交流、反饋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并當場落實整改責任部門和責任人。(3)教學信息員座談會。學校每學期均定期召開學生教學信息員座談會,了解院系教學工作動態,收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并及時進行反饋和整改。(4)學生教學信息月報。學校教務處每月將學生對教學情況的意見和建議整理編輯成《學生教學信息月報》,反饋給校領導、教學院系和主要職能部門,方便其及時改進。(5)網絡反饋。學校專門在校園網開設“校務咨詢”版塊,接受師生對學校教學情況的意見和建議。這些意見和建議均由專人進行及時解答和反饋。
———摘自《中國教育報》2014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