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高藝先生的家,簡單、利落、實用,這是他家的呈現。沒有華麗色彩、也沒有繁復裝飾,但家的靈魂有了——他的吉他工坊,家的溫馨感和情趣也有了,存于點滴之中——一架鋼琴、幾把吉他、朋友相贈的字畫、收藏的物件……家,是他的第二舞臺。
把吉他工坊落人家中
“這個房子好像就是為我準備的?!?/p>
那年,當看完這個位于九亭的房子之后,高藝毅然退掉了之前所訂的房子,馬上敲定了現在的這個住所,一個兩層復式房,外加一個閣樓——不為別的,只因它能給他的夢想與愛好一個最佳場所一一一個吉他工坊。
這房子顯然是最適合不過的了。那時小區周遭還未開發,盡顯“荒蕪”,也因而“寧靜致遠”,很適合定下心來做點什么事情,比如研究曲子和練吉他,比如,做吉他一一閣樓的兩個房間恰好能作為高藝的吉他制作室。
制琴是他近幾年“跨界”的。
當2000年的全國吉他大賽榮獲古典獨奏和重奏的冠軍之后,緊接著2001年就榮登了這年第一期的《吉他之友》封面人物,那時的高藝被譽為吉他演奏家的后起之秀。現在,舞臺的華燈下,你依然能在各大音樂廳聽到從高藝指尖流淌出來的或悠揚或激昂的六弦之聲。只是,他現在多了兩件事情要做,一是教授更多熱愛古典吉他的學生并帶著上海古典吉他樂團創作出更多精彩的演出,讓古典吉他這種有著數百年歷史的藝術形式讓更多的人所了解,而另一件事,便是制琴。
現在所呈現的這個工坊,被高藝稱之為“與木與自己對話,只期待一絲共鳴”的地方,他“建設”了四個多年頭,小小的工坊,設備、工具齊全,數量很多,但整齊有序不凌亂,你還能看到高藝隨興而制的吉他輪廓的擱板。在這個小而全的天地中,你能依著那掛滿了整個墻的各類工具中尋得這個工坊日益充實的痕跡,“各種設備和工具都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慢慢積累、更換更好的”,一把吉他被拆分成多個組成部分,每個部分都有它應有的最佳木料,每塊木料又都被打磨成不同的厚薄與形狀,與其他木制品不同的是,樂器的制作除了樣貌要好,最重要的是這琴弦與箱體的共振和鳴,如何達到一個最佳的效果,更或者如何最佳貼合演奏者,制琴的過程精藝至極,你也就不難想象為何會有如此之多的工具了。
收納有致的環境能帶來高效的工作效率,也讓人保持愉悅狀態,而木工的操作會產生大量的木屑顆粒,因此專業的集塵設備是必要的,除此之外,一臺空氣凈化器更能有助于保持一個良好健康的工作空間。木工是個危險的活計,稍不留神就可能受傷,而做琴很多時候要靠著那么點感覺的,比如音梁(吉他琴箱內的多根木橫梁)所削的角度、厚薄,擺放位置稍有不同,都能讓吉他最終呈現的音色不同。因此,一個最佳的制作環境和一個最佳的制作狀態,都是高藝做吉他時不可少的,這就像他輾轉多人,不計麻煩與花費從國外購得一件心儀的工具一樣,做琴如彈琴,都容不得半點輕率。
當掌聲徐徐落幕,穿上工作服、手持工具,家中的這個工坊,已然是這個家的核心,但同樣也是高藝的“第二舞臺”,以制琴師或者說手藝人的名義。
巧改房型空間功能合理化
簡單,利落,實用,這是我對高藝的家的第一印象。即使是個生活與工作并存的空間,但也是要以家生活為中心,隨習慣而定,家不需擺拍,那些精彩與個性皆在各細節中體現出來。
高藝的妻子曾經做過室內設計相關的工作,采訪當天,看了兩套她曾經做過的設計案例,5、6年過去了,在當下看來也一點都不過時,反而時尚美觀,得體大方,于一些小的設計上盡顯女性設計師細膩的巧心思。而對于自己的家,沒有在風格上著墨過多,但卻在整個房型上下足了功夫,做了較大的改動。正如他妻子所說,房間格局是最重要的,這個定下來,以后就任由軟裝的搭配來讓空間增彩。
整套房間的室內面積160多平米,樓上樓下都是二室一衛的格局,雖然有個挑高的廳,但廳的面積并不大,這對于經常與好友相聚以琴交流的高藝來說,客廳未免太小了,因此,犧牲了臨客廳的一個房間,擴大了廳的面積,但也并未是整面墻都被敲掉,而是把墻體“裁”成了一個吧臺,既別致又實用。
犧牲掉的房間他們也并沒有徹底舍掉,而是給“移”到了二樓一一原本挑空的地方加了樓板,“搭”出了一個書房出來。但這樣做,樓上三個房間未免顯得太過擁擠,光線也不好,因此,原來的書房門和墻都給敲掉,做成了敞開式的空間,妻子從宜家購置了書桌和沙發,把這開放空間布置成了自己的“書房”,而把獨立的書房留給了高藝,“他的工作需要私密的空間”,妻子說?!俺ㄩ_”后的書房還連接起了兩個露臺,陽光與通風都很好。
樓梯也是房子格局改動的要點。原本的樓梯,拆掉,封上,一樓做了儲物室。二樓做了步入式衣帽間。新樓梯是鋼木的旋轉樓梯,離大門更近,縮短了大門到樓梯的動線距離,此外,修改了樓梯位置后,二樓上來的位置便不是私密性要求高的臥室了,換到了房間外,這樣,二樓的臥室、衛生間、衣帽間成了一個獨立的“套房”,私密性更強的同時也增添了生活的便利性。通向三樓的閣樓本沒有樓梯,他們也購置了同樣的旋轉樓梯。
這樣改動之后的房型從實際的生活使用角度來看,十分合理。通常情況下,一樓更多是待客和公共空間,而二樓則是房子主人的私密空間,如此的改動,在沒有減少和影響原先房間功能的情況下,讓不同的空間更好地發揮其功能。而整個房間的格局設計和改動,皆由高藝和妻子兩人設計完成,整個房子的裝修時間不過70余天。
“裁”墻擴廳
一樓最大的改動在于把臨客廳的房間墻體敲掉,擴大了客廳的面積,但并不完全是敲墻體,而是“裁”,做出了一個吧臺,想法巧妙。此外,移動了樓梯的位置,使得大門到樓梯的動線更短。
書房“搭”出來
一樓被犧牲掉的房間被“移”到了二樓來,在原先挑空的位置搭出了一個房間,二樓的格局從二室變成了二室外加一個開放式書房,而原先臥室的私密性也因樓梯的移位而更強。
他和吉他形影相隨
私密與開放并存的家
前不久,高藝剛剛完成了他的第十八把琴。在這之前,除了第16把和第一把還伴在高藝身邊,其他的早已被訂掉。高藝有個習慣,那就是每當一把琴做出來后都會請許多朋友過來,大家相聚一起,高藝會請他們聆聽和試彈自己新做好的吉他,提出改進建議。令他驕傲和自豪的是,他的每一把琴都比上一把要好,他制作的琴也受到了周圍演奏家朋友和音樂學院老師的好評。
因此,于高藝來說,家既是私密的家,如他一頭扎進去練琴的書房,還有他尋求與木共鳴的第二舞臺的吉他工坊,也是會友的開放的家,當然,多是圍繞著吉他和音樂的。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有時大家也會帶著自己的愛琴來此“一較高下”,看看誰的琴色更受大家喜歡,或是僅喝茶敘事,或是就專門來此向他討教切磋制琴的細節……這都需要留有足夠的會客空間。
一樓廳的擴展滿足了一個最大的會友空間,即使多個朋友都帶吉他過來,都會富裕寬敞。除去陽臺,房子的露臺有三個,一樓的大露臺上就只置一套瓷桌瓷椅,少許的植物點綴,喝茶聊天,毫不愜意。
家中沒有繁復的裝飾點綴,空白的墻面上掛著各位朋友相贈的字畫,旅行歸來購入的藝術品和一副心意的油畫按自己喜好擺放,樓梯轉角間,花束后”藏著”的一把吉他,那可是高藝做出來的第一把琴,雖然他說那把是第一次嘗試,各方面都不滿意,但卻是值得紀念和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