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篇散文《一碗清湯蕎麥面》是這樣提到北海道:“每年年底最后這天,當地老百姓都要到面館,吃上一碗蕎麥面,才算是過節(jié)。連著好幾年,因車禍為夫還債的母子三人,來到這家面館只點一碗蕎麥面過節(jié)。老板宅心仁厚,每次都給一份超量的面,夠三人吃飽,這碗溫暖的面,支撐了一家人渡過難關,也成就了這兄弟倆的美麗人生……”
從這篇感人的美文里,我們知道,蕎麥面在日本人,尤其是北海道人心中的美食地位。中國人過年要吃大魚大肉,而日本人卻要吃一碗清湯寡水的蕎麥面,這又是為何呢?
如果不到北海道,你就無法理解蕎麥面作為年食的意義。
重視飲食文化的日本,向來喜歡品嘗食材最原本的真滋味。大多數專營蕎麥面的面館,面都是十分簡單,只有一盤蕎麥面加一碗拌面汁和少許蔥花。但看似普通的蕎麥面入口之后,你便會感覺到這才是帶著陽光和風的味道的谷物精華,面條醇香,嚼起來勁道,還有甜味,能感受到做面師傅的手勁兒。面吃完,老板送來一壺湯,同樣是淡淡的昆布湯,熱乎乎的,暖胃又暖身。所以,好的蕎麥面靠的不是湯汁的熱鬧,而是面本身的功夫。
北海道最有名的蕎麥面館是“竹老園東家總本店”。它創(chuàng)業(yè)于明治7年(1874年),是一家久負盛名的老字號。
這家店特制蕎麥面,共有兩種口味,一種是用蛋黃與蕎麥粉做的蕎麥面,另一種是加了抹茶粉的蕎麥面。蛋黃的蕎麥面吃起來口感較滑溜,加了抹茶粉的蕎麥面吃起來則帶有一種茶葉的清香。
過年吃一碗清湯寡水的蕎麥面,看似窮酸,但其中卻有很深的養(yǎng)生之道。北海道這地方,天氣寒冷,只能出產蕎麥這樣的高寒作物,但這蕎麥的確是好東西。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蕎麥最降氣寬腸,故能煉腸胃滓滯,而治濁滯、泄痢、腹痛、上氣之疾”。也就是說蕎麥是一種能夠排腸毒、滌身體之物。冬天人們要吃肉食以御寒,而肉食往往容易積攢腸毒。如果腸毒不清,人們很容易患各種“濁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卒中等。蕎麥不僅可以清腸毒、減脂肪,而且還富含維護血管彈性的天然蘆丁,能夠保護血管的健康。這對寒冷地區(qū)的人來說,是最最重要的養(yǎng)生了。且“年”是一年之中輪回的終點和起點,很多病弱之人都易在此時撒手人寰,如果不加呵護,就過不去這個年關了。
在此時,你是不是覺得一碗熱乎乎的、既能清腸又能補充能量的蕎麥面,就是那擔當此重任的年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