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熱愛跑步”這四個字時我心里充滿忐忑,因為這是“職業跑手”的專利,對于一個“多有跑步熱情,鮮有跑步行動”的人來說,寫下這四個字確實有些冒失。
回想起來,真正參與跑步源于2013年秋天。缺乏鍛煉是上班族的通病,當時總覺得需要一種方式來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選來選去,發現慢跑是一種合適的方式:不需裝備、不需場地,更不需專業訓練,嗯,足夠懶!于是制定了周六、日每次5 km的“宏偉”計劃。從汗流浹背到輕松應對,開局不錯,可惜1年后由于懈于堅持,“跑男”計劃落空了。
曾經不少媒體諷刺說“全世界都在跑步,中國人卻在遛彎”,實際上并非如此。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境內舉辦的專業馬拉松及相關賽事有46場,參與人數接近百萬,可見“全中國都在跑,只是你沒看見”。這種改變一方面緣于健身環境的改善,更多則緣于人們切實的健康需求,或者說人們已經真正體會到了跑步帶來的益處。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們發現原本認為數量固定的腦細胞數目實際上也會生長,出現新的腦神經元,而這些神經元和腦細胞生長的觸發點正是鍛煉。這就意味著,跑步作為一項有氧運動,除了活動筋骨,加強心、肺和循環系統功能外,還能促進腦部發育,使人變得更聰明,好神奇!心理學家也說“心情低落的時候我們可以跑跑步”,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研究表明,心情低落的原因是腦神經元中缺乏荷爾蒙。跑步時,荷爾蒙增加,跑步后,荷爾蒙分泌量還能增高,所以,跑步能消除人的低落情緒。除了眾多科學論斷外,跑步對于互聯網思維模式下的大眾而言,受歡迎的另外一種因素在于:簡單、專注、極致、快。跑步提供了一個以簡單方式讓人專注,并讓人人都覺得可能做到極致的興趣點,也讓人們通過微信曬圖等方式實現了更多社交功能。
這應該是一個勵志故事和一次成功社交。圈中某好友在2014年年初制定了全年1 000 km的跑步計劃,年底曬出她的跑步記錄時,我們看到的確切數字是912 km,盡管未能達到目標,但對于一個女士而言,收獲健康美麗更重要;另一位在他的跑步群中找到了志趣相投的創業伙伴,成功將他的茶葉品牌推向了市場,他說這是跑步帶給他的驚喜;而我則習慣于在跑步中體會堅持的力量,并把它分享到朋友圈。跑步,或勵志或傳奇,或曲折或感動,熱愛本身就是一種動力。今天我的跑步計劃將再次重啟,你呢?春天,再次邀你一起熱愛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