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裝行業內存在很多亂象,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家裝行業缺乏統一的標準規范。同時,根據編輯調查得知,大部分業主對于相關的家裝法規并不熟悉,基本上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更別用法規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了。本文中,編輯就給大家普及一些最基本的裝修法規,大家在裝修前要掌握一些,方可心中有數,即使遇到問題也能想到用法律保護自己。
案例一
裝修公司自行整改還強制收費
案情回顧:
為了方便照顧年老的父母,吳先生購買了和父母同小區的老公房,準備翻新后入住。經多方比較后,吳先生于2014年8月與某裝修公司簽訂了裝修合同,約定合同總價為4.8萬,工程期為8月20日至9月10日。合同簽訂當天吳先生支付了1.44萬作為首付。
開工僅一周后,工程負責人聯系吳先生,稱“拆除承重墻及其上所附的配電箱所需的布線工程量沒有計入之前的預算內,現預算要增加費用5200元。”吳先生開始沒有同意,但裝修隊表示不增加預算就罷工,著急入住的吳先生無奈之下只能同意額外增加費用。
9月10日,裝修隊按約定完工,吳先生驗房后便結了尾款。然而入住不到兩個禮拜,房子就出現了開裂、起包等現象。吳先生要求裝修公司賠償,對方表示開裂是因為房子老化的關系,拒絕賠付。
在消保委調解無果的情況下,吳先生將裝修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對方賠償6000元,并返還之前額外增加的5200元。
律師分析和建議:
在選擇裝修公司的時候,建議多對比幾家,對價格有個大致的了解。簽訂裝修合同時,一是要仔細審核預算,防止多報或者少報,盡量避免約定按實際用量結算。二是要和裝修公司約定工程總價的增減不超過5%來保護自身利益。三是清楚約定工程量以及材料的品牌,以防裝修公司以次充好,隨意增項。本案中合同并沒有對超額情況進行約定,吳先生無權要求裝修公司退還5200元。
無論是新房子還是舊房子房,裝修前裝修公司有義務先進行驗房,驗房過程中發現問題要及時告之業主并進行整改。如家裝公司盡了告知義務,而業主又不同意整改,裝修完畢后出現的問題則由業主承擔責任。本案中裝修公司并未事先提出房子有問題,裝修后不到兩周房子便出現問題,應由裝修公司承擔責任。
維權結果:
法院最終判決裝修公司對吳先生的房子進行整改,并賠償吳先生5000元。
案例二
簽訂閉口合同,裝修公司導致工期延誤
案情回顧:
戴先生購置普陀區一處房產后,于2015年3月與某裝修公司簽訂裝修合同,約定,約定由裝修公司以包工包料的方式裝修陳先生的新房,合同工期為自2015年3月23日開工至2015年5月10日竣工。同時也約定了如果因為裝修公司的原因造成工程逾期交付的,每逾期一天,裝修公司賠償陳先生80元。
開工后,由于裝修公司前期對于房屋承重墻的誤判斷,導致設計方案有變,并最終在2015年6月10日最終完工進行保潔收尾和交接工作。驗房時戴先生發現衛生間的角落處有滲水現象,雖不影響入住,但是工程誤期加上因誤期需要續租出租房,導致戴先生非常不滿,并向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投訴,認為裝修公司需要負責整改工作,同時應按照合同約定賠償違約金2480元,并賠償因誤工造成的財產損失3000元,而裝修公司只同意整改,拒絕賠償。戴先生于2015年7月6日將裝修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裝修公司整改并支付違約金4560元,同時賠償經濟損失6000元。
律師分析和建議:
雙方簽訂的裝修合同為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應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因裝修公司單方面過錯導致工程延期以及房屋裝修后產生質量瑕疵的,裝修公司有責任進行整改,并支付違約金。而關于逾期違約金的計算,合同約定,裝修工程進行保潔收尾工作后,裝修就已完成,達到可以驗收交付的條件。因6月10日完工后,房屋雖有瑕疵,但是不影響戴先生入住,因此逾期應計算至6月10日為止,而非起訴之日。
經審理,法庭認為裝修公司違約行為成立,根據合同約定,逾期時間應為5月11日起算至6月10日為止,共31天,因此最終判決裝修對爭議房屋進行整改并支付違約金2480元,同時賠償戴先生經濟損失4000元。而從眾多實際案例來看,法院一般也是傾向以保潔清場為時間節點,原告要求將因驗收過程產生問題而拖延入住的時間作為逾期時間節點,法院通常是不予支持的。
維權結果:
法院最終判決裝修公司對吳先生的房子進行整改,并支付違約金、及戴先生經濟損失共計6480元。
案例三
精裝房裝修質量出問題,開發商拒絕擔責
案情回顧:
周先生去年看過樣板房后,較為滿意,又聽售樓處的工作人員介紹說該小區的精裝房都是按照2300元/平方的檔次裝修,于是于6月簽訂了購房合同,購置了一套50平米的精裝小戶型。今年4月,周先生去辦理收房手續時,卻發現精裝房存在多處裝修質量問題,如臥室天花板脫落、客廳地面不平整等,實際的裝修檔次也沒有當初所謂的2300元/平米的規格。
周先生找到開發商,要求進行修復并賠償,開發商卻表示,只是裝修出現質量問題,應該找裝修公司,并決絕賠償。而購房合同中,關于雙方的違約責任也僅對房屋主體出現問題做出了相關規定,并未對裝修質量問題做任何規定。
律師分析和建議:
開發商應承擔違約責任,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因房屋質量問題嚴重影響居住使用,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和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交付使用的房屋存在質量問題,在保修期內,出賣人應當承擔修復責任。周先生買的是精裝房,雖在合同中未針對裝修質量問題進行規定,但由于裝修方是由開發商委托的,開發商應直接對購房者負責,所以出現質量問題也應由開發商承擔責任。
周先生提到的2300元/平米的裝修費用,由于合同中并沒有對裝修的具體費用和所有材料進行必要的說明,只提供了所有材料的品牌和型號,因此無法界定差價,只能按照上海平均裝修標準計算。
維權結果:
法院依法判決開發商違約,要求開發商賠償周先生15000元的違約金,并立即對房屋進行修補。
以上三個案例都說明了,作為業主,懂得基本的法律知識非常重要。那么,在裝修中,有哪些基本的法律知識是必須要知道的呢?
第一部分
增項多超支嚴重,由裝修公司買單
業主裝修后最常碰到的情況是,裝修結算比預算超支非常多,而這往往多是由于裝修方制定預算時故意漏項,在裝修過程中增項造成的。對于這種情況,業主應該如何應對呢?
一、增項多超支嚴重很普遍
業主往往希望能以較低的價格完成房屋的裝修,而裝修公司為了得到工程單,常用低價來迎合業主。一旦合同簽訂,開始裝修施工后,裝修公司再采取各種方法手段,讓業主不得不接受很多增項,從而造成裝修結算遠遠高于預算。
二、家裝新規:超預算8%需裝修公司自負
針對這種裝修公司故意漏項的情況造成的工程超支,2013年9月1日,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家居行業經營服務規范》對此做出了非常有利于業主的規定。《規范》中明確:組織出具的工程合同預算報價書,不應在工程項目、工程數量上出現漏報、少報的情況。
1、出現工程項目漏報情況,由組織承擔相應責任。
2、出現工程數量少報情況,若少報金額超過合同金額的8%,超過部分由組織承擔(業主主動要求增加的項目除外)。
這是家裝新規中,最引人注目的條款之一。這像是一個“緊箍咒”,將促使裝修公司更加規范。因此,業主如果碰到裝修公司故意漏項造成的超支嚴重的情況,可以根據此條法規要求一定的補償。
三、盡量避免主動增項
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規范中簡單的一句“業主主動要求增加的項目除外”,就給裝修公司留下了空子可鉆。
裝修項目包括必須做的項目,以及一些可做可不做的項目。裝修公司可以通過后期的勸導、誘導讓業主增加施工項目,這就屬于“業主主動增加項目”,不屬于新規規定的超支賠付范圍內。業主要警惕這種做法,最好在設計方案和預算審核階段要非常細心謹慎,避免后期輕易變動,從而造成增項超支。
第二部分
售后不擔心,故意損耗也有法可制
家裝中會用到很多的裝修材料,對于材料,一方面業主會擔心其質量問題,另一方面則會擔心施工方會不會故意耗損。針對這兩種情況,也有相應的法規進行規范。
一、家裝新規:賣場先行賠付
以往業主在裝修賣場購買商品,如出現問題總是出現拖延解決的情況。同樣是《家居行業經營規范》中首次明文規定,家居賣場應執行先行賠付制度,在商品出現瑕疵或缺陷時及時給顧客退換或賠償,在銷售商離場后仍須為顧客提供相應的售后和維護服務。
這條規定的意義在于,業主不用擔心購買的產品出現問題,而得不到妥善解決的情況了。同時也有利于規范賣場,提高對商戶的管理水平。
二、耗損大戶:地板耗損超5%可向商家索賠
地板相對于瓷磚、涂料等裝修主材不同的是,地板多是由廠家負責安裝。按照行規,消費者鋪完地板后,完整的地板是可以退貨的。但有些不法商家為了不讓消費者退貨,就會采用增加損耗的方式讓消費者多花錢,比如故意多切割完整的板等。
1、正常地板耗損在3%左右
由于每塊地板的長度、寬度是相同的,但消費者購買的木板長度不可能與所要鋪設的房間剛好匹配,所以一些地板就要切割,比如90厘米長的地板,如用了50厘米,剩下的40厘米就得拼到其他地方,如無法拼接,就只能扔掉,這就造成損耗,只要房間比較工整,一般損耗率為3%左右。
2、超過5%的損耗量可向商家索賠
根據我國《木質地板鋪裝、驗收和使用規范》規定,木地板損耗率通常不應該超過5%。家裝中的地板鋪裝往往由銷售商負責施工,在地板鋪設過程中,如果發現工人浪費嚴重,消費者一定要多留心,發現地板損耗率超過5%就要向商家索賠。
第三部分
裝修保修期,需有明文規定
以往,不少比較正規的裝修公司都會承諾一定的保修期,通常是基礎工程包修2年,水電隱蔽工程包修5年。此次,新出臺的行業規范將保修期定為必須遵守的標準。下面來詳細看看關于保修的條款。
一、家裝新規:裝修保修期為2-5年
1、明確保修期
新規規定,家裝公司必須向顧客明示地板、門窗、吊頂、瓷磚、水電系統、墻壁、櫥柜等的具體保修時間和保修范圍。
2、保修期限
新規規定,裝修基礎工程至少2年保修,防水工程至少5年保修。
3、保修期滿
新規規定,裝修公司在保修期外需長期為顧客提供維修維護服務,相關項目收費應明碼標價。
二、明細條款避免抵賴
規范上的保修條款只有簡單的幾十字,如果裝修公司想抵賴,還是有空子可鉆的。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一個比較有效的辦法就是盡量在裝修合同或者在裝修保修單中將保修的項目、保修期限、保修責任如何認定等內容都加上。
1、保修金很關鍵
在和裝修公司簽訂裝修合同時,最好在合同里加上保修金的條款。即明確裝修工程在驗收合格后,業主有權留取相當于裝修工程總款5%左右的保修金。竣工驗收合格后的保修期之內沒有發生工程質量問題的,業主才將保修金退還給裝修公司。
2、注意留存證據
很多家裝糾紛,都是業主覺得是裝修公司的責任,裝修公司覺得是業主自身使用不當或者是業主選購的主材出現質量問題。面對這種責任難定的情況,提醒各位業主要充分保存好各項證據,有條件的業主可以請第三方相關單位出具鑒定結果以明晰責任。
3、關于修復項的保修
不少業主就面臨這樣一種情況,在房屋某一項目出現問題的時候,通知裝修公司來修復好了,但是在保修期后不久又出現這種問題,而裝修公司可能就以保修期已過為由拒絕為業主免費保修。為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業主在簽訂合同時需要和裝修公司協商好,明確規定保修期內產生質量問題的項目維修之后重新驗收,并于重新驗收之日起再延長保修期。
[ 編輯留言 ]
從上個月開始,《裝修情報》攜手贏了網,為大家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如果你也遇到了裝修糾紛,對這方面的法律不是很了解或者想通過法律進行維權,都可以在《裝修情報》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myhousing)在線獲得免費的法律咨詢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