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李成翔筆下的或大幅或小品國畫中,山石、花草和流水用栩栩如生來形容都還不夠,因為,畫面上的山本就是真石,水是流動的,草是有生命的。
“活”的立體國畫
聽聞上海有一位能把真的山石草木搬上墻的“立體國畫”大家 李成翔老師,編輯有幸拜訪,并在李老師家的庭院中,看到了實作。這幅作品大概2、3平方米,一幅惟妙惟肖的山水畫躍然在這一整塊的石面上:飛瀑流泉,白云繚繞,峰回路轉,而近看,“山石”上的草木郁郁蔥蔥,“綠松”挺拔,“青草”翠綠,真水瀑布宛如“從天而降”,山腳和山腰,還有牧人和牛群,形態悠然,只覺仿佛身臨其境。
用“石頭”、“綠植”作畫
李老師介紹說,立體國畫一般底面用的是大理石,按照畫稿選擇好石頭,石頭是要比較輕的,易于定在墻上,且石質較松,易于造型,把選好的石頭按畫的大致布局用水泥澆筑在大理石畫壁上,然后便開始用各種工具鑿石頭塑形,待差不多之后在需要種植花草的地方放上泥土,接著種上這些綠植,接人流水,擺好亭臺樓閣、人物等裝飾件兒。畫面所呈現出來的流水瀑布效果需要一個小型水泵。最后,再對一些細節進行微改,還會用丙烯顏料進行補充繪畫,這樣,一副立體國畫才得以躍然壁上。
而這種立體國畫,大到公共空間的壁畫,可幾十幾百平米,小到桌上的擺飾,可只有一個手機或者PAD大小,小件兒通常一天便可做好。早些年,李老師曾在南京路上開過店面,也開過工作室,吸引了許多人爭相購買和預訂。他做過的工程項目則遍布各地,有賓館、飯店、辦公樓、娛樂場所,作裝飾用或燈箱宣傳,也有家裝的客廳、露臺、圍墻等。之前就有個業主把家里院子天井幾十米高的墻面上都做了立體國畫,相當壯觀。
一門不易的手藝
要做好這樣一幅立體國畫,需要“作畫”人同時具備山水畫和園林造景的功底。現年七十多歲的李成翔老師身兼世界教科文衛組織專家成員、北京神州書畫院一級山水畫師、中國海派盆景協會會員,國際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數職他。從小習畫,早年曾師從從石伽老人,在十五歲那年,因其繪畫天賦顯露,被選到中央美院學習了3年。為了生計,他年輕時做過幾年的火車司機,但休息之余,便會找一隅作畫。后來,他的畫藝日臻精湛,以北宋山水大家李成、范寬作品為范本,后自成寫實山水畫一格。平日里,李老師也喜歡養殖花草和造景,在二十世紀初,他開始把園藝造景技藝和寫實山水畫結合,創作出了現在的“立體國畫”。
而除了專業素養上的綜合要求,做立體國畫還是個很費精力和體力的活兒,有大項目,李老師都不得不找一些工人從旁協助,比如把石頭“粘”在石壁上,以及做一些最初的塑形工作。由于要求高、活兒苦,因此,李老師曾經帶過幾個徒弟,大都堅持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