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發增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講話精神,陜西省提出,2015年,全省力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其中非能源工業增長13%,能源工業增長11%。完成工業投資6600億元,增長13.5%左右。
2015年,受經濟大環境制約,陜西省工業經濟增長面臨較大壓力。對此,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多項切實可行的措施,確保實現工業穩增長。
能源工業是陜西工業經濟的重頭,今年省上將加大石油產品銷售力度,推進國Ⅴ標準汽柴油使用和封閉運行,繼續推進延長集團省內200個加油站建設。同時積極推進產銷銜接,擴大 LNG汽車綠色物流車隊規模,將運輸品種擴展到成品油、煤炭、蘭炭等省內大宗產品。進一步加大蘭炭應用領域,降低蘭炭運輸成本,重點拓展京津冀地區市場,力爭蘭炭產量突破3000萬噸。加快推進煤制油和煤制烯烴產業化進程,力爭建成煤制油項目7個,產量達到250萬噸;建成煤制烯烴項目4個,產量達到200萬噸。
面對快速興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陜西制定節能和新能源汽車促銷獎勵辦法,推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進一步推廣 M25甲醇汽油應用,擴大省內外銷售渠道。同時推進光伏應用和電站建設,力爭地面電站達到1000 MW,分布式 電站達到200MW,電站建設使用省內光伏產品80%以上。進一步加強省內產品配套,提高陜汽、比亞迪等企業省內配套率;支持省內石油煤炭裝備參與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國內重要過境管線工程等項目建設;組織陜西裝備企業與軍工企業配套對接;做好省內鋼材、水泥等建材產品與保障性安居工程對接。加強政府采購項目管理,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我省汽車、鍋爐等產品。適時出臺原油收儲政策,保證原油企業正常生產。推動企業深入開展降本增效活動,建立收費清單制度,堅決取締不合理收費,減輕企業負擔;繼續開展擬竣工項目流動資金貸款貼息;做好大企業直供電工作,逐步擴大直供電范圍。
為了進一步激活陜西工業經濟的潛能,陜西省今年將全力打造六大支柱產業,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陜西工業由規模擴張向創新驅動轉變,由產業鏈低端向中高端轉變,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實現轉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在化工產業領域,今年要重點推進華電集團榆林300萬噸甲醇制100萬噸芳烴、神華集團榆神180萬噸甲醇制60萬噸烯烴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釋放現有產能,實現烯烴聚合物產量200萬噸,增長180%。推動延長集團靖邊3×100萬噸油煤共煉制油、延長集團榆橫煤化公司2×100萬噸合成氣制油、陜煤化集團神木粉焦費托合成分質利用制取500萬噸煤制油等項目建設,加快煤制油技術推廣應用,實現煤制油產量250萬噸,增長2倍以上。
在汽車產業領域,圍繞“千億陜汽”發展目標,繼續抓好“五大板塊”重點項目建設,加快發動機、汽車電子、內飾件等48個重點領域配套項目落地,進一步提高企業配套率。推進寶雞吉利20萬輛轎車及發動機、兵器集團6000輛房車、華晨金杯汽車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壯大陜西省汽車產業總體規模。力爭實現產值1300億元,增長15%。
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加快三星半導體封裝項目建設進度,推動省內現有2條6英寸線改造升級至8英寸線,引進建設1條12英寸生產線。促進中興通訊手機一期項目投產,實現智能手機產能1500萬臺,加快比亞迪6000萬套機殼配套項目建設,積極引進酷派、華為、小米等手機企業來陜發展。力爭有色集團與美國 REC榆林1.8萬噸多晶硅項目開工。
新材料產業領域,加快金屬新材料產業化步伐,重點抓好寶鈦集團高端合金鑄件、榆林臻夢15000噸鎂合金制品等項目建設。積極發展新型建材,加快千陽地球衛士20萬噸環保壁紙、歐文斯科寧2.1萬噸建筑玻璃棉等項目建設。
航空航天產業領域,加快推進新舟700飛機、閻良國際航空城和漢中航空智慧新城等重大項目建設;做好C919大 型客機和 ARJ21支線客機研制生產配套,推進西飛公司中機身和機翼、618所飛控導航系統等項目建設。支持陜西航空產業發展集團公司加快推進無人機項目建設。推進衛星導航應用、寬帶衛星通信和衛星遙感應用三大平臺建設,帶動北斗導航應用在民用領域推廣。
醫藥產業領域,推進醫藥產業“115551”工程項目建設,抓好陜西步長心腦血管用藥生產基地擴建、東泰制藥產品擴能、必康醫藥產業園二期、漢王制藥科技產業園、西安回天血液制品新廠等重點項目,力爭2015年全部投產達效,帶動醫藥產業產值突破600億元,增長20%以上。
地域經濟的穩健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帶動,今年,陜西省將打造龍頭企業,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
今年省上確定了150戶轉型升級重點企業,其中省級抓30戶,市級抓120戶,指導企業制定轉型升級工作方案,協調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促進龍頭企業率先實現轉型發展和產業升級。
圍繞龍頭企業和優勢資源,陜西今年謀劃梳理50條產業鏈,引導中小企業圍繞產業鏈做好配套,形成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群體。繼續推進標準化廠房建設,采取租賃、出售和補貼等方式,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搭建20個研發設計、檢驗檢測、商貿物流等公共服務平臺,不斷改善中小企業發展環境。鼓勵支持縣域、鎮域創辦家庭手工業村鎮,發展特色產品,年內培育50個以上家庭手工業集群。
目前,全省已認定各類工業園區213家,其中國家級12家、省級15家、縣域工業集中區186家,工業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占全省工業總量的65%左右。下一步,省上將以創建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為抓手,全面提升工業園區發展質量。組織創建100個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其中國家級10個、省級30個、市級60個,引導各工業園區突出主導產業,實現集群化發展。
據了解,今年1-2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943.49億元,同比增長7%,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596.56億元,同比增長0.4%。相信隨著省委省政府一系列穩增長措施效力持續發揮,今年陜西省工業經濟將步入穩步上升的健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