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丕恕 浪潮集團董事長
“互聯網+”助力傳統企業互聯網化
?文/孫丕恕 浪潮集團董事長
觀眾在電影院自助取票機領取通過各種網絡平臺購買的電影票。
“互聯網+”不僅僅是互聯網移動了、泛在了、應用于某個傳統行業了,更加入了無所不在的計算、數據、知識,造就了無所不在的創新,推動了知識社會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點的創新2.0,改變了我們的生產、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領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
那么,對于傳統行業,“互聯網+”到底意味著什么?各行業又如何應對“互聯網+”與企業融合的挑戰?
數字信息技術正在重構所有傳統產業,從根本上改變業務模式和流程,所有行業都面臨著一場數字化變革與轉型?;ヂ摼W將發展成為無處不在的商業體系,并主導后臺的生產。說到底,就是要求交通、教育、金融、醫療、制造業等傳統行業用互聯網思維自我重構,通過業務創新和商業創新帶來組織變革和管理變革。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新概念,實質是希望通過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改善中國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可以預見,未來十年,互聯網會改變很多傳統產業的經營方式,直接成為產業生態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企業為主導的產業互聯網將蓬勃興起。
此外,產業互聯網興起需要傳統行業的互聯網化。這種趨勢意味著互聯網將滲透各產業的生產制造、銷售物流、產品研發等各環節;同時,企業的改造也體現在方方面面,除了營銷方式,還包括消費者參與產品設計和研發環節等等。
盡管傳統企業互聯網化面臨種種挑戰,然而“互聯網+”對IT行業帶來更多的是市場機會。傳統產業的互聯網化一是會增加對IT基礎設施的采購需求,由于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改造,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規模需要進一步擴大,云計算中心將成為繼水、電、氣、路之后的另一關鍵性基礎設施。
二是原有的信息化系統進一步打通數據流、信息流與互聯網的互聯互通,進而改變舊的經營模式,提升信息化水平,對“互聯網+”的行業信息化解決方案和大數據整合平臺的需求會越來越多。
在“互聯網+”時代,為了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傳統企業需要互聯網化,但不會被互聯網企業取代,互聯網化是漸進的、可單點突破的。傳統企業面對“互聯網+”與傳統企業融合的挑戰,需要以“互聯、精細、智能”企業互聯網化三部曲實踐“互聯網+企業”。 “互聯”,即通過互聯網,企業可以廣泛連接各種伙伴,優化業務模式,提高協作水平。傳統的生產、設計、采購、服務、營銷模式在互聯網的影響下,發生創新、優化、更替。 “精細”,是指互聯網時代仍然需要科學管理,對精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互聯網和新技術廣泛融入企業精細化管理過程,打造核心能力?!爸悄堋眲t意味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為依托,通過商業分析、自動化等手段,提升企業洞察力、能動性、自組織能力,更好地適應多變的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