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墩利
(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開放式高職“工學結合”模式探索
張墩利
(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介紹了目前高職工學結合實踐過程中面臨的教務、教學和學生管理問題和困難,提出用開放式高職理念,論述了依托現代信息技術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實踐表明,該教學模式能突破時間和距離的限制,有效解決目前出現的問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工學結合;教育信息技術;教學改革;高職
隨著高職的蓬勃發展,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1-3],但在具體實踐中卻發現不少問題:受學校和企業的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不同人員管理模式的影響,學校和企業兩者的,目前大部分工學結合都還只停留在低層次,深度融合的工學結合很難實現。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快速進步,智能手機終端及其應用程序的普及,給人們的溝通方式帶來了巨大變化,也給正在探索中的工學結合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為工學結合的深度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工學結合的初衷是需要企業和學校共同參與教學過程,企業的工程師會到學校講課,教師也會到企業參與學生實訓和實習。但實施過程中由于時間、空間和人員的約束,教學管理成了很大的問題:來自企業的工程師時間上變動很大,一般只能提前一周左右才能確定下次上課時間;企業的提供的實習場地和時間也同樣受生產任務影響很大,經常會有變大;人員的頻繁更換對教學管理同樣也造成困難。
我們在和三一集團的校企合作辦學的過程中,暴露出的教學實施問題不可輕視,現代大學教育是一個有組織、有計劃的復雜團隊行動,學校往往無法有效對來自企業的工程師進行有效組織和管理,加之缺乏教學經驗,實際情況表明其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往往不太理想[4];但學校的老師實踐經驗不足,對實習崗位的情況了解不深,充分利用各種工具和現有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如企業工程師,如何將兩者結合起來,優勢互補,形成一種新的更高效的教學模式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學生在企業實習和實訓的管理目前也是一大難點。一般來說,學生在校學習階段,有學生管理部門、班主任、輔導員等對學生各方面進行規范管理,包括學習、生活、心里健康等,這也有利于學生良好習慣和職業素質的養成。到了實習階段,主要是靠企業來管理學生,而企業對實習學生的生活照顧和心理監控往往是忽略的,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一般是“困難和痛苦”的,這段時期的學生心理會出現脆弱和逆反的情況。實際情況表明,實習之初是最容易出現“逃離”問題的,留下來的很多學生由于缺乏管理和疏導,也變得松散,每天處于混日子的狀態,最后實習變成放養,教學任務和目標無從談起。
現在的高職工學結合參與方就是學校和企業,而忽視了背后的另一個龐大而又關鍵的群體:家長。家長對學生的教育起著獨特的作用,由于目前條件限制,家長無法及時了解到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工作、學習、生活、心理情況,等到學校主動和家長聯系時,情況往往已經變得十分嚴重。另外,家長中,很多就是來自很多企業的技師或員工,他們其實也是學校聯系社會和企業的一條重要渠道。目前的教育體系中,家長環節的缺失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隨便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網絡和無線局域網絡的快速發展,以及新一代及時通訊和社交軟件的使用,信息傳播和共享變得快速和廣闊。運用這些工具來拉近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讓學校、企業和學生三者之間溝通的更及時和方便,工學結合的困難可以得到較好地解決。如圖1所示,通過網絡云服務,開發出合適的教務、教學和學生管理系統,設置好學校、企業、家長、學生的不同管理身份,便能很好地實現數據的及時溝通,有效地將四者之間連接成一個有層次,有秩序的合作整體。這便是開放式高職“工學結合”模式的架構。

圖1 開放式高職網絡服務結構
為適應工學結合多變的時間、空間及人員的情況,可以在現有的教務管理系統上,增加企業管理權限,意味著學校和企業可以共同修訂教務安排。需要企業員工來學校上課時,學校只要將上課地點和班級選好后,選擇企業教師選項,排課通知便會發送給企業的教務管理人員或工程師,企業進入教務管理系統,根據自己的時間和班級可用時間確定好上課時間,提交后再經學校教務確認,下周上課時間便會自動發送到所有學生移動客戶端上,在企業的實習課也是如此類似安排。經過這樣的設計,可利用網絡技術有效解決時間和空間分離所帶來的問題。
學校的教師基礎理論研究很透,善于表達和溝通,企業工程師實踐經驗豐富,善于利用各種資源解決問題,網絡教學平臺的目的就是要充分融合兩方優勢,更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近兩年來,我系在探索利用世界大學城空間來嘗試解決這一問題,取得了一些進展,但離設想的校企融合還有一定距離。最理想的模式應該是:課程設計教師根據專業教學大綱、課程教學目標、學生情況和現有條件,設計出合理可行的課程教學計劃,劃分出相對獨立的教學單元或模塊,并安排好單元教學負責教師;單元教師接下來完善單元教學實施方案,這里的單元教師以學校教師為主,單元中的實驗或實訓環節主要由企業老師完成。整個過程的安排和實施需要每周更新,學校教師要根據平臺共享的各種信息和數據綜合分析教學效果,動態調整下一步教學安排,以及企業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學生在實習期間,通過手機客戶端程序對學生進行現場照片、GPS信號對學生進行跟蹤定位,以了解學生真實實習情況,掌握教學進程和效果。還可以及時發布有關教務教學的重要信息,以及一些網絡作業等都可以直接在手機上完成。借助于微信等工具,可以定期進行主題班會、黨員民主生活會等。
通過學生管理系統,學校、企業和家長都可以關注學生的成績、生活、情感方面的大體情況,當然這些信息的相互傳遞會尊重學生的意愿,個人可以設置信息公布的“朋友圈”范圍。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智能手機終端的普及,使得信息傳播和溝通方式發生重大變化,也給工學結合的教學應用提供了好的解決辦法:
1)提出構建基于云服務的學校、學生、企業、家長多邊溝通的機制。
2)提出適應工學結合的教務、教學和學生管理系統,各系統之間即分工又協作。
該系統初步運行情況表明,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的學習效果提高很多,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精神狀態也有了大的改觀。
[1]呂靜,杜威.“從做中學”教育思想對高職院校工學結合系統模式的啟示[J].改革與開放,2010,20:143-144.
[2]關晶,石偉平.我國職業教育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12.7:5-9.
[3]丁永為,蘭玉婷.職業教育與民主——論杜威職業教育思想的當代意義[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8:71-73.
[4]杜芳.我國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8.
Exploration on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with Ope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
ZHANG Dun-li
(Hun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Changsha,Changsha Hunan 410004,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educational,teaching and student management issues and problems which occur in the process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practice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and gives some ideas to solve that problems by making effective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teaching mode can break the constraints of time and distance,and solve the problems effectively.The mode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Combining work and study;Education IT;Teaching reform;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湖南省教育廳課題“機電類專業‘學工交替、校企共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ZJB2012043)。
張墩利,女,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機電一體化技術、高職教育。
鄧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