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習
農歷六月十六,清晨,青海銅仁縣隆務鎮四合吉村,夏毛太父母家。
夏毛太和妹妹虔誠地煨桑,桑煙散開,馨香繚繞。夏毛太的妹妹娘先措說,這幾天,天上都是神,地上的事神都知道。夏毛太父親生前種的旃檀樹的枝丫已伸到了經堂的窗戶里、屋檐上,卷著幾朵雪白的云。
六月,熱貢百姓心中,神眷顧著整個隆務河谷。隆務河畔,傳承了1400多年的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熱貢六月會從四合吉村拉開了序幕。四合吉,一個藏族村落,意思是“土地中間的部落”,近300戶人家,依偎在阿米夏瓊山腳。
院里,供桌上已擺得滿滿當當,糌粑、酸奶、水果、酒、青稞、一碟晶瑩的白櫻桃、剛采來的一把五色野花。在“金色河谷”的熱貢,六月,鮮花怒放,青草肥美,地里的玉米、豆子、青稞正等著成熟,一年中最渴盼風調雨順平安勞作的時節,作為對神的祈愿,鄉民給神靈貢獻犧牲美食,并為諸神載歌載舞,于是就有了每年一次藏語稱為“周貝勒柔”的六月會。正式的六月會從農歷六月十七的四合吉村開始,村子里,將依次祭神、請神、迎神、舞神、拜神、祈禱、送神等。
今天,還是序曲。
請神的鑼鼓由遠及近,夏毛太的小侄兒扎西熱旦一大早就跟著抬神轎的隊子,目睹了村人們用脆嫩的柳條在河邊清洗神轎,華麗的神轎里神像端坐。鑼鼓敲到門口,扎西熱旦驚喜又慌張地跑進來,壓低嗓門喊:神來了!神來了!
鑼鼓開道,彩幡紛飛,長頭發紅腰繩的阿哇(法師)帶領抬神轎的隊伍進了院子。鞭炮齊鳴,煨桑爐里再添進成堆的柏枝和艾草,盛裝的年輕村民喜氣洋洋顛著神轎,圍著供桌轉了三圈。神歆享了夏毛太一家的供奉和誠意,阿哇在供桌前給夏毛太一家卜出了吉卦,全家人面露喜色。就這樣,挨家挨戶,神轎走遍,神被鄉親們虔誠地請到了四合吉。夏毛太說,神請來了,明天就要正式祭拜,明天的阿哇,佛上了身,和村人就完全不同了。
夏毛太皮膚黝黑眼光澄澈,娘先措白皙文靜,村人叫她倆黑牡丹白牡丹。神轎走了,但供桌不能收,娘先措認真地說,神被請到人間,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晚上月光正好,我想,神數得清娘先措摘來了多少朵野花。
村人眼里,萬物都是神靈,隆務河畔的藏族和土族百姓心中有這樣一些莊嚴的大神:戰神、念青神、二郎神、阿尼瑪卿神和夏瓊神。夏瓊神就是阿尼夏瓊山神,阿尼夏瓊神山高大地矗立在四合吉村西面。
俗人看不見神,只有阿哇可以,作為靈媒,神佛附體后,阿哇會渾身顫栗,并用神的聲音向村民們傳達旨意,夏毛太告訴我。明天的阿哇會是什么樣子呢?
農歷六月十七日。天還未亮,夏毛太姐妹衣著艷麗的節日藏袍,和他們一起趕到神廟。濃濃的桑煙早已裊繞天際,往遠看,祭神的鄂博已插滿半山。全村青壯年男子盛裝出發了,盛大的煨桑祭神儀式將在半山腰舉行。村民們背著盛滿美食的桑科(袋子),舉著彩幡,列隊靠近煨桑臺。佛身附體的老阿哇渾身觳觫,圍著煨桑臺,仰天呼叫。人群有序地圍了上去,天地之間,一派莊嚴。桑煙飛升天際,滿山彩幡獵獵、五彩風馬翻飛,村人們高聲吶喊、歡呼,爭相給至高無上的神靈祭獻美食。此時,天色漸亮,未醒的灰云、大堆大堆落在山巔。
四合吉村的神廟里,其余的村民齊聚一堂,虔敬地等待煨桑的隊伍。一場盛大的祭祀歌舞即將開始。大殿里,神像面前供滿星星點點的酥油燈,案上擺滿鮮花,案前堆滿糧食和美食,殿里殿外的廊柱,綢緞錦繡。鼓點響起,阿哇渾身觳觫著出現在廟場中央,他面向煨桑臺,仰天呼喚。高舉經幡的隊伍合著鼓點列隊出場了,祭神的舞蹈開始上演了。
作為熱貢六月會最突出的特色,“六月歌舞”在全藏區獨具特色,載歌載舞,是六月會的主要內容。村民們用含義頗為復雜的舞蹈祭神娛神,六月歌舞充滿濃郁的苯教、薩滿教等原始宗教的遺風。因為據守古代唐蕃戰略要沖,熱貢六月會的舞蹈內容顯示著久遠的歷史氣息:舞者基本為男性,舞蹈基本是氣勢強悍的群舞。六月歌舞分拉什則(神舞)、勒什則(龍舞)和莫合則(軍舞)三大類,具體表演在不同村莊又呈現多樣的形式。
健壯的青年男子執鼓表演拉什則,鼓聲鏗鏘、動作勇武灑脫。勒什則舞姿輕盈奔放,舞者向龍神唱贊歌、念誦、上香焚紙,祈求龍神風調雨順。莫合則是一種古代藏族軍隊舞蹈,舞者左手執弓,右手持劍,頭戴圓形紅頂絲墜帽,身佩紅綠彩帶,頭戴虎豹面具,高喊“喔哈……喔哈……喔哈”,兩軍交戰、場面威武驃悍。
每個舞者的臉上流淌著虔誠和興奮。
穿插于青年男子粗獷勇猛的群舞之間,有一個柔媚的跌宕,十三個少女列隊緩緩出場,身著赭紅色古典藏族長袍,佩戴琳瑯華貴的珠寶首飾,緩緩向前邁出三步,然后,停下來,向四方敬獻哈達,如此反復。少女們神情高貴,姿態典雅,一時間,熱烈喧鬧的場面變得寧靜肅穆。這個華麗而莊重的女子群舞藏語稱為“嘎爾”,據說是由西王母娘娘編創并獻給十三戰神的舞蹈。傳說和舞蹈一樣,充滿著優雅和神秘。
作為全村最美麗的十三個少女之一,夏毛太的三妹桑杰措也在跳舞的行列。忽然想起桑杰措講的一件事,她說她見過神,是龍神,有一年大雨后,一條晶亮的長龍把頭伸進隆務河喝水,那一年,河谷里的收成特別好。
1400年傳承,源于唐蕃時期的熱貢祭舞完整地保留著神秘的象征,它的圖騰、服飾、動作、面具,還有舞蹈者手中持有的道具盡顯復雜的涵義。如果說,舞蹈最早源于祭祀,熱貢六月會的祭舞則保留了舞蹈最原初的意義。德國人類學家格羅塞在《藝術的起源》一書中說:“原始舞蹈是原始的審美情感最直率、最完美、又最有力的表現。”每一個親眼目睹六月會的外來者,不能不為六月會歌舞華麗莊嚴的儀式感和難言的神秘感所震撼。
渾身觳觫的阿哇在高呼什么呢?一個專程從北京趕回來參加家鄉六月會的大學生告訴我說:大家要互相敬愛,要誠實勞作,要慈愛長輩……那么,跳神舞時,欣悅舞蹈激烈擊鼓的人又在高喊什么?他在喊:地下是龍,上面是人,天上是神,愿風調雨順,祝福大家吉祥如意!
統領整個祭祀儀式的阿哇,用他全身顫栗的姿態表達他這一刻的非同凡人,同時又用清晰有力的手勢和眼神向舞者們傳達神的意思,巫性和神性在阿哇身上一同呈現。四合吉的神廟,滿目秾麗華貴和熱烈喜悅。人們在神廟里簇擁著護佑他們的山神,和山神一起狂歡。夏毛太跟我說:“我覺得夏瓊山神是女神,小時候我總是哭啊哭的,一天夜里,母親抱我到神廟里祭拜了山神,后來就不哭了,她應該是會疼小孩的女神?!毕拿牡艿芙邢奈嗳f德,名字里的“夏”都和夏瓊神山有關。
記得剛到四合吉村的那天,下著雨,我到一塊石頭上蹭腳上的泥,一位轉經的阿媽給我輕輕擺手,那一刻,老阿媽給我教會了敬畏自然。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是神靈,宗教如此細密地滲入藏人的生活。在熱貢,無數個俊美的男子,在一絲不茍地繪制唐卡。作為紙上的佛和絹上栩栩如生的佛,他們在俗世家庭的佛堂里,聽著一家人年長日久的念誦,年長日久地護佑著一家人的平安和富足。
隆務河谷,曾是恢弘的大唐朝給他的西嫁公主賜予的肥沃美麗的湯沐邑。肥沃的土地滋養了熱貢,熱貢濃郁的宗教和藝術氣息叫人難忘。在我眼里,難忘的還有熱貢人所不知道的外人眼里他們自己的美,他們不受滋擾,他們寧靜、堅守,面對唐卡上他們一筆一筆精心描畫的慈祥莊嚴的佛,他們恪守各種戒律、秩序而從容。
高潮迭起,隊形變換。一忽兒所有的男舞者上場,在場地里扭成一個海螺的造型,這是藏民族美麗的吉祥物。少許的寧靜中,忽有吶喊聲響起,阿哇要放鉗了。阿哇把一根鐵鉗穿過年輕舞者的兩腮,年輕人面含微笑,臉上不見任何血漬。鐵鉗封口,這樣,神就會保佑全村人一年之中不會病從口入。場內響起歡呼。這時,神佛附體了多半天的阿哇,勇猛地割破自己的頭皮,殷紅的鮮血四濺,阿哇用自己的鮮血祭獻神靈,六月會到了高潮。桑煙直上天際,風馬雪片一樣在空中拋灑,人們放聲高呼,歡呼聲傳遍山際。
這一日后的十幾天,這樣的歡呼,會在隆務河流域的幾十個藏族、土族村莊一一傳過。
太陽西斜,四合吉的村民,帶著滿足和欣慰回到了村落?;仡^看,浩大的夕陽里,柏煙繚繞,阿米夏瓊神山,大美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