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兵

明天是晴朗的天
遺傳 桔子發光 不過分
“老師,早上好” 信這一說
吐露心跡 孩子朝花園跑去
愛糧食 水微漲 洗什么臉?
辣椒制辣醬 好功夫 圍墻圍你
家 女人在家 樹下請 老人親孩子額頭
團結(血緣)似乎罐子是陶制的
前進 罐子碎 似唱山歌
山歌周圍 打魚為生 水面茫茫有了
水平線 買賣在上游 臉紅撲撲的
條件反射 歌聲美妙 守著大花碗
沒有一件衣服是多出來的 請坐(對眼神)
貝殼里含珍珠 你能把我怎么樣?
洗澡(好去處) 喊毛巾 毛巾來圍
忍受 打長途電話(卸包袱)不如勤洗手
手指短是真的 骨節疼是真的 但人均制
遙遙無期 人均制里無田 放鴨的人不歸
甘蔗一節一節的 請放心 別急著放風箏
不喝茶 不散步(揭示了不分散精力)
在草坪上發呆 風箏好這一口 因明天是晴朗的天
氣候無常
他抱著她 幻覺:太美了 下午使勁
唯有使勁才能止住汗水 止住渾身力氣
受到樟腦丸的刺激? 父親跳舞回來了
頭發濕漉漉的 莫非他也偷吃了一顆?
一對父子仿佛是她猜中的謎語:
他必須松開她 盡早地完成二人世界
一加一等于幾? 社會學的念頭
令燈泡發亮 但是他還年輕她還繼續
染黃頭發 她的理想是接吻時不會
看見蒼蠅 但是他還年輕吃塊干餅
心情就不一樣了 干餅的教育
是似曾相識 餅干渾圓 會暴露他偷吃
蛋糕的沖動 噴香的蛋糕 渾圓的頭疼病
二人世界 生動活潑(氣候可改方向)
社會學 專攻眼窩深陷的人群:失業的、
營養不良的、懷孕的、腿腳不便的
他們一齊分析 心知肚明:蛋糕里
都藏著一只老鼠 老鼠渾圓 探索逮住目標
二人世界不再是他和她 或者孩子或者老人
父親大聲發話:氣候無常 健身舞時要挺直腰板
瞌睡的辯證法會取打瞌睡的性命
養得白白胖胖的 就有力氣一把抓
抓住他 危險 禁止進入
允許意外 通俗易懂 洞穴并入地圖
假設他是盲人恐怖就不存在
但他不服氣 自然地 她出現了
吃驚于他們交談 布娃娃搭配咸魚
暴露他們的生活方式 眼部運動加
血液循環造成因果 栩栩如生啊
波浪起伏啊但維持體重 人際摩擦良心
她送水 沏茶 突出他拔蘿卜給
蘿卜帶來的麻煩 歡呼雀躍 美味
都遠離自然 美食不講道理 家鄉菜
比拼地理 留住汗水 他們疲勞
剪指甲應該拖延一下:他們往臉上抹魚油
恢復(瞌睡來了) 瞌睡的辯證法會取打瞌睡的性命
黃鸝成雙
黃鸝成雙 配合“亞麻布蓋住年輕人”
能解決黃皮膚嗎? “剃頭發,
有力地敲木魚” 木魚敲碎了
無法解決蛇吐信子 蛇光著屁股
刺激女人做隔壁鄰居 喊“爸爸”
揭示收攏翅膀的合理:熱乎的鴿子湯
這是鴿子的權利 天天練習“出雙入對”
配合晴好天氣 測出黃鸝鳴叫為私心
只要符合“含糖的植物” 女人們
就會手拉手 哪怕一點點光 一道吃頓
便餐也能成為線索:一、二、三、四、五
留在樹上的口令 枝葉茂密時偏偏有人
換衣服 這真是蛇蛻皮 當她老了認樹作干柴
你身體健康,留點口福吧
菜籃子滿意“孩子吮吸食指”狠心的母親
咬你一口 你眨巴眼睛是你的胎記 新鮮的
大白菜照顧老人體弱 老人關心天氣里
多汁的蘋果樹 “呆在那兒”會想出
蘋果落地的辦法 誰是你的小發明?
孩子打鬧不是 菜價回落也不是
你應該毛巾蒙著臉反省一下:化妝或者
壓榨蘋果汁 這應是你瘦身計劃的
一部分 不然“孩子喝奶再咬你一口”
你發明了“孩子哭紅了臉”你身體健康
留點口福吧 老人臨街跳舞也這么干過
當跳舞不挪地方 仿佛拿“鬼天氣”發泄了一下
線索
兩個男人在車廂里 為座位發生打斗
一人踹另一人襠部(參照物是荷爾蒙激素)
一群人圍觀 體現出“圍觀”的精確性
打斗見辱罵、見血(中學知識惹的禍)
障眼法 車廂劇烈搖晃 違反道路安全
二分法 “這小子有種,他先動手”
理論上能戳瞎雙眼 實戰中互揪頭發
糟糕的一天這樣形容:他們留胡子、剛畢業
結果有人報警了 司機早已不知去向
線索留在車上 車外遍地是不規則的石頭
吹口哨
吹口哨能辟邪 身體秘密可不止這一個
頭戴斗 笠容易認錯人 只圍觀不言語
招來一群小麻雀 不理會我們站成一排
嘰嘰喳喳 只認歡喜 我們只好聽從:
身體是喇叭褲的 便剪開褲腳
身體是耳環的 便取下耳環扔向麻雀
該輪到好奇害死貓了 指給你看
最后輪到天真的笑 不必畫出來
石頭滴水 保留一些精力
借炭火燒貓肉 五彩繽紛落到實處
口留余香 革命從牙齒開始
牙疼也幸福一回 美食好于禁言
邊牙疼邊發呆 這并不違反科學
只要口哨還能刺耳 你就可以唱:
“矮冬青生出許多小洞洞,碎銀子,眼睜睜”
吐字不清 揮霍一次 哪怕是諱疾忌醫
炎炎夏日
炎炎夏日 西瓜擋了去路
所謂“公道自在人心” 大米噴香
可比喻我們又蹦又跳 該信任“伙計,慢慢來”
或者“文火燉魚頭” 但酒醉躺在大街上
沒有人鼓勵我這么做 “活在世上,理應如此”
不在乎什么奇跡出現 舉辦一次晚宴
就能讓“一群人”安靜下來 男孩受到鼓舞
站在草坪中央 “長大后不懼玫瑰尖刺”
一群人太擁擠 而胡子細密卻成為標志
真的需要一場暴雨嗎? “濕漉漉的,活該”
把出門打傘塑造成“饑渴使他彎下身子”
真有趣 他也不再是一個手持彈弓的男孩
喜在無言
大罵“死鬼,種糧高手騙人,
全然忘了他出生時一臉皺紋”
聽不懂啊 “小男孩拉扯衣角
泡泡糖也不行,吹泡泡糖的也不答應”
這才是聽不懂的全過程 他“哇”的
一聲哭出來 仿佛喜歡“咒語應驗”似的
神秘暗示確實好過漆黑掌燈 咕咚、咕咚
他學習“小蟲隱身” 但夜里捉小蟲
不接朋友電話 小蟲便成了他私有財產
“裝死,可以鉆法律的空子”
心理學向來喜新厭舊 繼續浪費時間吧
去研究“你比一頭驢或者一匹馬跑的更快”
但出生時喜在無言 中年時穿衣得體
或者身強體壯 其實是鼓勵你對他多些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