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峰+柏林+李高陽

有關企業本質,學界長期未有統一說法,新古典經濟學將企業看作一個消耗各種資源要素的“黑箱”,認為“箱”中是生產集合與管理者,管理者對生產計劃中各要素邊際產出具有完全信息。委托代理理論將企業看作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生產集,認為管理者與所有者間信息不對稱,且企業內各參與者之間利益有沖突。交易成本理論則認為企業是對市場機制的替代,企業邊界由其內部協調的管理成本與外部交易費用的邊際共同確立。合約理論認為企業是各利益相關者合約關系的總和,是一個集結眾多個體合約的法律實體。產權理論將企業看作由眾多要素產權通過合約構建的“產權集”。專業化協調理論認為企業是具一定能力完成一系列活動的生產實體,這些活動由交易、合作、指揮三種方式協調。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及:分工協作的企業生產組織有別于市場交易關系,而同時企業又是社會經濟關系與制度的載體與體現。本文傾向馬克思與新制度經濟學派觀點,兼顧其他理論。上述雖從不同側面描摹了企業本質,而要從根本上解答這一替代實現的過程,還需回到企業日常運作管理的具體環境與細節中。
一、企業管理環境與條件
“環境”指圍繞人類的外部世界,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社會與物質條件綜合體,一般包括自然、社會、勞動、技術等因素,這些因素的狀態或屬性及其變化對系統變化產生影響。筆者認為企業的環境與企業管理環境不同,企業的環境指企業實體的生存背景,包括硬環境,如:自然環境、物流環境、交通環境、各種基礎實施環境等;以及軟環境,如政治、經濟、社會、技術、市場等方面,企業生存的環境更多指來自企業實體外部的背景因素的集合。而企業管理環境是管理活動作用其中的背景,“管理活動”保證組織通過各種作業有效實現目標,其重要性伴隨組織規模和作業活動的復雜性而日益明顯。管理活動涉及企業組織結構、人事關系、相關業務、考核辦法等,具有較強內部性特征。但這并不是說管理環境僅指企業內部環境,國家政策、法律、客戶需求、市場波動、技術變革等因素變化同樣會對企業內部管理活動造成深遠影響。筆者認為企業管理的環境背景帶有內外部兼容特征,尤以企業內環境影響更為直接。企業流程置根于企業內環境也即企業的管理環境,屬于企業組織系統運行范疇?!皸l件”指制約事物存在發展變化的諸因素,有主次要和內外部之分;企業日常諸多管理活動與企業內外環境保持互動并在各種制約條件下持續運作以實現企業既定目標,各種管理活動不能處于無序狀態,須對這一系列活動進行有機整合。
二、企業管理目標與對象
“目標”指組織或個人要求達到的目的和結果。它具有預測性、可計量性和激勵性等特點。管理目標即組織要達到的目的,是管理活動努力的方向。企業組織考慮外部環境,整合其內部各種資源使之有序協調運行以提升整體經營績效。不同經濟組織,其范圍、內容各異,但都有目標,沒有目標即失去了管理的意義。企業最終目標是在兼顧各利益相關方基礎上實現利潤最大化,管理的終極目標是圍繞實現這一目的的組織最高層的戰略目標。管理目標是管理計劃的起點,一經確立應著手制定相應戰略規劃和行動計劃并組織實施,這一定程度確定了企業主要流程的行進方向。企業的管理目標與其實現的運行方式間是一種執行與達成的關系,往往通過層層分解方式具體細化到各部門及崗位?!皩ο蟆笔怯^察、思考或作用的客體,管理對象即管理活動作用的客體,包括兩類:其一是組織成員,可以認為企業某一層級人員既是其下級的管理主體又是其上級的管理客體;其二是企業掌握的各種設備、技術、資金等資源。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科技創新等影響,管理的目標與對象正呈現日益多元化與復雜性特征。不同行業企業管理對象成份與性質日益多元化,同一行業內管理對象的結構層次也日趨復雜?!肮芾韺ο髽I也成為企業物質、能量與信息的綜合體”,針對這些日益繁復的管理對象,行之有效的管理亟待系統規范方法的引入。
三、企業管理業務與過程
管理業務是各項管理活動明晰化、集約化的具體表達,牽涉企業日常運營方方面面,通常涉及生產作業、人力資源、設備、技術、財務、市場營銷、物流、質量、文化等領域。管理業務與職能部門緊密相關卻非一一對應,一類管理業務可能涉及多個部門,如:營銷管理與市場、銷售、倉儲、新產品開發等部門有關。而同一職能部門也可能在不同管理業務中發揮作用,如:生產車間在生產、質量、成本等管理業務中皆發揮作用,并且每一類管理業務都依循管理目標的層級性而具有其戰略、戰術、作業各層面。“過程”指事物狀態變化在時間上的延續與空間上的延伸,狀態指事物特性的描述和量度,狀態和過程相互依存、制約、作用。管理過程從企業各類管理業務與組織層級中抽取出一些具有管理共性的基本程式,發揮計劃、組織、協調、領導、決策、溝通和控制等管理功能,在相互交織中達成企業不同階段較為理想的管理狀態,這一過程的具體形式大部分可以管理流程實現。
四、 企業流程定義與要素
1.企業流程的定義?!杜=蛴h大詞典》對流程(process)釋義為:一個或一系列有規律行動,這些行動以確定方式發生或執行,一系列連續操作導致特定結果出現?!独饰漠敶⒄Z詞典》釋義:一系列相關的人類活動或操作,有意識產生一種特定的結果。《現代漢語詞典》將“流程”定義為:①水流的路程;②工業生產中,從原料到制成品各項工序安排的程序。ISO9000將“流程”定義為:一組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活動??梢姡鞒淌菍⑤斎朕D化為輸出的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活動或程序,與人類生產實踐活動緊密相系。流程在企業運營中無處不在,企業日常運作依賴各類流程,是企業完成各種業務事項獲得利潤的主要過程。對于企業流程的定義本文根據各種文獻歸納為:Hammer(1990)認為企業流程是把一個或多個輸入轉化為對顧客有價值的輸出活動;Davenport and Short(1990)認為企業流程是為特定顧客和市場提供特定產品和服務而實施的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活動;Kaplan and Murdock(1991)認為企業流程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活動、決策、信息流和物流的集合;Davenport(1993)認為企業流程是一系列結構化的、可測量的活動集合,并為特定市場或特定顧客產生特定輸出,企業流程是活動的組合;Scherr(1993)認為企業流程是由一系列相關活動組成的,并按照一定的先后次序發生的,具有某種特定輸出的業務過程;王苗田、胡耀光(2002)認為企業流程是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一組相關的資源和活動,其中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甘華鳴等(2002)認為企業流程總的來說是企業賴以運作并促其完成各種業務來獲得利潤的過程;Becker(2004)認為企業流程是一系列完全閉合的、適時執行的、有邏輯性的活動,它服務于以流程為導向的業務對象;方錦城、盧辛沛(2004)認為企業流程是企業從市場調查開始直至將商品和服務送到市場所發生的一系列業務工作過程;彭東輝等(2004)認為企業流程是利用多部門或單位之間的合作來共同完成的工作過程;王璞(2005)認為企業流程指為完成某一項目標和任務而進行的一系列相關活動的有序集合;李楓林(2006)認為企業流程指為完成某一目標或任務而進行的一系列邏輯相關活動的有序集合;Krajewski and Ritzman(2007)認為企業流程是一組利用一個或多個輸入要素,對其進行轉換并使其增值,向顧客提供一種或多種產出的活動;鳳羽翚、李嚴鋒、葉瓊偉(2009)認為企業為創造共同價值,由各種不同功能的活動相互銜接而成的一組有相互關系的任務;它們按照一定的業務邏輯和順序依次執行,有起點和終點且是可以重復的。
2.企業流程要素。不少學者認為:活動、活動間邏輯關系、活動的承擔者和活動的實現方式是構建流程的基本四要素。基于不同文獻歸納與探討,流程要素如下圖所示:
根據上述對企業流程定義總結,我們對流程定義的發展概況有了大致了解。國內外學者對企業流程定義闡述清晰,各種定義表述的相似性一定程度體現了學術理論研究的傳承,應秉承這些概念作為進一步研究“企業流程”的邏輯起點。[基金項目:Ⅰ. 本文為鎮江市2014年度軟科學研究項目(YJ2014013)階段性成果;課題數據資料來源于鎮江市科技局,鎮江市發改委,鎮江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機構,在此表示感謝。Ⅱ. 江蘇省社科研究課題(13SQA-029),江蘇省科協課題(JSKXDY-2014-0020)子課題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鎮江市高等??茖W校財經商貿學院 ? ?江蘇新中瑞聯合投資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