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步+高玉龍+滿軍衛

隨著全球化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越來越重視塑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以期在競爭中勝出。油氣勘探開發企業(以下簡稱“油氣企業”)面對的勞動對象與一般企業相比存在很大差異,其活動有其自身的行業特點,研發組織是企業組織技術創新活動的最高部門,其組織模式應根據研發活動的特點不斷進行變革和創新。蘇里格氣田研究中心是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下屬的,專門圍繞蘇里格氣田開發開展技術研發和技術支撐的科研機構,是企業內部研發組織模式的一種創新。其克服了傳統研發組織模式的諸多缺陷,在推動蘇里格氣田高效開發、保障蘇里格氣田實現穩產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企業的研發活動與研發組織
1.企業研發活動類型。研發是研究與開發的簡稱,包括所有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工作。研究旨在有計劃地探索未知領域,發現新知識,而開發則要從潛在的或基本的因素中創造出某種具體的物質形態,如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等。
根據研究與開發活動的不同類型,研發活動可分為基礎研究、產品開發和工藝改造三種類型。基礎研究的目的在于認識世界,為推進科技進步而進行初步的探索。產品開發是根據基礎研究的成果以及市場的需要,運用新材料、采用新設計,開發創造滿足市場與顧客需求的新產品,其本質是為滿足需求而創造新的可應用的新產品等。工藝改造是為了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而依托新的知識與技術,采用經濟可行的手段來改進現有的生產與制造工藝的一類研究,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技術研發。
2.企業研發組織類型。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企業研發組織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以組織性質和研究導向為標準,研發組織可以分為使命導向型研發組織、科學導向型公共研發組織和學術型研發組織。企業的研發組織大多屬于使命導向型研發組織,工作是縱向一體化的,包括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有時還必須要為制造和生產提供技術支撐。以組織結構和運作方式為標準,企業的研發組織又可以分為職能型、項目型和矩陣型。
職能型組織結構是指研發組織按照不同專業設立職能部門,各職能部門獨立開展本專業的科研工作,并由各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全權負責。如果涉及職能部門之間的項目事務和問題,則由更高層級的負責人負責協調、處理和解決。
項目型組織結構與職能型組織結構完全相反。組織中的部門全部是按研發項目進行設置的,每一個項目部門均有項目經理,負責整個項目的實施。組織中的成員也是以項目進行分配與組合的,接受項目經理的領導。
矩陣型組織結構是在結合職能型組織結構和項目型組織結構特征的基礎上,混合而成的一種研發組織結構。矩陣型組織結構又分為弱矩陣組織結構和強矩陣組織結構。弱矩陣組織結構基本保留職能型組織結構的大部分主要特征,但為了更好地實施研發項目,建立了相應明確的項目管理團隊。項目團隊由各職能部門屬下的職能人員或職能組所組成。然而,在弱矩陣組織結構中并未明確對項目目標負責的項目經理,即使有項目負責人,其角色只不過是一個項目協調者或項目監督者,而不是一個管理者。強矩陣組織結構具有項目型組織結構的主要特征。強矩陣組織結構在原有的職能組織結構的基礎上,由組織的最高領導任命對項目全權負責的項目經理,項目經理直接向最高領導負責。
二、蘇里格氣田研究中心的組織模式分析
1.成立背景。油氣企業通常按照學科和專業分工設置研發組織,發揮技術研發和技術支撐的功能。2008年之前,蘇里格氣田勘探開發和生產建設的技術研發和支撐任務,主要由長慶油田分公司層面的“三院(勘探開發研究院、油氣工藝研究院、西安長慶科技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和各采氣廠的“兩所(地質研究所、采氣工藝研究所)”承擔。
為了更好地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配合、調動各種有利的資源,實現對蘇里格氣田更加高效的技術支撐,在油田公司的主導下,于2008年底成立了蘇里格氣田研究中心,專門圍繞蘇里格氣田開展專項技術研發和技術支撐。長慶油田的這一創新舉措,實現了油氣企業從傳統的以“三院”為主的研發組織模式,到現在的蘇里格氣田研究中心和“三院”并行的研發組織模式的轉變。蘇里格氣田研究中心成立以后,承擔了蘇里格氣田技術研發和技術支撐的主要任務,但“三院”的技術支撐作用繼續發揮,只是各方分工和支撐的重點不同。
2.組織架構。蘇里格氣田研究中心主要職責是負責蘇里格氣田開發規劃、開發方案編制與實施;開展氣藏動態分析、提高采收率研究和增產穩產措施研究;進行現場技術支撐及新工藝新技術研究與推廣等工作。工作特點是集地質研究、方案部署、動態分析、工藝配套、壓裂測試為一體,全過程、全方位技術研究與支撐服務。勘探開發研究院、油氣工藝研究院原定位不變,主要負責整體規劃、設計、方案部署,綜合地質研究,勘探開發新技術、新工藝研究等定態的、宏觀的技術政策研究;氣田的地面建設仍然主要由西安長慶科技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體負責。
為了應對日益復雜的技術研發和技術支撐工作,更好地履行職責,在油田公司的主導下,研究中心進行了組織架構優化。優化后的組織架構主要包括研發決策組織、研發主體單位、研發服務機構三個層面。其中研發決策組織包括四個專業委員會(領導小組),是技術研發的統籌和決策機構,研發主體單位包括六個研究所,是技術創新、工藝技術完善等各種具體研發載體,研發服務機構包括四個職能科室,是支撐研發的保障。
3.運行機制。研究中心針對不同的工作內容,綜合考慮人、財、物等資源的配置效率,采取了職能式、強矩陣式、弱矩陣式三種工作模式,實現了充分發揮專業特長、縱向科研一體化和橫向科研一體化的運作機制,確保科研創新和技術支撐工作的靈活多樣、高效運行。
(1)“職能式”工作模式發揮各科室專業特長。研究中心在進行各項專業技術研究的過程中,延續了職能式的工作模式,如圖所示。依然由各專業職能科室負責組建研發項目組或課題組,獨立組織研究工作的開展和實施,發揮了各職能科室在本專業領域的特長優勢,成效顯著。這種傳統的研發組織模式,雖然人為地按照學科和專業劃分成各個科室開展研究工作,但是項目負責人能夠對本專業的人員進行有效地配置和管理,對攻克本專業領域的難題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2)“強矩陣式”工作模式實現縱向科研生產一體化。在對生產現場進行支撐的過程中,研究中心由中心領導和各基層所長帶隊,成立由地質、氣藏工程、采氣工藝、井下工藝等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強矩陣式”現場支撐小組,發揮中心專業齊全的優勢。現場支撐小組常駐各廠項目組、生產技術科及烏審旗辦公點,充分發揮中心專業齊全的優勢,確保全面做好產能建設及生產管理的現場技術支撐工作。
現場支撐小組始終堅持“一提高、兩促進、三圍繞、四結合”的支撐思路開展工作。一提高,即提高氣田開發水平;兩促進,即促進產能建設上水平、促進生產管理上臺階;三圍繞,即圍繞提高單井產量、圍繞解決氣田開發技術難題、圍繞加強現場技術管理;四結合,即產能建設支撐與生產技術支撐相結合、前端駐廠(現場)支撐與后端(西安基地)支撐相結合、科研項目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常規化與數字化相結合的工作原則。這種專業齊全、貼近基層、服務精準的工作模式,受到了基層生產單位的充分認可和廣泛好評。
(3)“弱矩陣式”工作模式實現橫向科研一體化。在進行致密氣田重大技術攻關的過程中,一方面,基于國內主要石油院校和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總院各分院的專業資源和學科資源優勢以及研究中心自身創新實力,構建“產學研”技術創新聯合研究平臺。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研究中心專業齊全的優勢,形成項目經理牽頭,各專業科室抽調研究人員共同參與的聯合攻關項目組,進行“弱矩陣式”管理。對研發項目進行“弱矩陣式”的管理,主要還是基于項目的難度和復雜性。這種工作模式能夠在團隊合作中各取所長、優勢互補,發揮團隊合作的協同效應。
蘇里格氣田研究中心組織構架和運行機制可以說是國內油氣企業研發組織模式的一種創新。從運行效果來看,這種組織模式有效地調動和集中了各專業的優勢資源,發揮了各專業合作的協同效應,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新精神,提高了研發工作和技術支撐工作的效率,為氣田的穩產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時也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基金項目:蘇里格氣田穩產技術支撐體系構建與實踐研究(編號:YJZX-2014-16)]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蘇里格氣田研究中心 ? ? 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