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進
隨著經濟發展和改革的深入,營業稅和增值稅共存的矛盾所帶來的問題日益嚴重,結合實際,本文簡要分析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對地方財政收入的影響,并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以促進稅制改革順利推進。
一、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地方財政收入的影響分析
1.“1+7”行業列入“營改增”試點范圍的預測及影響。根據目前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范圍和前期河南省財政廳及河南省國稅局測算數據,河南省預計納入試點納稅人66479戶,2012年營業稅及附加繳納規模約50.32億元,實行“營改增”后預計影響財政收入減收19.17億元。以河南省周口市為例:全市納入試點納稅人768戶,其中交通運輸業239戶,部分現代服務業506戶,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制作、播映、發行23戶;2010年共計繳納營業稅1.05億元,同比增長14.8%,2011年共計繳納營業稅1.52億元,同比增長44.8%,2012年共計繳納營業稅1.57億元,同比增長3.3%,2013年1至6月營業稅收入1.2億元,同比增長27.7%,依照上半年增幅進行測算,2013年7月底移交后,全市納入“營改增”試點工作的納稅人8至12月預計影響營業稅1億元。
2.現行營業稅征收稅目全部列入試點范圍的預測及影響。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的通知》(財稅[2011]110號)文件精神,國家于“十二五”期間將現行營業稅征收稅目全部改征為增值稅(含建筑業),根據2012年全年平均數據并以年增幅20%進行測算,預計河南省周口市地稅局2015年將減收營業稅 20億元左右,約占稅收總量的50%左右,地方稅源將嚴重萎縮,稅收總量將急劇下降。
3.“營改增”試點改革對納稅人稅負的影響。此次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改革遵循了“改革試點行業總體稅負不增加或略有下降”的原則。營改增對小規模納稅人稅負普遍降低。現代服務業由原營業稅稅率5%,營改增后適用簡易計稅方法,按3%的稅率征收增值稅,稅負下降2個百分點;交通運輸業原營業稅稅率3%,按不含稅銷售額改征增值稅后,稅負下降0.09個百分點(以銷售額10000元為例,改征增值稅后,進行價稅分離:應繳增值稅額=銷售額÷(1+稅率)×稅率,即:應繳增值稅額=10000÷(1+3%)×3%=291元)。營改增對一般納稅人稅負有升有降:交通運輸業原營業稅率3%,改增值稅后稅率11%,試點前按3%稅率全額征稅,改增值稅后購進的固定資產、燃油、修理費能抵扣進項稅。例如:交通運輸業以營業收入額10000元為例,若綜合抵扣額72.7%情況下,則增值額為2730元,應繳增值稅=2730×11%=300.3元,稅負略有上升,若增值額小于2730元,稅負下降。現代服務業原營業稅率5%,不能抵扣進項稅,改增值稅后稅率6%,可抵扣進項稅,稅負將會下降。有形動產租賃業原營業稅率5%,改增值稅后稅率17%,調高了12%,納稅人的稅收負擔率將提高2.4倍。如光租、干租只有購進的固定資產才能抵扣進項稅,濕租除購買的固定資產外,還可增加燃油、修理費能抵扣進項稅,機組或操作人員工資、購進固定資產的借款利息及其它勞務等均不能抵扣,稅負也將有大幅提升。融資租賃因無法抵扣進項稅,納稅人稅負也將有較大增加。
4.營業稅改增值稅對地方財政收入的影響。在目前的分稅制體制下,營業稅是地方稅第一大稅種,增值稅是中央、地方共享稅,目前按中央75%、地方25%的比例分配,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營業稅將有四分之三上繳中央,地方稅收受到很大影響。以河南省周口市為例,2010至2012年,全市地稅分別征收營業稅9.32億元(占地方稅收的比重為48.0%)、12.75億元(占地方稅收的比重為49.8%)、14.24億元(占地方稅收的比重為55.37%),改增值稅后,按現有的75:25的稅收分成比例,地方財政收入將分別減少6.99億元、9.56億元、10.68億元。當前,為暫時減少地方政府對地方財政收入減少的擔憂,試點方案規定“原歸屬試點地區的營業稅收入,改征增值稅后收入仍歸屬試點地區”,此規定雖然短期內不會影響中央和地方的稅收劃分,但同是增值稅因稅目不同其收入歸屬完全不一樣,因而存在人為調節收入歸屬的漏洞。從長遠看,需要在試點經驗中找到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平衡點,重新確定增值稅的分成比例。
5.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地方稅收失去主體稅種。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是當前地稅收入中的三大主體稅種,也是地稅收入增長的主力軍。據河南地稅網數據顯示,2012年全省三大稅種共入庫764.87億元,占全部地稅收入的53.9 %,其中營業稅482.48億元,同比增長19.3%;企業所得稅179.07億元,同比減少1.9%;個人所得稅103.32億元,比上年減少14%,三大主體稅種收入占地方稅收增收總額的27.7%。據河南省周口地稅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市三大稅種共入庫20.78億元,占全部地稅收入的53.6 %,其中營業稅14.24億元,同比增長11.7%;企業所得稅4.63億元,同比增長30.7%;個人所得稅1.91億元,比上年減少8.4 %,三大主體稅種收入占地方稅收增收總額的32.9%。“營改增”擴圍后,地稅收入中營業稅將全部或大部分喪失,企業所得稅因新增企業隨著“營改增”變為國稅征管而失去新的增長空間,隨同地稅發票附征的企業所得稅與個人所得稅收入將因發票管理權限喪失而消失,這勢必造成地稅三大主體稅種全面削弱,地稅部門在納稅人和地方政府中的地位大幅下降,職能地位明顯弱化。
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相關建議
1.提高認識,順應稅制改革。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戰略的高度,從全局和長遠考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深化稅制改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大舉措,對減少重復征稅、推動經濟轉型、優化稅制結構具有重要意義。財政部門要提高認識,積極主動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工作。
2.完善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保證增值稅擴圍改革的順利推進。要在保持現行中央、地方收入格局基本不變的前提下,科學測算因增值稅征稅范圍擴大導致營業稅收入減少的規模,重新調整中央與地方的增值稅收入分成比例。調整后的地方增值稅收入增量至少要足以填平營業稅稅收減少的缺口。分稅制改革以來,中央財政收入的比重逐步提高,財力相對富裕,而地方財政稅收的比重逐步減少,加上最近幾年來地方政府的負擔越來越重,中央一系列的惠民政策都需要地方配套資金的支持,導致地方政府財政困難越來越嚴重,因此建議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考慮適當提高地方政府的稅收分成比例,由當前75:25比例分配,改為60:40比例分配,這樣可以在緩解地方財政壓力的同時,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以避免地方財政收支因稅制改革而帶來巨大波動,更能取得地方政府對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支持。同時,為進一步科學降低交通運輸業稅負,對高速公路收費項目改征增值稅,將加油站商業通用發票全部改用增值稅專用發票,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流轉環節的環環相扣,有利于貨物運輸企業抵扣增值稅減輕稅負。
3.重構中央稅與地方稅體系,保證地方財政收入來源穩定。在當前地方財力已經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應在不減少地方財力的前提下,完善中央與地方財政管理體制。第一,擴圍改革應與整體稅收制度改革相結合。重點是研究開征環境保護稅、遺產稅和社會保障稅,推進房產稅和資源稅改革;改革城市維護建設稅,按照獨立稅種的要求,重新確定稅率,擴大征稅范圍,以納稅人取得的流轉額為計稅依據,使之建成地方稅主體稅種;完善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稅等稅種的征管辦法,提高征收率,增強地方政府財力,健全地方稅收體系。第二,完善稅收體制。在稅制改革過程中應堅持并不斷完善國稅、地稅機構分設體制,重構中央稅與地方稅體系,嚴格按照稅種類型劃分國稅、地稅征管職責范圍,實行比較徹底的“分稅分管”體制,國稅以增值稅、消費稅等間接稅管理為主,地稅以所得稅、財產稅等直接稅管理為主。第三理順征管范圍。是按照事權與財權相結合的原則,理順國稅、地稅的征管范圍,實行各征各稅,合理分權,并賦予地方必要的稅收立法權。
4.加強稅收科學化管理,提高征管質量和效率。隨著營業稅改增值稅深入推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組織稅收收入工作任務艱巨。財稅部門應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稅收工作,積極推進依法治稅,大力實施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管理,優化納稅服務,確保財政收入持續增長。
5.大力發展地方經濟,保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首先,發展地方經濟是提高地方財政收入的根本途徑。要抓住中原經濟區建設和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的發展戰略機遇,站在全省和中原經濟區發展的大格局中審視自己,找準定位,發揮優勢,彰顯特色,走出一條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其次,財稅部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發揮好稅收的服務保障作用和杠桿調節作用,積極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在加快地方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上,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企業利用產業集聚區發展平臺優勢作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城互動,進而推進新型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科學發展,努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較快發展。[基金項目:2014年科技廳軟科學項目,“營改增”對交通運輸企業財務影響的研究(編號:142400411119)]
(作者單位:周口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