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雅萍
社區內居民結構復雜,不同領域、不同層面的人群聚居,需求內容和層次有別,這就要求社區黨建工作必須有針對性地開展。為了合居民的“口味”,切實滿足居民的需求,我們在實踐中探索出“三元一體”黨建模式,即以未成年人為主體的“少兒黨建”、以非公企業為主體的“青春黨建”、以社區老黨員為主體的“花甲黨建”三個黨建單元,著力構建資源共享、統籌互動的社區黨建新格局,力求實現“童心向黨、青春戀黨、花甲念黨”。
少兒黨建——愛黨愛國要從娃娃抓起。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內的學校共同打造以學校為龍頭、以家庭為基礎、以社區為平臺的“家校共建”教育模式。通過開展學生參與社區實踐、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社區支持學校教育等一系列活動,既讓居民、家長走進學校,又讓學生、教師走進社區,實現教育的綜合化。通過組織多層次、多樣式、有特色的“家門口”活動,讓黨的建設覆蓋未成年人群體,引導未成年人產生從小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從小堅定心向黨、跟黨走的信念。
青春黨建——激發活力要注重青年特點。在社區轄區內,非公企業中的員工以年輕人居多。因此,社區黨建工作的活動方式只有青春時尚并富有吸引力,才能使基層黨建工作有廣泛的基礎、蓬勃的活力、美好的未來。通過在非公企業黨支部探索建立“青春黨小組”、舉辦“青春學習日”、建立青年培養激勵機制等舉措,加強青年黨員之間、青年黨員與黨組織之間的聯系,增強黨組織在青年群體中的吸引力。
花甲黨建——發揮余熱要結合社區實際。老黨員普遍政治素質好、思想覺悟高、樂于奉獻,是社區的寶貴財富。社區老黨員作用發揮得好,能進一步增強社區黨組織的影響力、滲透力和凝聚力。例如,成立“老黨員護校隊”,組織社區老黨員每天協助社區民警在上學、放學兩個時間段開展“護校”工作,加強交通疏導,清理亂停亂放車輛,為學生和家長創造安全的出行環境,使孩子們“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另外,定期組織“社區黨旗紅”暢談會,由老黨員把自己多年來拼搏奉獻的經驗和體會傳授給年輕黨員及未成年人,以老帶新,做好傳幫帶工作。
(作者系牡丹江市東安區七星街道積善社區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