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華偉
“一帶一路”三大布局
??文/孫華偉
工作人員為首班開行的“義新歐”國際貨運列車掛上標牌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是國際合作的新平臺。作為中國首倡、高層推動的國家戰略,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屹立于世界的領導地位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筆者全面梳理發現,有20個省份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或高層會議中明確各自在“一帶一路”中定位及發展重點。“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一年多來,沿線省份都已提前布局,今年進入實質操作階段。
目前,“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域有16個省份。其中,絲綢之路經濟帶包括新疆、青海、甘肅、陜西、寧夏等西北5個省份,重慶、四川、廣西、云南等西南4個省份,以及最新擴圍的內蒙古;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則囊括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東部沿海5個省份以及最新擴圍的山東省。此外,黑龍江、遼寧、河南和湖北也明確表態,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新疆
定位: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充分發揮新疆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向西開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與中亞、南亞、西亞等國家交流合作,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商貿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主要節點城市為烏魯木齊、喀什。
動作: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加快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實施意見和行動計劃,加快五大中心建設。按照北、中、南通道建設規劃,切實抓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儲備。其中,烏魯木齊明確申報亞歐經貿合作試驗區,喀什綜合保稅區通過國家驗收;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將列為重要產業園區。
青海
定位:青海正在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通道、重要支點和人文交流中心,使絲綢之路經濟帶成為青海向西開放的主陣地和推動全省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節點城市為西寧、海東、格爾木。
動作:打造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周邊省區航空、鐵路、公路有效對接的現代交通網絡,與沿海沿江地區加強區域通關一體化合作,建成曹家堡保稅物流中心。目前,國際商城、保稅倉庫、循化穆斯林產業園等41個項目正在抓緊實施。
甘肅
定位: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構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次區域合作戰略基地。重要節點城市蘭州、白銀、酒泉、嘉峪關、敦煌。
動作: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構建蘭州新區、敦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國絲綢之路博覽會三大戰略平臺。重點推進道路互聯互通、經貿技術交流、產業對接合作、經濟新增長極、人文交流合作、戰略平臺建設等六大工程。其中,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加強經貿合作,包括資源開發、裝備制造、新能源、特色農產品加工等產業。
陜西
定位:著力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支點,形成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樞紐。重要節點城市西安。
動作: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加強與中亞國家和澳大利亞等國在資源勘探、開發領域的合作;申報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區,建設國家航空城實驗區;推進省資源交易中心落戶能源金融貿易中心,鼓勵各類能源企業積極參與西咸新區建設;支持西咸新區建設立體化綜合交通系統,啟動地鐵延伸線建設。
寧夏
定位: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為引領,進一步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支點。
動作:以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為平臺,用好用足中阿博覽會“金字品牌”,著力實施四項行動計劃,加快建設陸上、網上、空中絲綢之路。四項行動計劃第一項就是實施開放通道拓展計劃,一批鐵路公路項目將會開建,把銀川河東國際機場打造成面向阿拉伯國家的門戶機場。
內蒙古
定位: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范圍,向北開放橋頭堡建設邁出重要步伐。
動作:加快滿洲里、二連浩特國家重點開發開放實驗區和呼倫貝爾中俄蒙合作先導區,辦好中蒙博覽會,加大口岸建設力度,推進與俄蒙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重慶
定位:努力建成長江經濟帶西部中心樞紐。
動作:加快建設長江上游綜合交通樞紐,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友城和港、澳、臺經貿往來,促進與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協作,務實推進成渝經濟區一體化;增加“渝新歐”開行班次和集裝箱運量。
四川
定位:成為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經濟腹地。
動作:推動實施“一帶一路”251三年行動計劃。即在“一帶一路”沿線中,篩選20個四川省具有較大產業和貿易比較優勢的國家,實施重點開拓、深度開拓;在20個重點國家中,優選50個雙向投資重大項目,實施重點跟蹤、強力促進;在全省精選100家與“一帶一路”沿線有較好貿易投資基礎的重點企業,實施重點引導、形成示范。
云南
定位:“一帶一路”的戰略支點、溝通南亞、東南亞國家的通道樞紐。
動作:將沿邊金改試驗區作為發展重點,吸引東南亞及南亞國家的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入駐云南,全面提升跨境金融服務。加快云南連接周邊國家的綜合交通、電力、信息和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
廣西
定位:“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西南、中南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
動作:圍繞北部灣做文章,加快設立北部灣自由貿易試驗區,并有望成為第三批獲批的自貿區。今年廣西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升級發展北部灣經濟區,著力抓好基礎設施、產業升級、港口物流等256個重大項目。
江蘇
定位:構建“一帶一路”交會節點新格局,重要節點城市徐州、連云港。
動作:打造“一帶一路”出海口,打造陸海雙向開放新格局。以港口為龍頭構建國際大通道;同時實現產業升級,培育臨港產業為支撐升格經濟版圖;研究出臺財稅優惠政策、針對跨境商品監管的海關優惠措施等。
浙江
定位:打造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經貿合作先行區、“網上絲綢之路”試驗區、貿易物流樞紐區,構筑陸海統籌、東西互濟、南北貫通的開放新格局。重要節點城市杭州、寧波、溫州。
動作:大力推進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積極推進全省沿海港口、義烏國際陸港的整合與建設,積極謀劃和推進港口經濟圈建設;穩步推進“義新歐”中歐班列運行常態化。
福建
定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
動作:通過“一個樞紐、六個平臺和三個基地”建設,發揮泉州、福州、廈門、平潭“一區三點”龍頭引領作用,漳州、莆田、寧德、三明、龍巖、南平“三港三地”腹地支撐作用,以陸上、海上、海外“三個福建”為載體,統籌經貿發展。
廣東
定位: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橋頭堡。重要節點城市廣州。
動作:加快西江、北江黃金水道擴能升級,推進江海聯運,支持廣州港與21個友好關系港口建立海上港口聯盟;利用臨海優勢,以廣州、深圳、珠海、汕頭、湛江五大港口為樞紐,加快推進海上通道互聯互通,積極參與東盟國家港口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粵港澳自貿區和南沙、前海、橫琴新區建設。
海南
定位:緊緊圍繞南海資源開發服務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的兩大國家定位,打造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戰略支點。節點城市海口、三亞。
動作:加快建設“島上海南”,重點提升海口、三亞作為戰略支點的支撐作用。加快建設“海上海南”,全力推進三沙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發展油氣資源開發服務保障、遠洋捕撈、海上旅游等特色海洋經濟。
山東
定位:“一帶一路”海上戰略支點和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重要沿線地區。重要節點城市日照、青島。
動作:一方面推動8條鐵路及15條公路等重大基礎設計與周邊省市區互聯互通;另一方面,深化東亞海洋合作平臺與中韓地方經濟合作建設,爭取青島獲準開展自貿區試點。
黑龍江
定位:打造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為東部沿海以及日、韓乃至北美提供陸海聯運跨境運輸。
動作:加大鐵路、公路、口岸等互聯互通及電子口岸建設力度,推動跨境通關、港口和運輸便利化,借助俄遠東港口,開展陸海聯運。
遼寧
定位:“一帶一路”構建歐亞大陸橋出海口的重要區域,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一環,遼寧沿海經濟帶是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平臺。
動作:積極打造“遼滿歐”等3條至歐洲的運輸通道,鼓勵企業開展境外投資,承攬國際工程,帶動產品出口,促進產能合作。
河南
定位:建設亞歐大宗商品商貿物流中心、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中心、能源儲運交易中心,增強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戰略支撐作用,打造“一帶一路”戰略核心腹地。
動作:抓緊研究制訂國家“一帶一路”規劃實施方案,加快自貿區申建工作。
湖北
定位:盡管在國家發改委圈定的“一帶一路”包含的18個省區中不包括湖北,但武漢成為節點城市,并進入國家層面“打造成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的戰略定位。
動作: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歐美等發達經濟體以及港澳臺的經貿投資合作。推進“武漢—東盟”“武漢—日韓”航運通道建設,提升漢新歐班列國際運輸功能;支持武漢外國領館區建設;推動鄂東港口資源整合,推進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