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影均
在北京的中日商務人士和媒體從業者中,有一個已有10多年歷史的“北京白酒會”,每月聚會一次。
每次“開會”,都是先用北京啤酒“漱口”,等所有人到齊了,就開白酒。我們的原則是:會員自帶白酒。由于大家出差的機會很多,順便買一瓶當地的白酒回來,拿到會上喝。至今我們喝過的白酒至少有1100種以上。
白酒會的另一個規則,是不能強迫“喝干”。制定這個規則,是因為在10多年前創建本會時,在華日本人大多有一部痛苦的“白酒史”。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至本世紀初,日企在中國生意大發展的年代,各商社、公司的日本代表都是“空中飛人”,30來歲的商社員工,手中就有談數億日元業務的權限。
當時,在中國做銷售首先要會喝白酒,喝了白酒才能跟中國人成為“好朋友”,在華日本人中因此患上“白酒恐懼癥”的不在少數。成立“白酒會”的前輩告訴我們說,白酒是中國飲食文化中的最重要一環,想在中國發展業務,就該“入鄉隨俗”,好好學習和體驗。
我自己從1988年開始,在北京當了三年半的《北海道新聞》特派員,由于酒量不錯,那時就很喜歡用白酒進行“交流”。北海道與中國黑龍江省是姊妹省,我經常去那里采訪,而每次正式采訪前,都會聚集一幫朋友喝酒。
酒一喝多,我便用中文說:“各位,你們會背毛主席的‘老三篇嗎?我學中文的時候,教科書就是《毛主席語錄》。”只要這么一介紹,頓時就能拉近和中國朋友的距離,一杯接一杯地干起來。
此外,我還發現中國人的飲酒習慣和日本人非常不同。
日本人喜歡自斟自飲,中國的宴會上,一般是別人倡議后,大家才一起喝上一杯,這樣的禮節在中國非常重要。我剛來中國的時候,喝酒前常常會“抖”出在學校里學的中文,高聲說:“在這里我要借主人之杯,請大家干上一杯。”后來我發現這句話絕對好用,于是每次參加宴會前,總要復習一遍這句中文。
10多年以來,中國生意場的習慣變化很大,喝白酒已不是一種必須,因此“白酒會”的使命不再是練習喝酒,而是享受和朋友的相聚時光。
對于調任回國的日本朋友,我們還會給他(她)辦一個“白酒畢業儀式”,除了喝酒,大家會合唱日本的古老歌曲《故鄉》,唱完后則把他高高舉起,拋到空中,再一起接他下來。不過對于女性會員,高拋一事至今還從未實施過。(陳言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