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美儀

近日,《國家級水稻玉米品種審定綠色通道試驗指南(試行)》由農業部品種審定委員會發布。這標志著針對龍頭企業的綠色通道制度進入了實質性的可操作階段,審批時問從過去的4-5年縮短為2-3年,科研投入的商業化率有望大幅提高。
目前,受關注的種子綠色通道政策執行方案終于落定,該《國家級水稻玉米品種審定綠色通道試驗指南(試行)》共有六章二十四條,明確了企業自行開展白有品種區域試驗、生產試驗方式方法。
對此,成都種業協會辦公室主任江波表示,綠色通道政策實際上在去年年底通過的最新版《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中就已經提到,也是最新版《審定辦法》和200 1年版最大的差別,此次的《指南》是綠色通道具體執行辦法。
他表示,以往一個品種的審定都由國家組織統一實驗,現在大型企業可以自主試驗,為國內大型種子企業審定提供了便利,大型企業將獲政策利好。
據農業部數據顯示,隨著企業兼并重組不斷加快,種子研發、生產的集中度提升,種企總量由3年前的8700多家減少到目前的5200家,減幅達40%。注冊資本l億冗以上企業106家,增幅近2倍。
根據《國家級水稻玉米品種審定綠色通道試驗指南(試行)》,品種審定綠色通道試驗包括以下兩種情形:1.實行選育生產經營相結合、注冊資本1億元、達到《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令2011年第3號)第十六條規定條件的種子企業(以下簡稱申請者),可以白行開展自有品種區域試驗、生產試驗;2.已通過省級審定的品種,具備相鄰省、自治區、直轄市同一生態類型區10個以上生產試驗點連續兩年試驗數據的,申請同家級審定時可以免予進行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