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秀玲



堅持支農宗旨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肇州聯社按照“立足三農,面向社區,服務城鄉”的市場定位,不斷提高工作力度,提升服務水平,創新信貸產品,全力滿足縣域經濟發展資金需求,大力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促進縣委、縣政府項目建設和園區建設等工作開展。
大力發放種植貸款支持備春耕生產
肇州聯社著眼于擴大糧食生產,以農戶互保和農戶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為載體,創新服務手段,簡化貸款手續,及時、足額地把資金送到了農民手中,解決了春耕生產資金需求。做到了對農戶春耕所需化肥、農藥、種子、農機具資金優先供應,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資金優先安排,對科技興農項目資金優先滿足,對農業產業化資金做到了優先發放。截至2014年5月末,累計投放種植業貸款20420萬元。
積極扶持特色、綠色農業發展,促進結構調整。肇州聯社緊緊圍繞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戰略,積極投放資金,幫助農民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努力增加農民收入。通過科學調整信貸投向,大力支持飼料、瓜菜、優質糧和綠色有機食品的生產,激勵農民向優質、高產、高效農業發展,推動了“糧、經、飼”協同發展。在我們的支持下,廣大農戶積極挖掘本地資源優勢,綠色特色作物種植面不斷擴加大,促進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大力支持畜牧業發展
肇州聯社圍繞肇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一元化思維抓畜牧”指導思想,積極組織信貸資金大力扶持畜牧業發展。截至2014年5月末,累計投放信貸資金40281萬元,用于支持貸戶購買奶牛、黃牛、生豬、羊和大鵝等畜禽以發展養殖業。一是支持奶牛養殖,大力發展“白色經濟”,先后投放信貸資金21181萬元,支持農戶購買奶牛。二是支持發展具有自身優勢的生豬、黃牛和大鵝生產,先后投放信貸資金19100萬元,支持農戶增加生豬、黃牛、大鵝存欄。
大力支持農村產業化升級
肇州聯社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由農業大縣向工業強縣邁進的戰略任務,按照產業結構調整的總體部署,逐步擴大金融服務領域,加大對高產、高效、優質、生態等規模化特色農副產品基地的扶持力度,大力支持“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先后支持了大慶興和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肇州縣富美佳養雞專業合作社、大慶老街基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大慶市佳特飲品有限公司、肇州縣谷源香農產品有限公司、肇州縣永春棚室果蔬專業合作社等一大批涉農企業,主推了地方涉農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升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在肇州信合人強力的助推下,形成了以農業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為主體的六大產業鏈條,依扶在產業鏈上的十萬農民每年獲得了實惠。肇州工業同區也實現了由省級工業同區跨入到國家農業科技同區的行列。
加強對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支持
為支持T商企業、個體經濟發展,讓農民能從傳統的農業耕作中轉移H來,促使二、三產業吸納農村過剩勞動力,加強和擴大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渠道,肇州聯社通過發放商服樓、居民住宅樓(房)抵押貸款,將貸款對象由種植戶、養殖戶逐步擴大到多種經營戶、運輸戶、個體T商戶,年初以來累計投放信貸資金39551萬冗,有力地支持了農村個體私營經濟發展。
積極發揮業務網絡優勢 做好服務三農工作
2014年,肇州縣農村信用社積極以綜合業務網絡為平臺,積極落實國家對三農相關扶持政策。一是積極做好代發國家糧食直補資金T作。通過組織做好糧食直補資金的發放,把黨的“惠民”政策落實到千家萬戶,讓廣大農民朋友感受到黨的惠農政策,感受到了信用社為人民群眾的真誠服務,感受到農村,農業、農民對信用社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的需要。截止2014年5月末,發放糧食直補資金12016萬元,涉及農戶8.97萬戶,發放人次達8.97萬人次。二是積極做好代發農村低保金T作,較好地保障了農村特殊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在維護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截止2014年5月末,代發農村低保金28565余戶,金額1243余萬冗,發放人次達3萬人次。三是積極做好代發工資業務。據統計,肇州聯社每個月代發在職人員T資7196余人,金額1893余萬元。
積極采取多種措施 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樹立大局意識,強化支農宗旨觀念。肇州聯社強化了支農宗旨觀念,在工作中樹立了“三個有利于”的經營理念:即有利于農村信用社自身業務發展,有利于農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農村經濟發展。同時認真糾正經營重點、信貸投向向城鎮轉移和信貸投放重工輕農、重大輕小兩種傾向。切實做到了從大局出發,自覺地將自身業務經營融人到仝縣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之中。為了切實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肇州聯社在工作中積極創新,把大力投放農戶小額貸款作為工作的重點,以信用戶評定工作為基礎,以進一步簡化貸款手續為手段,以滿足“三農”發展生產信貸資金需求為目標,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形成了以農戶互保和農戶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為主,工資折擔保,抵押、質押為補充的多層次貸款投放方式,有效降低了貸款門檻,擴大了貸款面,增加貸款額,切實解決了農民貸款難問題,較好地保障了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整合資金資源撐破約束發展的“瓶頸”
農村信貸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是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解決有規模無資金問題,肇州聯社積極整合資金資源,消除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一是深入挖潛。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實施優質服務工程,轉換經營機制等措施,不斷贏得信任,擴大吸儲面,增強白有資金實力。二是組織清收。通過落實工作責任,對貸款進行清收,不斷盤活“存量”,保證重點。三是通過改進服務態度,改善服務設施,創新負債業務品種,組織了更多的資金,壯大了支農資金實力。
積極加強和推進農村金融服務“三大工程”建設,努力提高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金融服務能力。
肇州聯社以強農富農惠農為出發點,以打造民心工程、惠民T程,讓農民獲得貸款更容易,辦理業務更便捷、服務費用更優惠,進一步提高服務的便利度,把服務送到農民家門口為目標,積極推進“金融服務進村入社區”、“陽光信貸”、“富民惠農金融服務創新”工程建設。一是通過推行公示制度、開展社會評議和農戶評級授信工作和推行陽光操作,全面推進了陽光信貸工程建設。二是通過做好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創新金融產品,推出了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和糧補折質押貸款業務,改變了農貸產品單一的現狀,全力推進了富民惠農金融創新工程。三是通過對營業網點進行改造升級,大力布設ATM機、POS機、農民自助終端,推進了金融服務進村人社區工程工作。白2011年起至2014年5月末,通過在36個較大的村屯布設的農民白助終端,農戶可以足不出屯的辦理存取款業務。通過在各個鄉鎮布設ATM機,實現了對客戶的24小時服務,進一步改善了農村地區支付服務環境。
加強隊伍建設 提升支農服務意識
為了確保支農工作能夠扎實有效地開展,肇州聯社通過建立客戶經理制,不斷強化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支農服務意識。一是強化思想作風建設。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不斷強化職T思想作風建設,使廣大下部職工在思想上過關,在認識上到位。避免了由于思想認識不到位,出現以權謀私和坑農害農的問題。使農村信用社過去“背包銀行”等優良傳統得以恢復,進一步樹立了良好的金融企業形象。二是提高人員素質。通過開展多種行之有效培訓活動,極大地提高全體人員業務素質,企業戰斗力明顯增強。三是規范信貸行為。一方面認真實行貸款公開制度。以村電為單位,將農貸指標、借款人、貸款用途、利率等項目張榜上墻,向群眾公開,增強貸款透明度。自覺接受地方黨政和人民群眾的監督。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崗位目標責任制,強化目標考核,保證農業貸款的發放質量和投放計劃的完成。同時,充分發揮貸款審批領導小組職能作用,對貸款從調查到發放實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嚴格地執行信貸投放計劃,堅持貸款審批發放程序,使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工作真正落到了實處,確保工作質量和效果。
不斷推陳出新 為廣大客戶提供豐富信貸產品
肇州聯社根據群眾不斷提升的金融需求,逐步推出了商(住)房抵押貸款、工資折貸款、農戶互保貸款,農戶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農戶糧補折質押貸款等項業務。為支持廣大中小微企業發展,又推出并不斷完善了中小微企業“助業興”貸款等信貸新品種。此外,還開發了代發工資、代發城鎮和農村低保金、代發國家糧食直補資金等多項社會化服務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堅持企業文化鑄魂 為企業發展提供動力
為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把聯社做大做強,實現聯社跨越式發展,肇州聯社積極推進文化強企戰略,努力用先進的企業文化推動企業的改革發展,提高企業的創新力、核心競爭力。一是對內倡導人文化管理。通過建立“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培養人、凝聚人”的人文環境,注重對員工的人文關懷,讓員工有飯碗,有事干,有價值;通過創造員工公平發展的工作環境,靠事業、待遇、感情留人,充分發揮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為信合事業和“三農”發展創造更大價值。二是對外倡導人性化服務。就是真正站在客戶的立場,充分考慮客戶的需求,充分體會客戶的感受,從細微之處做起,將客戶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把客戶的需求當作自己的需求,為客戶提供周到、細致、體貼的服務,在服務中體現人文關懷,讓客戶在辦理業務的過程中體會到身心的愉悅和精神的享受,用我們真誠的人性化服務去打動客戶、感染客戶、留住客戶、拓展客戶。
肇州聯社始終將“保增長、防風險、提質量、強服務”落到實處,盡心盡力為客戶提供文明、高效服務,全力發揮支農主力軍的作用,為構建和諧社會、更好支持地方經濟加快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并得到了政府及群眾的認可,聯社多次被縣委縣政府、市聯社等部門授予“先進單位”、先進集體”和“群眾最受滿意單位”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