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喜
走進中旗烏加河鎮興永勝村巴美育種專業合作社,只見一排排羊舍整齊劃一,一群群肉羊膘肥體壯。一位穿著樸素、戴頂帽子的男子正在羊圈中給羊添加飼草料,來回穿梭著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被興永勝村村民贊不絕口的“羊書記”杜有明。
盯上“巴美肉羊”自己先致富
1963年出生的杜有明只有初中文化,但他思維靈活,眼界開闊,一心想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2000年左右,聽說牧科院培育的巴美肉羊進入市場后,杜有明立刻盯上了這個“潛力股”,大膽開始試養巴美肉羊。
小打小鬧的養羊誰都會,但規模養羊就不同了。杜有明知道規模養羊需要養殖技術,他就特地去書店買了一些有關養殖方面的書籍學習。先后幾次去旗里的科技專家家里請教,到市里其他旗縣區養殖巴美肉羊的地方實地考察,掌握了初步技術。
短短幾年時問,杜有明在養巴美肉羊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他勤勞苦干,科學養殖,從十幾只普通羊發展到200多只巴美肉羊。從“靠天吃飯”到年凈收入5萬元以上,杜有明成為仝村的致富先鋒。
建育種園區 七次遞交養殖計劃
致富后,本村、鄰村,甚至其他鄉鎮的養羊戶紛紛來“取羊經”,每次,杜有明都毫無保留地將他的肉羊養殖經驗介紹給來訪者。
漸漸地,杜有明發現,盡管家家戶戶都開始養羊,但都只是自己養羊、販羊,“小打小鬧”無法上規模。
他開始琢磨著建立肉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管理、集約化經營的方式,讓農民們抱團闖市場。
杜有明跑上跑下,開始為建立合作社奔波。為了爭取旗里的支持,他先后七次跑到鎮里和旗里的主要領導辦公室去申請資金,并遞交了自己的巴美肉羊養殖計劃書。
在杜有明的努力下,2009年,投資800多萬元、總占地面積56900平方米,集種羊飼養區、飼草料加工儲藏區和管理區為一體的巴美肉羊育種同區在永勝一組正式建成了。
30戶入園養殖戶戶均增收10萬元
從此,肉羊養殖退出了庭院、退出村莊、退出分散粗放的飼養管理,實現了在村外獨立建設。肉羊養殖正式走上了規模化、標準化、科學化的飼養管理道路。
第二年,全村有30戶養殖戶遷入了同區。
同區投入使用后,杜有明牽頭組建了巴美育種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主要以永勝一組的育種育肥戶為會員,杜有明順理成章被全體會員投票選舉為首任會長、支部書記。他文化程度又不高,但在村民的心里,卻配得上“羊書記”的美譽。
合作社外掛靠企業,內聯養殖戶,為養殖戶提供種羊鑒定和調劑、飼料補貼、防疫、試驗技術、管理、銷售全程服務,已完全具備了為農民開展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功能。
現在,育種同區的30戶養殖戶,擁有巴美肉羊基礎母羊3000多只,年出欄2500只種羊,年純收入達到300萬元左右,戶均增收10萬元。
除去同區內的養殖,村里的其他村民還在自家進行飼養。目前,全村有巴美肉羊育肥戶65戶,肉羊飼養總量達到5000只,年育肥出欄羊2900只,農民人均來自養羊業的純收入達5393元,占農牧業總收入的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