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姜剛+管建濤
全國夏糧今年迎來“十一連豐”。糧食,一頭連著億萬農民,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的飯碗。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就糧食收儲和農產品價格等工作進行部署,農業一線落實得怎么樣?農民有什么新期盼?記者赴各地調查,聆聽來自農業一線的聲音。
豐年新挑戰:糧食能否顆粒歸倉
河南省原陽縣太平鎮仝集村農戶李躍玉今年種了12畝小麥,往年平均畝產在700-800斤,今年平均畝產達到1100-1300斤,增產近1/3。
記者在安徽、河南、山東、湖北等地調查時發現,今年的糧食不僅產量獲得豐收,品種和質量均好于上年。“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在經濟下行的背景壓力下,十一連豐給當前經濟運行增添了一抹亮色。”安徽省宿州市口橋區糧食局副局長宋長生說。
目前夏糧收購工作正井然有序進行著,但多地普遍反映,倉容總體緊張,儲糧面臨挑戰。
宿州是皖北產糧大區。宋長生表示,目前全區第一批14個收購點,5個收購點已經收滿,其他的也接近飽和。在安徽宿州符離國家糧食儲備庫,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的新糧庫已經收儲超過1000萬斤,再有兩天倉容就滿了。目前正在和當地鎮政府協商,準備把置換前的老倉庫也用上。
壽縣位于江淮丘陵北部,是麥稻混合產區。今年小麥總產約78萬噸,因為縣內糧站還有些去年的陳糧,收儲壓力較大。如果收購小麥滿了,再過幾個月,又將面臨水稻收獲、秋糧存儲的困惑。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大力促銷騰庫,采取定向銷售等辦法,消化臨儲糧和陳糧,為新糧騰出倉容。
中儲糧宿州直屬庫副主任魏斌表示,面對今年儲糧緊張的形勢,一方面租用社會倉容,目前已聯系12家面粉加工企業,能提供25萬噸的倉容儲備量,同時千方百計騰倉并庫,為新糧騰出庫容。
安徽省壽縣副縣長劉威表示,全縣這幾年不斷加大倉儲建設,以糧食產業同糧油儲備庫為依托,在全縣規劃建設20個中心庫點,單體儲存能力2萬~3萬噸,項目完成后,可形成90棟高大平房倉,總倉容量可達60萬噸。
國務院提出,要創新投融資方式,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倉儲設施建設。很多民營企業對此表示歡迎。湖北省襄陽市農委副主任龔錫強指出,這有助于盤活民營企業的存量庫容,理順我國糧食流通、加工等緩解的體制機制障礙,符合社會對糧食領域市場化改革方向的期待。
糧價新思索:目標價格制度有多遠
風調雨順,農戶賣糧也很積極。在宿州一家糧站,前來賣糧的順河鄉朱寨村農戶張夫伍告訴記者:“糧站價格公開公正、賣糧有秩序,有政府政策支持,是我們賣糧的首選。”
托市收購價格是指國家執行農產品最低收購價,并設立托市收購點。今年國標三等小麥為標準品,白小麥、紅小麥和混合小麥最低收購價格均為每市斤1.18元,相鄰等級之問差價按每市斤2分錢掌握。
目前,在托市收購政策的支撐下,多地糧源主要進入國家政策性收購范圍,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滿足了農民售糧需求,有效掌握了本地糧源。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在保護農民利益前提下,推動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和農業補貼政策逐步向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轉變,并從大豆和棉花人手,分品種推進補貼試點。此舉被認為是農產品定價機制改革的破冰之舉,在基層也引起熱議。
黑龍江是我同的“大豆之鄉”,大豆產量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國家大豆目標價格定在4800元/噸,引起多方關注。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基層干部群眾和農業專家表示目標價格讓農民心里有了底,相比臨時收儲政策,大豆價格回歸市場,目標補貼直接打到農戶手里,對大豆加工企業來說也是一種利好。
黑龍江省富錦市豆農于廣慶說,同家對大豆實行托底收購,但臨儲收購對大豆質量要求較高,一般難以達到標準,不得不賣給糧販子,豆農從中獲益并不多。“大豆目標價格確定,農民心里有了底。種了這么多年的大豆也可以拿到補貼了!”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說,相較于臨儲政策直接作用于市場,大豆目標價格補貼雖然由政府發布,但不構成對市場價格的直接干預,而是通過直接補貼給農民的方式問接作用于市場,是對市場的間接調控,更加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有利于市場發育和價格形成。
而在小麥、水稻等糧食主產區,基層下部群眾也對此產生熱議。“實施目標價格制度,就要考慮細則,小麥產區分散,且是主要糧食,不同于大豆、棉花的集中分布,是按產量補貼還是按照商品量補貼農民都需要明確。此外,全部面向市場,國家如何儲備糧食、調控糧食都需要頂層設計。”魏斌說。
作為山東滕州西崗鎮最大的合作社,富原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馬培君希望,目標價格核算要基于種子、化肥、農藥等價格,農民勞動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綜合確定一個合理價格,且要確保農民種糧有一定利潤,從而保障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目標價格制度是未來大勢所趨,一方面制訂合理的目標價格,在低價時補貼農戶,高價時補貼低收入群體;另一方面,還要建立多元化的糧食收儲體系,確保糧食安全,并研究加大對種糧生產環節的補貼,逐步使糧價與國際市場相接軌,與糧食總成本相銜接。”壽縣農委主任孫純珠指出。
政策新期待:如何便利農民種糧
記者調查中發現,糧食主產區的干部群眾對種糧護糧還有著更多的期待。
針對此次常務會議提出“在倉容矛盾突出的地區,對玉米深加工企業給予支持”,黑龍江已開始前期調研和準備工作。黑龍江省糧食局調控處處長潘升介紹,之前一些玉米深加T企業因原料采購不足而處于停產狀態或經營網難,黑龍江省將全面落實會議精神,計劃對規模以上玉米深加工企業進行補貼。
劉威指出,壽縣有限的土地全部保障耕地、糧食,也是貧困大縣。希望通過此次常務會議精神,能夠吸引東部的糧食深加工企業,在糧食主產地進行深加工,在當地形成糧食深加工產業園,一舉多贏。
滕州市級索鎮陽光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龍振存,覺得長期困擾自己的難題有希望得到解決了。“這幾年,我經常反映種糧大戶糧食晾曬和儲存難題,今年我們至少有165噸小麥需要晾曬、儲存,而合作社目前僅有面積很少的地塊供辦公和儲存農機具,難以滿足需求。我看到國務院開會支持專業大戶建設有烘干設備的儲糧設施,這真做到我們心坎里了。”龍振存說。
在糧站賣糧到下午五點才顧上吃飯的張夫伍告訴記者,國家的各項補貼政策都使農民得到實惠,下一步他希望能夠改進水利、抗旱等農業基礎設施,提高機械化水平,這樣種田就更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