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迎霞
做好部門預算公開 促進單位財務管理
●宋迎霞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實施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修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新預算法增加了預算公開的內容。預算公開包括政府部門預算公開,是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內容,是目前政府正在著力推進的一項工作。2014年10月31日,湖北省武漢市104家市直單位同時向社會公眾公開了其2013年度的部門決算及“三公”經費決算信息,力度空前,使該市部門預算公開工作又向前邁了一大步。隨著2015年新預算法的正式施行,部門預算公開將實現常態化。政府各部門應認真做好預算公開工作以及與其有關的基礎工作,以公開促進單位內部財務管理。
(一)思想上對部門預算公開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
有的部門負責人會提出“部門預算可不可以不公開”這樣的問題,認為公開會帶來麻煩,不公開最安全、最省事;有些財務人員也認為公不公開無所謂,部門預算就算公開了,公眾也不一定能看懂??傮w上看,預算部門的相關領導和財務人員還沒有認識到部門預算公開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對部門預算公開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
(二)對部門預算公開工作的具體要求執行不到位
一是填報的數據不夠準確,與前期已上報財政的數據存在矛盾;二是對有關重要開支缺少必要的文字說明,沒有反映形成的原因;三是有些項目不夠細化;四是文字表達不夠標準,小數位數不統一;五是沒有摸清情況,所作說明存在明顯不合理現象;六是因害怕支出超標,對有些項目和數據有隱瞞的傾向。
(三)內部缺乏與部門預算公開相關的基礎工作
武漢市部門預算公開工作施行較晚,市直部門的預算公開工作也只有兩三年的歷史,且經歷了由點到面的過程,因此各單位內部還缺乏與部門預算公開相關的基礎工作。主要表現為:一是沒有將預算公開作為長期工作來抓,缺乏相關的程序、制度和措施;二是沒有穩定的預算公開平臺,有的部門網站鏈接打不開,有的部門將公開信息放在網站的下級目錄中,導致公眾找不到或很難找到公開信息;三是對財政收支分類執行不到位,收支歸類不夠科學,項目分類不夠細化,影響了公開信息的質量。
(四)預算公開在促進內部財務管理方面的倒逼功能有待加強
年度決算是部門預算收支的執行結果。以往年度部門決算沒有向社會公開,做好做壞一個樣,財政部門和政府其他部門在進行經濟管理和作出財務決策時不會考慮社會公眾的意見,也不會主動從公開信息中發現以后年度需要改進管理的地方。從2014年開始,武漢市市直部門全面公開部門決算信息,有望通過社會公眾的監督,及時發現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倒逼單位查找原因,在以后年度改進財務管理。
(一)提高思想認識,理解部門預算公開工作的重要性
部門預算公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實施部門預算公開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財政的本質要求。公共財政的本質在于,政府受公眾之托,聚公眾之財,為公眾所用,受公眾監督。因此,我國政府預算和部門預算必須對公眾負責,做到公開透明。其次,實施部門預算公開是對財政資金進行社會監督的基礎。如果部門預算不公開或公開的質量不高,將影響公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行使,不能發揮社會監督的應有作用。再次,實施部門預算公開是預防經濟腐敗的手段。實施部門預算公開,可以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可以遏制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可以促進相關法規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可以豐富監督制約機制的內容。
(二)了解當前形勢,認清推進部門預算公開工作的必要性
一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財政收入不斷增加,對部門的財政撥款金額也相應增加,因此對預算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進一步推進部門預算公開工作就是對這種要求的體現。二是有些部門公布的數據公眾難以理解,公布的信息不夠詳細明確,也缺少對政府績效的考察,公開的透明度還有待提高,只有進一步推進部門預算公開工作,才能逐步解決這些問題,真正做到預算公開透明。三是新預算法規定了部門預算、決算及報表、政府采購以及對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必須公開,并具體規定了公開的時限。目前有些地方和單位還沒有達到相應的要求,只有進一步推進部門預算公開工作,才能使之逐漸符合法律規定。
(三)夯實部門預算公開的會計核算基礎
一是嚴格執行財政收支分類,對部門的各項收支進行合理歸類,真實地反映其功能和經濟用途,增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為預算執行和公開提供良好的基礎。二是在財政規定的收支分類基礎上,根據本部門業務特點對財政收支分類進行細化,體現單位業務特點,為編寫相關預算公開說明提供合理依據。三是根據新會計制度的要求,對部分業務嚴格按照權責發生制記賬,反映經濟業務的本質,保證相關公開信息的真實性。
(四)建設和維護部門預算公開的多種渠道和平臺
一是加強部門門戶網站的建設,將其作為部門預算公開的重要渠道,為預算公開提供穩定的信息平臺。二是預算信息應公開在網站的醒目位置,并長期保持公開狀態,使公開工作常態化。三是順應時代的發展,考慮使用與公眾溝通的新渠道,如微信、微博等。四是加強與公眾的互動,通過各個平臺實現與公眾雙向、實時的交流溝通。
(五)健全部門預算公開的程序、制度、措施
一是規定公開的工作流程,一般是由財務部門填報表格,編寫說明,層報分管財務的領導審核,最后由單位負責人審批后再對外公開。二是由保密部門對公開的項目進行審查,合理確定公開的范圍,保證涉密項目不予公開。三是從公眾的需求出發,合理確定項目的細化程度,兼顧公開的效率和效果,滿足外部監督的需要。四是使用規范、準確的語言來表達預算信息,明確數據間的勾稽關系,保證年度數據前后一致。五是對專業性較強的詞匯進行解釋,讓公開信息通俗易懂。六是加強單位內部各部門間的協調與溝通,保證各渠道對外報出數據的口徑一致。七是強化公開的責任制度,規定各內設部門在公開工作中的責任,制訂相應的考核辦法,加強考核,落實責任。
(六)做好部門預算公開前后的輿情應對工作
在公開前,一是應對擬公開信息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核,在編寫預算公開信息時進行恰當說明。二是從公眾的角度分析擬公開的信息,對可能有疑問的地方進行集體討論,提前做好應對預案,做好答復的準備。在公開后,要及時了解輿情反映,對提出的質疑認真做好解釋工作。
(七)以部門預算公開為手段,加強內部財務管理
一是要對收支項目進行清理,將合理的收支項目納入預算編制。二是在年度預算公開后,加強對預算的執行,防止不合理的開支和項目間的擠占挪用,對需要作預算調整的項目應嚴格履行相關手續。三是在年度決算公開后,積極采納公眾的合理建議,不斷改進財務工作。四是利用對預算項目績效的公開,促使單位采取績效管理措施,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五是利用公開的信息對下級單位進行監督和檢查,進一步規范其財務工作,提高本部門整體財務管理水平?!?/p>
(作者單位:武漢市人民檢察院行政裝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