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體育設施
【體育場地普查】 2014年,國家體育總局組織各省進行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省有123994個體育場地(不含鐵路、軍隊等條塊統計部分),體育場地總用地面積51546.43萬m2,總建筑面積1542萬m2,總場地面積15934.87萬m2,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01 m2。其中,室內體育場地27960個,室外體育場地96034個;城鎮場地97080個,農村場地26914個。場地從業人員9.88萬人,體育場地觀眾席位243.95萬個。全省全民健身路徑33529套、登山步道101條、城市健身步道3632條和戶外活動營地252個。在全省體育場地總數量中,體育系統1462個場地,占比1.18%;教育系統40991個場地,占比33.06%;其他系統81541個場地,占比65.76%。
【公共體育設施網絡】 截至2014年底,江蘇初步形成省、市、縣、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五級公共體育設施網絡,全省人均擁有公共體育場地面積2.01m2。南京奧體中心、省五臺山體育中心、仙林訓練中心等大型體育場館設施健全、功能完善,較好地滿足開展全民健身和舉辦體育賽會的需要。13個省轄市全部建成功能齊全的體育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90%縣(市、區)完成“建成一個塑膠跑道標準田徑場、一個3000個座席的體育館、一個游泳館或標準室內游泳池、一個3000m2以上的全民健身中心”工程。絕大多數鄉鎮(街道)建有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村村有體育場地”目標。90%城市社區建成“10分鐘體育健身圈”,累計修建健身步道1000km。全省50%的中小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對社會開放。
【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 2014年,省體育局采取切實措施實現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為蘇中蘇北結合部經濟薄弱地區的1203個行政村增建一條十件套的健身路徑。推廣中心城鎮拆裝式游泳池建設,在全省選擇20個中心城鎮進行拆裝式游泳池建設試點,為每個試點游泳池落實國家、省補助資金30萬元。江蘇在全國率先探索推廣醫保健身一卡通政策,全省9個省轄市實施該政策。
【體育場館公共服務】 2014年,省體育局、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出臺《關于加強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實施意見》,設立省級體育場館公共服務專項補助資金,在中央財政補助的基礎上,擴大補助范圍,在省內推動更多公共體育場館在特定空間和時段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更好地為全民健身服務。全省99個場館獲中央財政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補助,補助資金2714萬元。全年中央財政補助的99個大型體育場館接待群眾健身1843萬人次,同比增長46.3%;舉辦賽事活動2400場,同比增長68.4%;開展體育健身技能培訓76萬人次,同比增長26.7%;免費體質測試29萬人次,同比增長38.1%。
(王志光 吳寧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