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走進蒙特利爾的國際立體園藝展,仿佛置身電影《剪刀手愛德華》里打造的花園。
如果來到加拿大蒙特利爾植物園,你一定會誤以為這里被野生動物入侵了。一隊排列整齊的馬達加斯加環尾狐猴站在園區門口,似是在列隊歡迎,又像是在提醒著游客們秩序井然排隊參觀;不遠處的大猩猩玩起了“Hands Up”,雙手握緊樹枝,嘴中還不忘調皮地吹起口哨;來自幾內亞的黑猩猩一家投來深情的凝望,那一雙雙無害的大眼睛似是在邀請你來芭蕉樹下乘涼……上前定睛一瞧,原來這些栩栩如生的動物都是用成百上千株植物“雕刻”而成,這是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辦的第五屆國際立體園藝展(Mosa?cultures Internationales)。
國際立體園藝展享有園藝界的“奧林匹克”之稱,從2000年開始,通常每三年舉行一屆,足跡遍布加拿大蒙特利爾、日本濱松以及中國上海等城市,是一場讓人眼界大開的園藝造型展覽,也是一場考量園藝師技能與創意的世界頂級賽事。
這一次,用植物來作畫
“嗨,蜘蛛俠,往右邊來點。噢,小心!”站在地面的露西向懸在空中的克里斯喊道。此時的克里斯,正在為一個女人“化妝”,他的化妝品,是無數綠色小草。
這件立體園藝作品名叫《地球母親》,是這屆展覽中最引人注目的植物雕塑。半身人像有15多米高,右手托起一只展翅高飛的雄鷹,瀑布一瀉而下,幾匹駿馬踏水奔騰;左手緩緩地伸展,將一只年幼的小鹿放入花叢中,仿佛在她雙臂舒展的一瞬間,萬物便被賦予了生命,那充滿母性的光輝和安詳的神態令人忍不住停下腳步,細細欣賞。
這是來自加拿大蒙特利爾本土的作品,原型源自安第斯山脈土著民的大地女神Patchamama。在印加神話中,Patchamama是一位掌管種植與收獲的多產女神,她孕育了掌管水、土、太陽和月亮的諸神,能夠自給自足并運用創造力維持地球上的生命。
“女神”的頭發由紅綠草和紫黑色的半柱花組成,遠遠望去,仿佛黑褐色的長發上編織著彩色的花環。手掌部分由仙人掌密布排列而成,即使不經修剪,看上去也足夠平整。毋庸置疑,要完成《地球母親》可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
“這好比用植物來作畫,你會發現它充滿樂趣。”對園藝師比爾·湯普森來說,這或許是件復雜的工程,但絕不枯燥。從最初的鋼筋塑形設計,到搭建、切割運輸和拼裝,再到最后的土壤填充種植,一件作品可不是園藝師憑一己之力就能完成。除了負責日常修剪與維護的工作人員外,作品從制作到展出,往往需要長達數月或一年多的時間。
植樹的人
在一片卵石鋪就的大地上,一位頭戴草帽、身披斗篷的牧羊人正單膝跪地,左手握著一株小樹苗準備栽種,前面蹲著一只牧羊犬。在他身后,幾只乖巧的小羊正閑庭漫步。作品生動而逼真地復原了加拿大手繪動畫大師弗烈德瑞克·貝克的同名動畫影片中的一幕,講述一位獨居于普羅旺斯的牧羊人,將對于家人的思念轉化為對大自然的關愛,傾注余生在阿爾卑斯山的荒野中植樹造林的真人真事。《植樹的人》所蘊含的對于人性和自然的關愛為貝克贏得了第二個奧斯卡獎,也為加拿大園藝師贏得了國際立體園藝展的最高獎項。
國際立體園藝展策劃部的史蒂芬·海培說:“我們做園藝展,并不僅僅是展現造型的新奇,而是通過作品背后的故事呼吁人們關注環境問題、熱愛自然、保護生態。”所以,每屆展覽都會制定一個相關主題,這一次為“希望的土地”,希望喚起人們對于物種多樣性的關注。于是,來自25個國家的100多個城市展現了各國風土及其瀕危物種,用390個品種1200萬株花草植物創作出這50件決賽作品。
當然,這場展覽的成就并不止步于園藝領域,展覽期間前來參觀植物園的游客達100多萬人次,而蒙特利爾市的總人口才300多萬,其中有11%的游客來自于國外。因此就這一項展覽,就為蒙特利爾市帶來超過100萬美元的利潤,并提供了271個全職工作。
墻內開花墻外香
其實,國際立體園藝展與中國頗有淵源,最初的創辦靈感即來自于此。1998年,國際立體園藝展的創辦人之一麗絲·科米爾(Lise Cormier)來到中國訪問,她在哈爾濱市見到了一件40多英尺高的和平鴿立體園藝作品,深感震撼,由此產生了將這種壯觀的園藝藝術形式帶回魁北克的想法。
2000年,以“地球是一個馬賽克”(The Planet is a Mosaic)為主題的首屆國際立體園藝展在蒙特利爾市舉辦,吸引了包括中國在內的14個國家的35個城市前來參賽。2006年,第三屆國際立體園藝展更是從加拿大蒙特利爾移師中國上海。
不僅如此,中國參賽作品多次摘得大獎。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小姑娘救丹頂鶴的故事就曾化身成植物姑娘,以作品《一個真實的故事》打動了組委會評審團和公眾,榮獲大賽兩項重量級大獎。細想,中國立體園藝雕塑的水平可見一斑,可為何近年來雷人的雕塑卻層出不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