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英民
(黑龍江省鐵力市動物專家門診,黑龍江鐵力152500)
黑龍江省鐵力境內某林業局養豬戶李某于2014年4月份飼養的118 頭體重在40~55 千克的育肥豬發生以高熱、呼吸困難、兩耳發紺、食欲減退或拒食以及便秘為主要特征的疾病,曾用青霉素、鏈霉素、土霉素和安乃近治療無效,前來我處就診,并已造成22 頭病重豬死亡,給養豬戶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現將診治情況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病豬體溫高達40℃~41.8℃,鼻鏡干燥,精神不振,食欲減退,重者拒食。初期便秘,而后腹瀉,或便秘與腹瀉交替,呼吸困難,呈明顯的腹式呼吸,張口喘氣。發病后期兩耳、鼻盤、四肢下部及腹部出現紫紅色斑點,出血或淤血,最后,呼吸高度困難,臥地不起,體溫急劇下降而死亡。
現場剖檢3 頭病死豬,可見肺尖葉、心葉、膈葉前下部呈融合性肺炎,病變部顏色變淡,呈左右對稱的“蝦樣”,切面流出多量帶泡沫的液體;其余肺組織呈灰紅色,體積明顯增大,肺間質增寬,呈膠凍樣水腫,并有多種出血斑點;肝臟腫大,表面有灰白色壞死灶;脾臟腫大,呈紅色多發性壞死灶;腎臟渾濁腫脹,有出血斑點,全身淋巴結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灰白色壞死灶。
根據發病特點、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并了解到該豬場有養貓情況,可初步診斷,通過實驗室檢驗,進一步確診為豬弓形體與氣喘病混合感染。
5.1 發病豬群用磺胺-6-甲氧嘧啶(SMM)60毫克/千克體重+用氧芐氨嘧啶(TMP)10 毫克/千克體重,混于飼料中飼喂,2 次/天,連用5 天,癥狀嚴重者用復方制菌磺(含SMM、TMP 等)肌肉注射,0.1 克/千克體重,1 次/天,連用5 天,首次用量加倍。體溫升高者,可用30%安乃近10 毫升+地塞米松6 毫克+板藍根注射20 毫升,1 次肌肉注射。對病程長體質弱的患豬,補給25%葡萄糖注射液100 毫升+12.5%維生素C5 毫升,1次/天,可增強豬的抗病力。為了控制繼發感染,可在飼料中添加10%氟苯尼考120 克/噸+強力霉素140 克/噸,連喂7 天。
5.2 在用完上述藥物的空擋時間,用下列藥物治療。
5.2.1 用百樂美(含氟苯尼考)0.1 毫升/千克體重,肌肉注射,2 次/天,連用5~7 天。或肌肉注射肺炎平(含卡那霉素),15 毫克/千克體重,2次/日,連用5~7 天。同時用魚腥草注射液,0.2 毫升/千克體重,2 次/日,連用5 天。呼吸道癥狀嚴重者用復方麻黃素注射液2 毫升,1 次注射。
5.2.2 豬群使用土霉素和復方新諾明拌料,劑量為前5 天土霉素250 克拌250 千克飼料加新諾明500 克,5 天以后,土霉素250 克拌料250 千克飼料,再喂5 天,個別嚴重病例,肌注酒石酸泰樂菌素,0.01 克/千克體重,連用5 天。
5.2.3 還可用中藥治療。方劑:杏仁、忍冬藤、貝母、瓜蔞、地龍各50 克,雙花、大青葉、葶藶、遠志各40 克,紫蘇、馬兜鈴、甘草各30 克,其為細末,加少量蜂密為引。10 千克以內的仔豬,每次服20 克;10~25 千克的豬,每次30 克;25~50千克的豬,每次服50 克;50 千克以上的豬,每次服75 克,混于飼料喂服即可。每天2 次,連用5~7 天。
6.1 加強飼養管理
改善豬群飼養環境,降低應激因素,及時根據季節、天氣變化等,做好小氣候環境的調整。注意豬舍的通風換氣,改善豬舍內空氣質量,降低有害氣體濃度,控制好舍內的溫濕度,冬季做好防寒保溫工作,盡量減少早晚溫差過大,使豬群有一個舒適、安靜、干燥、衛生的環境。降低飼養密度,飼養密度與豬氣喘病的發病率密切相關,合理的密度可有效降低豬氣喘病的發病率。
6.2 使用高質量的日糧
確保豬群不同階段的營養需要與平衡。豬氣喘病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感染后對其他疾病的抵抗力下降,通過提高日糧營養水平,以增強對氣喘病的抵抗力,防止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繼發感染。要避免日糧中含有能產生免疫抑制的霉菌毒素,保證免疫系統不受破壞。
6.3 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
對豬舍可用3%的火堿水定期消毒,用具、豬床可用0.5%的百毒殺噴霧消毒,對于糞便、垃圾、污物徹底清除,運往遠離豬場處堆積發酵的無害化處理。對豬群加強檢疫,及時發現和淘汰帶蟲豬,凈化豬群,可大大的降低發病率。
6.4 平時要注意觀察豬群
在每天的早、晚、喂食及豬運動時有無咳嗽、喘氣、呼吸困難等現象,一旦發現異常,及時隔離治療,對治療效果不佳的病豬和僵豬要及時淘汰,以防疫病的傳播。
6.5 豬場要滅鼠
豬場要禁止養貓養犬,豬場要嚴防貓、犬糞便污染豬的欄舍、飼料、飲水,鼠糞、貓、犬是弓形體病的重要帶蟲者和排蟲者。所以,豬場要滅鼠,嚴禁飼養貓、犬,以防傳播弓形體病。
6.6 做好驅蟲
豬蛔蟲的幼蟲經肺移行、肺絲蟲在肺內寄生均會加重氣喘病的致病作用,因此配合驅蟲對控制氣喘病的發展有一定作用。可用伊維菌素,1 毫升(33 千克體重),肌肉注射,效果非常好。
6.7 免疫接種
6.7.1 豬氣喘病使用弱毒疫苗,一般免疫1次即可,1 個月產生免疫力,免疫期9 個月以上。中監所乳兔繼代疫苗(中牧集團)每頭用5 毫升滅菌生理鹽水稀釋,從右側胸腔倒數第6 肋骨至肩胛前后3~7 厘米處進針,穿刺注射,每頭豬注射5 毫升。弱毒苗免疫后1 周內避免使用抗生素藥物。
6.7.2 使用滅活苗,仔豬7日齡、21日齡分別接種滅活苗2 毫升/頭,第1 次注射部位為左側頸部肌肉,第2 次為右側頸部肌肉。母豬在產前6 周、2 周免疫接種,以后每半年免疫1 次。
6.8 藥物保健
6.8.1 斷奶仔豬:在仔豬斷奶前后各7 天,于1 噸飼料中添加喘速康(泰樂菌素、強力霉素、干擾素、排疫肽等)500 克+黃芪多糖粉400 克,連續飼喂14 天;或于1 噸飼料中添加80%支原凈120 克+強力霉素150 克+阿莫西林200 克+黃芪多糖粉500 克,連續飼喂14 天。可有效的預防斷奶應激誘發斷奶后仔豬多種疾病。
6.8.2 保育豬:在1 噸飼料中加入6%替米考星1000 克+強力霉素200 克+黃芪多糖粉500克,連續飼喂7 天;或于1 噸飼料中加入豬用抗菌肽(抗菌活性肽)500 克+板藍板粉600 克,連續飼喂12 天;保育豬轉群前,口服丙硫苯咪唑1次,10~20 毫克/千克體重,驅除體內寄生蟲。
6.8.3 生產母豬:于1 噸飼料中添加氟康王(氟苯尼考、微囊包被細胞因子)500 克+黃芪多糖粉600 克+板藍根粉600 克,連續飼喂14 天。在使用藥物保健時,要避開給豬進行弱毒活疫苗的免疫接種,二者要間隔5~7 天,以免影響免疫效果。
7.1 弓形體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原蟲病,在人畜和野生動物中廣泛傳播。經研究表明,貓是各種易感動物的主要傳染源,除家貓外,尚有幾種野生貓科動物也是弓形體的終末宿主。弓形蟲的卵囊可被食糞甲蟲、蠅、蟑螂和蚯蚓機械性的傳播。所以,豬場嚴禁養貓、犬,并且消滅蒼蠅等害蟲,夏季到來之前門窗安上紗窗。在發病高峰期之前做好藥物預防,可于飼料中添加磺胺藥物,能起良好的預防作用。并要經常檢查,一旦發病,及早治療,可減少死亡,盡快控制病情。
7.2 豬氣喘病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病,感染率極高,死亡率低,豬場一旦感染該病,很難徹底根除,可使感染豬生長發育遲緩,降低飼料轉化率,仔豬生長受阻,有的形成僵豬,給養豬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一個豬場一旦發病,由于病豬和隱性感染豬是唯一的傳染源,病原長期存在于病豬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隨豬咳嗽、打噴嚏、喘氣排出體外,通過接觸而使豬感染。特別是在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的大群體中,水平傳播不易被切斷,有一頭發病,很多豬就會被感染。病豬治愈后又長期帶菌排菌,隱性感染豬難以發現,傳染源很難清除。所以,病豬必須實行就地隔離按療程治療,相對療程要長,一般在5~7 天為宜。不可治治停停,見好就停藥,那將會出現反復,難以治愈。在治療過程中,要堅持全面徹底的消毒,帶豬消毒,用2 種以上消毒藥,交替使用以防產生耐藥性。按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接種,堅持藥物保健,可起到預防作用。用檢測檢疫手段凈化豬群,可使用疫苗分階段凈化,可先淘汰有咳嗽和氣喘的病豬,然后對假定健康豬注射豬氣喘病弱毒苗或滅活疫苗,反復進行,可大大減少發病率。
7.3 這個豬場發病是豬弓形體病與氣喘病混合感染,給治療帶來一定難度,用藥也多一些。所以要安排好時間和注射部位,注射劑可在頸部肌肉二側注射,注射1 頭豬換1 個針頭,內服藥可分上下午服用,保證需用的藥物全部用上,混飲的藥物可同時進行。微生態制劑和保健藥物,可在豬病愈后再添加,方能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