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平,宮新城,趙興華,鐘秀會
(1.河北農業大學理學院,河北保定071001;2.河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河北保定071001;3.河北農業大學中獸醫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1)
為了驗證葎草提取物對仔豬腹瀉的治療效果,對葎草中揮發油、多糖、黃酮進行了提取,并對小鼠腹瀉模型進行了治療,同時用葎草總提取物對仔豬腹瀉進行了治療。結果葎草揮發油葎草多糖和葎草黃酮都對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有抑制作用;葎草總提取物經母豬給藥可以預防仔豬腹瀉,試驗組的腹瀉率為11.28%,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死亡率也比對照組降低了8.1 個百分點;直接給仔豬用藥,治愈率為90%。說明葎草提取物對仔豬腹瀉有治療作用。
葎草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主水痢的功效,民間常用來治療家畜腹瀉,尤其是家兔腹瀉。但因為葎草莖蔓多具小刺,導致采集困難,同時葎草粗纖維多,不利于直接添加到動物飼料中,導致當前葎草在獸醫臨床應用較少,因此對葎草有效成分進行了提取并對仔豬腹瀉進行了治療。
葎草,采于河北定州河北農業大學中獸醫學院標本園;大腸桿菌,購于中國獸藥監察所;小鼠,購于河北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SP- 756 型),上海光譜儀器有限公司。
1.2.1 葎草有效成分提取
準確稱取葎草粉末250 克,首先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揮發油;藥渣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濾液部分濃縮得到黃酮A 部;再將藥渣部分醇提得到黃酮B 部。
1.2.2 大腸桿菌致瀉模型
大黃200 克,煎煮濃縮至200 毫升。將20~22 克昆明系小鼠50 只,隨機分為5 組,分別灌服生理鹽水、葎草揮發油、葎草多糖、黃酮A 部、黃酮B 部0.5 毫升/只,每日給藥一次,連續給藥3 天。末次給藥時,每只小鼠注射氫化可的松0.1毫升,并腹腔接種大腸桿菌2×108/只,觀察小鼠排出稀糞數和排出的時間。
1.2.3 葎草總提取物經母豬給藥防治仔豬腹瀉
將提取的葎草揮發油、葎草多糖和葎草黃酮混合后,加入醫用淀粉,混合均勻,陰干后用粉碎機粉碎,制成每克含生藥1 克的葎草總提取物,按1%添加于豬的基礎日糧中。
選擇年齡胎次相近的預產期相近的經產母豬20 頭,隨機分為2 組,即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10 頭。在懷孕第107 天時,在對照組的基礎日糧中添加1%的醫用淀粉,在試驗組的基礎日糧中添加1%的葎草總提取物,直到產后7 天。28天斷奶,觀察至產后35 天。
測定指標:
平均初生重:以窩為單位測定初生仔豬的平均初生重。
生長性能:自斷奶之日起記錄每組仔豬平均日增重。
腹瀉率、死亡率:試驗開始后,每天觀察仔豬排糞情況,記錄每天每組發生腹瀉個體數、死亡只數,并記錄死亡仔豬的飼養天數,計算每組仔豬的腹瀉率、死亡率。
1.2.4 葎草總提取物仔豬給藥防治腹瀉
選擇健康無病、體重相似的21日齡仔豬30頭,隨機分為3 組,每組10 頭,分別為空白對照組、葎草總提取物組、環丙沙星治療組。分組后注射氫化可的松1 毫升/只,兩小時后,每頭仔豬接種大腸桿菌6×108個/只,發病后各組分別灌服生理鹽水2 毫升/千克體重、葎草總提取物2 克/千克體重、環丙沙星溶液2 毫升/千克體重。觀察各組仔豬的死亡率,治愈率。
取十二指腸,加入一定量的PBS 及1 微克/升蛋白酶抑制劑。用勻漿器將標本勻漿充分,3000 轉數/分條件下離心20 分鐘左右。取上清液測按試劑盒說明測定cAMP 和cGMP 含量。
試驗中得到具有特殊濃香氣味的棕褐色揮發油(0.95±0.08)克,所采葎草中揮發油的含量約為0.38%。得水提粗多糖(2.98±0.15)克,葎草中多糖的含量為1.19%。藥渣部分得到黃酮(B)部(0.75±0.04)克;提取多糖的濾液部分得到黃酮(A)部(4.20±0.21)克,葎草中總黃酮的含量為1.98%。
在注射大腸桿菌后3 小時,小鼠開始精神倦怠,被毛猬立,渾身發抖,并且開始腹瀉,72 小時后沒死的小鼠不再出現腹瀉現象。排出稀糞情況差異也比較大,葎草揮發油組,排稀糞次數為(45.67±3.37)次,葎草多糖組排稀糞次數為(35.35±2.36)次,對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與生理鹽水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而葎草黃酮(A)能夠明顯的抑制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為(30.37±3.13)次,與生理鹽水組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詳見表1。
2.3.1 葎草總提取物經母豬給藥對仔豬生產性能的影響
在母豬懷孕107 天時,在母豬的基礎日糧中添加葎草總提取物,結果發現試驗組和對照組產仔數沒差異,而試驗組初生均重為(1.45±0.48)千克,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斷奶日均重試驗組也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斷奶后試驗組的平均日增重為(339.57±8.48)克,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表1 葎草不同提取部位對大腸桿菌致瀉小鼠的作用

表2 葎草總提取物經母豬給藥對仔豬生產性能的影響
2.3.2 葎草總提取物經母豬給藥對仔豬腹瀉率與死亡率的影響
由試驗可以看出葎草總提取物經母豬給藥可以預防仔豬腹瀉,試驗組的腹瀉率為11.28%,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死亡率也比對照組降低了8.1 個百分點。結果詳見表3。

表3 葎草總提取物經母豬給藥對仔豬腹瀉率與死亡率的影響
2.4.1 葎草總提取物對仔豬腹瀉的治療效果
試驗觀察發現,各組仔豬在接種大腸桿菌3小時后都開始出現腹瀉現象,糞便稀軟不能成形。到4 小時腹瀉率達80%,5.5 個小時時全部表現出腹瀉現象,個別出現劇烈水瀉。這時進行治療處理,對照組灌服生理鹽水2 毫升/千克體重,試驗組灌服葎草總提取物2 克/千克體重,而化藥對照組灌服環丙沙星溶液2 毫升/千克體重。結果對照組只有一只沒有死亡,其余9 只死亡;而試驗組和化藥組治愈率都為90%,詳見表4。

表4 葎草總提取物對仔豬腹瀉的治療效果
2.4.2 葎草總提取物對腹瀉仔豬腸道上皮cAMP 和cGMP 含量影響的比較
由于對照組只有一只沒有死亡,因此試驗只測定了葎草總提取物組和環丙沙星組中cAMP和cGMP 含量,結果葎草總提取物組cAMP 和cGMP 含量分別為298.58±25.67pmol/g(皮摩爾/克)和21.17±3.18pmol/g,均低于環丙沙星組,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5。

表5 葎草總提取物和環丙沙星對腹瀉仔豬腸道黏膜cAMP 和cGMP 含量影響
《唐本草》認為葎草有“止水痢”的功效,這也是民間用葎草治療家兔等動物腹瀉的依據所在。但是因為葎草莖蔓多生小刺,采集不便或者葎草粗纖維多等原因,導致其還未在臨床廣泛應用。把葎草的揮發油、多糖和黃酮提取出來,去掉粗纖維等不易被動物利用的成分為葎草的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方便。當前仔豬腹瀉主要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因此試驗中用大腸桿菌建立了小鼠腹瀉模型,發現葎草揮發油和葎草多糖對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與生理鹽水組相比差異顯著;而葎草黃酮(A)能夠明顯的抑制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與生理鹽水組相比差異極顯著。因此認為葎草治療動物腹瀉可能與葎草揮發油、葎草多糖和葎草黃酮都有關。
仔豬腹瀉可影響仔豬生長發育和降低飼料報酬而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因此在試驗中我們使用大腸桿菌復制了仔豬腹瀉模型。各組仔豬在灌服大腸桿菌3 小時后都開始出現腹瀉現象,糞便稀軟不能成形。到4 小時腹瀉率達80%,5.5 個小時時全部表現出腹瀉現象,個別出現劇烈水瀉。這時進行治療處理,對照組灌服生理鹽水2毫升/千克體重,試驗組灌服葎草總提取物2克/千克體重,而化藥對照組灌服環丙沙星溶液2 毫升/千克體重。結果對照組只有一只沒有死亡,其余9 只死亡;而試驗組和化藥組治愈率都為90%,說明葎草總提取物,對仔豬腹瀉的治療效果和環丙沙星相當。在試驗過程中由于對照組接種大腸桿菌后,有9 頭死亡,只有一頭存活,因此只測定了葎草總提取物和環丙沙星組cAMP 和cGMG 的含量。大腸桿菌可產生兩種腸毒素即不耐熱腸毒素和耐熱腸毒素。不耐熱腸毒素可激活上皮細胞中的腺苷酸環化酶,從而導致細胞內ATP 轉化為cAMP,cAMP 可促使小腸液和電解質分泌增加。耐熱腸毒素能激活上皮細胞內的鳥苷酸環化酶,使細胞內的GTP 轉化為cGMP,cGMP 也能促使腸液分泌增加。因此降低腸道上皮cAMP、cGMP 能夠減少腸道上皮細胞的液體分泌,從而達到緩解腹瀉的作用。在本試驗中葎草總提取物組腸道上皮cAMP、cGMP含量均比環丙沙星低,造成此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葎草總提取物中某些中藥組分有干擾腸毒素和腸上皮受體結合。
當然對于仔豬腹瀉還是以預防為主,由于仔豬腹瀉發病比較早,只能采取經母豬給藥的方式,由實驗可以看出,在孕107 天給藥后不僅可以預防仔豬腹瀉,提高成活率,還可以提高仔豬的初生重,并對后期仔豬的增長有一定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