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緒偉
(齊魯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山東濟南250100)
水貂出血性敗血癥是由氣單胞菌引起的以出血性敗血癥以及血痢為主要特征的一種新發現的人獸共患病,嗜水氣單胞菌隸屬于弧菌科氣單胞菌屬,在氣單胞菌屬中最為常見,廣泛存在于淡水、污水和土壤,有些菌株對人和動物都有較強的致病性,有些菌株是環境和動物正常菌群的組成部分。臨床上發現診治由嗜水氣單胞菌引起的水貂出血性敗血癥一例,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山東臨沂一水貂養殖場,養殖水貂3000 只,正值天氣炎熱,水貂換毛期間,水貂機體抵抗力較弱,死亡主要為營養狀況良好體況較胖的水貂,主要癥狀為急性死亡、口鼻出血,少量減食拒食尖叫痙攣后死亡,畜主兩個月前已經免疫過出血性肺炎疫苗,按照水貂出血性肺炎投藥治療,采取全群空氣環境消毒,投服抗生素治療7 天效果不佳,死亡增加。
經詢問養殖場新進一批淡水魚,飼喂五天后開始發病,開始每天死亡1~2 只,死亡率逐漸增加,發病7 天時每天死亡約80 只,主要表現為吃食多、營養狀況良好的死亡較多,急性死亡,發病口鼻出血死亡時來不及治療。
解剖可見口鼻出血,血凝不良,氣管環內有血液,肺臟嚴重出血、瘀血呈黑色腫脹,肝臟腫大呈現嚴重的土黃色、質脆易碎、有出血點,脾臟腫大瘀血呈現大量黑色瘀血斑,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灰白色壞死,胃內大量食物,胃黏膜脫落,臨床解剖癥狀與綠膿桿菌引起的出血性肺炎相似。
3.1 細菌分離
從心血、肝臟、肺臟分離細菌,血清平板灰白色圓形、半透明菌落,接種麥康凱瓊脂、SS 瓊脂可見無色圓形、隆起的菌落,血瓊脂平板有明顯的β溶血環,氣單胞菌鑒別瓊脂紅色菌落,鏡檢可見革蘭氏染色陰性,兩端鈍圓桿菌,形態較小,有莢膜無芽孢。
3.2 分子生物學鑒定
將細菌送專業測序公司測序,與氣單胞菌相似性為99.7%,確定為氣單胞菌。
3.3 生化試驗
該菌能發酵蔗糖、葡萄糖、阿拉伯糖,氧化酶試驗陽性,不發酵乳糖、鼠李糖、肌醇和山梨醇,硝酸鹽還原試驗、七葉苷、精氨酸雙水解酶、賴氨酸脫羧酶試驗陽性,鳥氨酸脫羧酶試驗陰性,確定為嗜水氣單胞菌。
3.4 藥敏試驗
紙片法測得頭孢喹肟、頭孢噻肟、頭孢噻呋鈉高度敏感,左氧氟沙星、丁胺卡那、氧氟沙星、環丙沙星、慶大霉素、蒽諾沙星中度敏感,強力霉素、阿奇霉素、粘桿菌素、氟苯尼考低度敏感,阿莫西林、氨芐西林、壯觀霉素、替米考星不敏感。
3.5 毒力試驗
細菌液體培養100 倍稀釋液腹腔注射小白鼠5 只,0.5 毫升/只,第2日全部死亡,對照組觀察7日未見死亡,分離菌屬于強毒。
停止使用淡水魚,改用新鮮的海雜魚,清洗水罐,飲水投聚維酮碘消毒,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氧氟沙星拌料,15 毫克/只,不吃食的注射頭孢喹肟,2毫克/千克體重肌肉注射,另外添加黃芪多糖、紫錐菊、電解多維等添加劑提高免疫力,電話回訪使用后三天見效,發病死亡減少,五天后控制疫情,按照療程治療取得良好的效果。
5.1 水貂的嗜水氣單胞菌報道的比較少,臨床發病癥狀、解剖癥狀與綠膿桿菌、巴氏桿菌等引起的出血性肺炎相似,一般不作為發病診斷致病的主因,在臨床上也不容易確診,一般發現急性死亡口鼻出血首先懷疑是巴氏桿菌或者綠膿桿菌,養殖戶按照綠膿桿菌選擇敏感的藥物和環境消毒效果不佳,養殖戶也注射過綠膿桿菌二價疫苗,我們通過試驗最終確診為水貂患嗜水氣單胞菌病,我們根據其新購進海雜魚使用五天并從其中分離到嗜水氣單胞菌確定是由使用飼料魚引起的水貂嗜水氣單胞菌病,采取更換飼料魚、抗生素治療的方案,很好地制止了死亡,減少了損失。
5.2 此次水貂發病初期養殖戶自行診斷為綠膿桿菌感染引起的水貂出血性肺炎,采取環境消毒與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經調查養殖戶兩月前注射過肺炎二價疫苗。水貂嗜水氣單胞菌和綠膿桿菌引起的肺炎臨床上都是急性死亡、口鼻出血,解剖都是肺臟嚴重出血,通過臨床癥狀和解剖癥狀很難與綠膿桿菌引起的出血性肺炎區別,養殖戶注射過綠膿桿菌二價疫苗,通過環境消毒和使用治療綠膿桿菌的抗生素無效,可以初步排除綠膿桿菌病,確診需要細菌分離鑒定,通過細菌分離,分離菌進行綠膿桿菌PCR 陰性,進行分離菌16S rRNA 分子生物學基因測序確定為氣單胞菌,根據一系列生化試驗確定為嗜水氣單胞菌。
5.3 本病沒有疫苗免疫,預防本病除做好基本衛生防疫工作外,主要是防止飼料魚的感染,不使用變質魚,久存的魚及時清理。嗜水氣單胞菌主要來源于魚類,此次水貂發病就是因為使用了來源不明的飼料魚,使用五天后開始發病,預防本病主要是禁止使用來源不明的、有異味的變質飼料魚。一旦發生出血性肺炎按照綠膿桿菌治療無效或已經注射過綠膿桿菌疫苗,可以考慮是嗜水氣單胞菌。若診斷為嗜水氣單胞菌果斷采取更換飼料,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