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莉貞,張 紅,苗翠萍
(山西省長治市畜牧獸醫局,山西長治046000)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變異株引起的一種急性高致死性傳染病。仔豬發病率可達100%、死亡率可達50%以上,母豬流產率可達30%以上,育肥豬也可發病死亡。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在我國被列為一類動物疫病,是農業部要求進行強制免疫的重大動物疫病之一。目前,免疫接種是預防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發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情況下,免疫接種能夠有效地控制其發生和蔓延。但在生產實踐中仍然存在免疫后還發病的或免疫抗體水平低的現象,通過多次基層調查分析,我們認為免疫失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疫苗在運輸儲存過程中不按要求保存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是政府免費提供給養殖戶使用的疫苗之一。疫苗一般由廠家直接運輸至各地市疫控中心。疫苗運輸時雖然使用的是冷藏車輛,但途中冷鏈設施是否按要求正常運轉缺乏監管措施,可能致使疫苗在運輸途中降低效價,加之還要經過縣、鄉鎮等幾級運輸儲存,養殖戶在使用了疫苗后出現免疫抗體不合格現象,造成免疫失敗。
(2)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影響免疫效果
隨著養豬數量的急劇增多,豬的疫病種類也越來越多,尤其是近幾年來,豬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呈逐年上升趨勢。如豬瘟、圓環病毒病、偽狂犬病等疫病的發生導致免疫系統受損,機體不能對疫苗產生有效的免疫應答,導致雖然經過免疫接種,仍造成免疫失敗。
(3)不嚴格按照疫苗使用說明書的要求規范操作
由于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生產廠家較多,各個廠家要求注射的劑量也不盡相同,每年使用的疫苗生產廠家也不盡相同,防疫人員不認真閱讀使用說明書,防疫人員操作不規范,可能出現免疫劑量過多或不足,造成免疫失敗。
(4)散養戶抗體效價普遍不高
目前長治市散養數量占總飼養量的一半,各縣市區散養戶的免疫工作均由村級防疫員進行。由于各鄉鎮畜牧獸醫站的技術人員普遍不足,加之鄉鎮畜牧獸醫站承擔著防疫、檢驗、繁育改良、草地建設管理、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多項職能,鄉鎮站的技術人員很難親自給散養戶進行免疫。村級防疫員的素質普遍較低,由于工資補貼不高,工作量大,多數豬僅免疫過一次,有的豬在春秋集中免疫后出生或補欄的就很容易漏免,出現免疫空白,加之有的村離鄉鎮站比較遠,村防員一次性領夠免疫所需疫苗,家里又沒冰箱冰柜,保持條件達不到要求,導致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免疫抗體難于達到有效保護水平。
(5)免疫程序不合理的影響
每個規模豬場都制定有自己的免疫程序,但有些場卻沒把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列入到免疫程序中,仍和散養戶一樣春秋各免疫一次,造成免疫水平低。部分養殖戶甚至不進行免疫,導致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免疫抗體難于達到有效保護水平。
(6)疏于飼養管理,造成疫病發生
養豬市場不穩定,豬價高時養殖戶積極性高,精心管理,舍的投入。當市場價格低迷時,養殖戶覺得養豬不掙錢甚至賠錢,因此不想多投入,疏于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治,使豬群的抵抗力下降,造成疫病發生。
(7)忽視抗體檢測的指導作用
抗體監測能及時了解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免疫后的免疫效果,從監測結果來判斷豬群接種疫苗的免疫效果能否抵抗與疫苗相對應的疫病,免疫完成后只有通過抗體檢測免疫效果,才能有效控制疾病的發生。某些養殖戶因為監測要進行采血,影響豬的生長,認為已經進行了免疫,豬群就不會出現問題,忽視抗體監測的重要作用,錯失加強免疫的最佳時機。
針對在免疫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措施,積極防控,全面提升免疫效果。
(1)健全冷鏈體系,確保疫苗質量
冷鏈體系是確保疫苗質量的關鍵環節,因此要逐步建立健全從疫苗生產廠家到養殖戶的全程冷鏈措施,嚴格按照疫苗的儲存要求進行保存運輸。同時要加強疫苗運輸和儲存的監管工作,確保疫苗質量。
(2)科學的免疫程序和規范操作
規模場要根據農業部及省農業廳每年制定的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方案,結合本地實際,科學制定適合本場的免疫程序;散養戶要強化月月補免工作。同時,免疫時要嚴格按照疫苗使用說明書要求的免疫方法、劑量、部位等規范操作,確保免疫質量。
(3)建立免疫抗體監測系統
動物疫病監測是動物疫病防治工作中最重要的技術手段,是預防、控制直至根除動物疫病的基礎性工作。只有通過長期、連續、可靠地監測,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動物疫病的發生和流行趨勢,制定并實施國家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措施,界定動物疫情的發生范圍、數量和疫源等疫情信息。因此,要定期進行免疫抗體監測,對抗體水平低的要及時進行補免,確保免疫質量。
(4)做好消毒滅源工作,預防疫病發生
嚴格徹底的消毒工作,對減少豬病發生和病原體擴散具有重要的效用。豬場要建立定期消毒制度,依據豬場的常見疫病種類、流行情況和消毒對象、消毒設備、豬場條件等,選擇適合本場實際情況的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性質的消毒藥物。豬場要設立消毒池和消毒室,實行封閉管理,定期對豬的排泄物及其污染物、人員、車輛、來訪者、引入的種豬、野生動物、生產工具等,應做好消毒工作,防止疫病發生。
(5)加強飼養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加強飼養管理,提供舒適良好的飼養環境,提高飼料營養水平,增強豬群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減少各種應激對豬群的危害。在飼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可有效降低豬群的應激,提高豬的抵抗力。豬舍要注意通風換氣,降低有害氣體濃度,保證豬舍的空氣質量。合理控制豬群的飼養密度,維持舍內適宜的溫度,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夏季做好防暑降溫工作,盡可能的減少應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