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方
(河北省昌黎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北昌黎066600)
隨著我國人民膳食結構的調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消費豬肉時向健康、綠色、低脂肪、低膽固醇方向選擇,河北省昌黎縣某豬場在我們的技術引導下,充分顯示雜交優勢生成野香豬的實驗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現將研究開發的程序介紹給大家。
試驗豬:父本(♂)——經過初步人工馴化飼養的野豬2 頭。
母本(♀)——原產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的巴馬香豬4 頭。
以經過初步人工馴化飼養的野豬2 頭為父本,巴馬香豬4 頭為母本進行二元雜交。母豬配種后按常規飼養管理方法進行。日喂3 次,干粉料加水拌濕后飼喂,自由采食,供給充足清潔飲水,保持圈內清潔衛生,其他管理措施各組均保持一致。
將雜交后代的育肥仔豬飼養到30日齡后斷奶,選擇出生日期和斷奶體重相接近的10 頭豬(6♂4♀)作為試驗豬,行閹割手術、免疫、驅蟲、斷公豬犬牙、轉入育肥圈,采用群居群養,敞開飼喂,自由飲水,給以配合飼料。日喂3 次,干粉料加水拌濕后飼喂,自由采食,供給充足清潔飲水,保持圈內清潔衛生,其他管理措施各組均保持一致。
對雜交豬進行稱重和屠宰測定。稱重在早晨空腹時進行,稱2 次取其平均數。稱重日齡(或月齡)為初生重、60日齡和9月齡重。10 頭全部屠宰,計算屠宰率及胴體品質。
野豬與香豬第1 次配種前需經過一段親和過程,親和成功后才能用于配種。將母豬飼養在野豬相鄰的圈舍中,通過氣味和叫聲使對方互相熟悉。這個過程歷經2 個月。野豬從恐視母豬到逐漸接觸階段:將2 頭母豬趕到與野豬緊相鄰的圈舍中,兩圈舍之間有鐵欄柵相隔的窗口,便于野豬和母豬之間的相互融合。野豬從警惕到對母豬無敵意,達到了逐漸接觸的階段經過大約1天時間。待母豬發情后2~3 天,進入發情高峰,將鐵欄柵打開,將發情母豬趕進野公豬籠舍中,讓野豬和母豬合圈。合圈之后,由于有1 頭母豬己發情,對野豬有著極大誘惑力,野豬主動親近母豬,而使它們融為一群。野豬經過短暫的適應之后,開始嗅母豬的陰部,野豬的性欲也明顯增強,嘴嚼出大量唾液泡沫,陰囊上提,于是野豬爬跨,野豬的陰莖經過多次的試探最終成功的插人母豬陰道。插入后反復抽動,分段射精,肛門括約肌有節奏的收縮。此次交配時間約6 秒,30 秒之后又配1 次,此次較順利,約4 秒,第2 天早晨再次交配持續時間約3 秒。至此野豬與香豬的親合配種行為順利完成。
試驗的4 頭經產母香豬,情況十分相似,妊娠初期無變化,中期則食欲增加,豬體越來越胖,腹圍慢慢增粗,行動謹慎。分娩前后的表現完全和以前一樣,4 頭母豬孕期分別為114 天、113 天、114.5 天、113.5 天,平均113.75 天。4 頭母豬產仔數均較多,平均8.5 頭。野香雜交豬平均初生重(0.66+0.17)千克與香豬0.60 千克較高。4 頭母豬所產的34 頭野香雜交豬,雄雌比例1.2︰1,出生時死3 頭,成活率91.89%。
野香雜交豬外貌特征和行為與香豬相比變化明顯,均顯示出父本野豬基本特征。體毛較粗硬,初生時背毛顏色不一,但每只都有數條或明或暗的縱紋,約半歲時褪去,新長的毛色基本一致,全身黑色;大多數呈褐色或灰褐色。其頭狹長、呈錐形,鼻梁長而直,嘴尖且長,眼大明亮,耳小、直立、稍前傾:頸長短適中,體軀短、寬深、肋骨開張良好、背腰平直,軀體呈圓筒;四肢較長,肢勢端正健壯,細短有力,蹄小質堅,尾細而短,行走時呈上翹狀。仔豬生下后不到10 秒,就能正常活動,尋找母豬吸吮。但仍保留野豬怕人和警覺的習性,即使在母豬哺乳期間,仔豬見人時,就迅速奔向遠離人的一方或母豬背后。喂食時,等人走后才慢慢接近食槽。仔豬出生1 個月左右,開始喂給少量飼料,一般以玉米、麩皮煮粥喂給,以后逐漸增加,以補充母乳的不足及逐步過度斷乳。三月齡左右雜交豬,能跳越1 米多高的圍墻。因此,飼養野家雜種豬要遠離鬧市區,選擇環境較為安靜的地方,圈舍圍墻要高于普通豬舍。
野香雜交豬的增重和飼料報酬野香雜交仔豬30日齡平均斷奶重(5.2+0.7)千克,9月齡平均體重為(74.0+4.6)千克。在育肥的210 天內平均每頭日增重為0.304 千克,肉料比1︰4.20。可見,雜交仔豬生長速度緩慢,育肥豬飼料報酬高。因為巴馬香豬生長速度慢,野豬生長速度更慢,今后可通過導入生長速度快的品種豬來提高雜交后代的生長速度。試驗中我們發現個體差異較大,至60日齡時,體重小的僅7.5 千克,大的卻13.8 千克;用配合飼料飼養到9月齡,最大體重可達90.0 千克,最小者只有60.0 千克。造成雜交后代個體差異較大的主要原因是巴馬香豬自繁的后代本身就不整齊。
野香雜交豬視覺遲鈍,但嗅覺敏銳,警戒心極強。對外界聲響極為敏感,當有人接近時即生警戒心而突然停止采食,常有轟群現象發生。因此,飼養野香雜交豬要遠離鬧市區,選擇環境較為安靜的地方。野香雜交豬的爬高和跳越能力較強,其圈舍圍墻要高于普通豬舍,且堅固。
從屠宰測定結果看,野香雜交豬的胴體長為(58.0+0.8)厘米,屠宰率為64.3%,眼肌面積為23.4 平方米。其脂肪含量較低,僅為胴體面積的17.9%,均低于巴馬香豬22.7%;瘦肉率61.0%,遠高于巴馬香豬49.4%;背膘厚2.5 厘米低于巴馬香豬3.3 厘米;后腿比例31.4%,高于巴馬香豬豬29.3%。經過肉質品味,較野豬肉味香,肉碩,肉的品質較好,故野香豬雜交豬屬體形偏小的理想瘦肉型雜交組合。
在肉色、大理石紋、PH 值、嫩度、熟肉率等方面,各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
在放血情況良好時,主要由肌紅蛋白和血紅蛋白的數量來決定,是肌肉的生理學、生物化學和微生物變化的外部表現。野香雜交豬肉色評分值為3.54、巴馬香豬的為3.37,在野豬與香豬的之間。
是指肌間脂肪含量的多少和分布均勻情況,而肌間脂肪與肌肉的多汁性、風味及嫩度密切相關。中國地方豬種背最長肌的大理石紋評分值大部分在3.0~4.0,巴馬香豬的大理石紋評分值為3.58,野豬的大理石紋評分值為2.45,而野香雜交豬肉的大理石紋評分值(2.67)顯著低于巴馬香豬肉(P<0.05),與野豬肉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野香雜交豬的肌間脂肪含量少,也間接反映出其肉質的低脂率。
正常鮮肉多呈中性或弱堿性,宰后1 小時內PH 值為6.0~7.0。若PH 值低于5.8,同時伴有肉色灰白和大量滲出現象的肉,可判定為PSE 肉。宰后45 分鐘,野香雜交豬肌肉PH 值為6.12,與野豬(6.06)、巴馬香豬(6.07)的相近,均在正常范圍內,未出現PSE 肉,肉質正常。
表示的是肌肉蛋白質保持內含水分的能力,失水率越高,系水率越低,常用失水率和滴水損失來衡量。系水力影響肌肉的滋味、多汁性、嫩度等食用品質,直接反應肌肉質量的好壞。雜交野香豬的肌肉失水率為17.42%,明顯低于野豬(19.68%)。說明,野香雜交豬肌肉具有較強的保水能力,遺傳了香豬的良好品質。
肌肉在加熱熟制的過程中發生收縮,損失掉一小部分水分、脂肪和可溶性蛋白質,其收縮和損失程度直接影響到肉品的多汁性和口感。熟肉率是度量肌肉烹調損失的一項重要指標。野香雜交豬肌肉的熟肉率為55.22%,顯著高于野豬肉(48.85%) 說明,野香雜交豬肌肉的烹調損失較低,具有多汁、口感好的特點。
肌肉內脂肪含量的多少影響肌肉的嫩度、肉色等品質。野香雜交豬肌內脂肪含量為1.34%,顯著低于巴馬香豬肉 (2.36%) 而高于野豬(1.05%)。說明,野香雜交豬肉的嫩度在野豬和巴馬香豬之間。
蛋白質是人的生命活動過程中所必需的營養物質,主要參與構成和修補人體的組織,維持和增強人的免疫力以及提供人體所需要的能量,因此,豬肉中蛋白質含量越高其營養價值越高。野香雜交豬肉蛋白質含量為22.21%,與野豬和香豬的差異不顯著。
指家畜背最長肌的橫斷面面積。由于眼肌面積性狀與家畜產肉性能有強相關關系,所以在育種上顯得尤為重要。野香雜交豬肉眼肌面積遺傳了野豬的優良性狀,與香豬比差異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