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康平
(郎溪縣衡正招標代理有限公司安徽郎溪242100)
論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成本控制管理
孫康平
(郎溪縣衡正招標代理有限公司安徽郎溪242100)
首先,本文從傳統定量成本分析和非傳統定量成本分析兩個角度,對綠色建筑影響成本因素進行了探究;接下來,則對綠色建筑在全壽命周期中的成本控制要素展開分析,包括設計階段的成本控制、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以及后期運營階段的成本控制三個方面;最后,又提出了加強綠色建筑成本控制管理的對策建議,包括構建完善的綠色建筑成本控制體系、出臺合理的綠色建筑限額標準以及實行綠色建筑的激勵措施。
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成本控制
隨著經濟社會轉型期的到來,經濟與環境效益的雙贏越來越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普遍追求。我國“十二五”期間,更是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建筑,使其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與傳統建筑理論相比,綠色建筑更多地考慮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從建筑材料的開采,到原料加工及使用方式,再到后期的維護改建等一系列環節中,力求使建筑與整體環境相協調,從而降低對環境和資源的依賴,使建筑及周邊環境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發展綠色建筑,對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改善民生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1傳統定量成本分析
從全壽命周期原則出發,綠色建筑的傳統定量成本因素較多,既包括項目施工所產生的一切支出,如土地購置支出、設計支出、人員支出、材料支出、設備支出以及不可預知因素所產生的支出等等,還包括后期運營維護或改建所需的支出,如維修支出、擴建支出等。
1.2非傳統定量成本分析
與傳統建筑相比,綠色建筑由于更多地考慮了環境保護和資源消耗等因素,因而必然會造成成本的增加,所增加的成本稱為非傳統定量成本。非傳統定量成本又具體分為必然成本和偶然成本兩類。其中,必然成本主要包括中間商資質審定、報告和記錄、監控和測試、循環或廢料管理、設施調試及拆除等,偶然成本則包括滿足新的綠色標準的費用、損壞費用、維修費用、未知危險品的應對費用以及生產受影響或停工的費用[1]。
2.1設計階段的成本控制
工程設計階段應綜合考慮各項因素,包括技術、人員、合同等多個方面,以便及時對當前的投資方向做出調整,保證設計方案的科學合理。從建設場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出發,應在開發利用的基礎上,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降低環境負荷,選擇環保材料,設計綠色產品并加強管理,同時也要注重產品的可拆卸性及可回收性等。在對設計方案進行審評時,應注意發揮價值工程的作用,對功能與成本進行協調,既要保證經濟性,同時也應體現一定的技術性,并對未來成本進行預算管理。應對設計方提出更高的要求,實行必要的考核及制約,通過設立合同來保證建筑質量,這樣就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因設計更改而導致的成本管理困境,應根據價值工程原理,實行限額設計,以功能與成本兩個因素為核心,對設計做出宏觀的考核和評定[2]。同時還需提出優化措施,保證在不超出投資額度范圍的前提下,對設計方案的成本進行有效控制,促進建設資金的合理使用。
2.2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
通過約束承包商的具體行為,完成對應的控制目標,可實現對工程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為了在施工階段體現出綠色建筑的要義,應從全壽命周期的角度考慮,制定科學的管理理念及方法,對施工項目的全壽命周期所需成本進行考量。合理安排施工場地,減少不必要的環境負荷,尤其應注重保護當地的水文系統,使施工組織方案更趨合理,方案應一次成型,盡量減少變更,同時積極采用生態友好型的技術手段或工藝,優化能源利用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材料的用量確定上,應對最大使用限額進行科學劃定,選擇價格合理的材料,并遵循國家規定的環保標準,對施工廢料加以回收并循環利用,這樣就可減輕后期運營維護的負擔。應完善合同管理,同時加強索賠管理,做好竣工決算,從而為工程的運營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
2.3后期運營階段的成本控制
建筑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必須注重后期的維護。只有將后期維護落實到位,才能提高物業管理質量,改善居住環境,做到以人為本,進而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數。為實現運營維護階段的成本控制,應構建完善的信息化運營管理平臺,并通過管理平臺對建筑是否達到環保綠色指標進行實時監測,主要包括節能指標、節水指標以及空氣質量幾個方面。為保證上述指標順利實現,可考慮實行耗材管理制度,采用綠色建材,并對材料性質進行檢測,對不符合綠色標準的材料應及時淘汰,以新型環保建材代替傳統材料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工程項目的運營管理成本控制不僅僅發生在后期階段,此前的設計階段或施工階段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3]。因此,在遵循全壽命周期造價最低原則的前提下,應在項目進入運營階段之前,事先對項目后期可能需要的維護方案進行分析,并將后期成本管理與當前執行的措施結合起來考慮,應避免當前的設計思路、實施重點與未來成本最低化的原則相矛盾。而當項目進入運營及維護階段后,同樣也應根據所建項目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切實可行的維護方案。
3.1構建完善的綠色建筑成本控制體系
近幾年來,我國逐漸走上了新型工業化道路,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模式正逐漸成為主流。因此,綠色建筑必將成為未來工程建筑領域的熱點。為促進綠色建筑的快速發展,就必須對綠色建筑的成本控制加大研究力度,提出切實可行的成本管理方法,構建完善的綠色建筑成本控制體系。同時,綠色建筑通過與新材料產業、節水產業等其他行業形成新的產業鏈,可從宏觀經濟環境中完善自身的成本控制,還可實現新興產業的共同發展,實現我國向低碳經濟的轉型。
3.2出臺合理的綠色建筑限額標準
推廣綠色建筑的根本目標在于通過減少對環境資源的消耗,以及對居住環境的改善來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綠色建筑取代傳統建筑,將有利于生態系統的維護,緩解溫室效應,遏制氣候變化,可獲得豐厚的環境及經濟效益。因此,為保證綠色建筑經濟合理化運行,國家應在深入分析綠色建筑特點及優勢的基礎上,出臺相應的成本限額標準。這樣在統一標準的引導下,對綠色建筑所產生的外部效應進行量化處理將成為可能,使其收益規范化,充分發揮綠色建筑的優勢,為其全壽命周期管理提供可靠的技術依托。
3.3實行綠色建筑的激勵措施
目前,綠色建筑的大范圍推廣仍面臨一定的困境,表現為參與主體的積極性不高,控制管理松散,難以開展有效的協調配合。同時,成本控制管理的意識不足,在綠色建筑的設計或施工階段,未能從成本控制的角度對項目方案的各個細節展開分析。因此,為順利實現綠色建筑的大范圍推廣,國家的激勵措施就顯得勢在必行。國家應當在財政、金融等方面實行政策激勵手段,鼓勵開展綠色信貸,改進綠色建筑的金融服務,積極引導綠色建筑的消費。
在推行綠色建筑的過程中,實行全壽命周期的控制方法,有利于對成本與功能的有效平衡,避免一味地追求經濟性而忽略了技術性,具有明顯的應用優勢。本文通過對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成本控制管理進行分析和探究,指出了綠色建筑的良好發展前景,對綠色建筑影響成本因素進行了說明,并通過對綠色建筑在全壽命周期中的成本控制要素進行論述,提出了加強綠色建筑成本控制管理的對策建議。
[1]劉玉明,劉長濱.基于全壽命周期成本理論的既有建筑節能經濟效益評價[J].建筑經濟,2014,20(03):190~191.
[2]李云舟,何少劍,朱惠英,陶尚儒.綠色建筑住宅小區的建造成本增量控制分析[J].建筑科學,2013,12(04):145~146.
[3]陳偲勤.從經濟學視角分析綠色建筑的全壽命周期成本與效益以及發展對策[J].建筑節能,2012,19(10):123~125.
F275.3
A
1673-0038(2015)16-0138-02
2015-3-29
孫康平(1968-),男,中級,主要從事工程造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