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
(福建省明溪縣城關林業站)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體系的研究
王彬彬
(福建省明溪縣城關林業站)
林業生產是我國的重要產業之一,特別是在地域性較強、林業資源較為豐富的省市。其林業生產往往是其主要的生產支柱以及經濟發展支柱。基于林業生產的重要性以及林業有害生物對林業生產、發展的影響。為了提高林業生產的效率,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建立與完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以我國福建省為例,結合其林業發展的現狀、特點以及問題,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體系進行研究。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體系;研究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體系的建立以及完善是目前我國關于林業發展所提出的階段性的目標,也是促進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落實以及效率的提高的重要措施。在林業發展之中,有害生物對森林資源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對以林業生產為主要經濟來源的農民而言。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的順利落實以及高效的完成,不僅有利于林業的發展以及森林資源的保護,還為林區農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實現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體系的建立以及完善工作是我國林業大省的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必然要求[1]。
1.1福建省林業發展現狀
福建省是我國的林業大省。在福建省內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并且其林業發展的歷史比較長久。其地理環境以及氣候等因素都為林業的發展帶來了優勢。具有林業發展基礎好、優勢多、潛力大的特點。其林下經濟已經形成了產業化。福建省的陸域面積為1200萬hm2,其中林地面積超過750萬hm2。福建省的森林覆蓋率僅次于我國臺灣,高達65.26%。自改革開放起,福建省的森林覆蓋率呈現出每年遞增的趨勢,其林業發展十分可觀。全省活立木蓄積量為4.2億m3,居全國第七位,其森林資源一直保持消長平衡的狀態。自然保護區面積居華東地區首位為80.3萬hm2,占土地總面積的6.6%[2]。
1.2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化工作特點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化工作具有一定的特點,掌握其主要特點是建立以及完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體系的基礎以及前提,具有重要意義。
(1)獨立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專業技術標準在整個林業行業標準化工作之中占到重要的地位。它具有相對獨立的特點。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專業技術標準是在林業行業標準的指導下,依據實際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進行具體的標準調整的一種技術體系。它既具備林業行業標準化工作的特點同時也發展了自身的特點。
(2)法制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的法制性主要體現在相關的立法規范上。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受到國家法律規范以及支持的。在諸多相關法典中都有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的相關規定。這些法典包括《森林法》、《森林法實施條例》、《植物檢疫條例》、《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3]。各個省市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的制定,均是由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指導并制訂推行的。于是,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相關條例是以科技立法的形式發布且固定下來的。
(3)環保性。環境保護意識是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化工作的重要特點。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化條例中,其內容涉及到多種林業農藥用藥的使用規范。均是依據環境保護的需要而制訂的,所用農藥類型均屬環境友好型。充分體現了環保意識。在制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時,需要著重考慮的部分即為環境保護要求。禁止使用劇毒類農藥。同時,在農藥的使用方法上也要依據環境保護的要求進行具體的標準設置。保證農藥使用的科學、合理、環保性[4]。
(4)多樣性。多樣性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中的體現,主要是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的內容以及相關的技術標準具有多樣性。例如,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中,對技術標準內容的設置既要有強制性的技術標準,又要有推薦性的技術標準。若分階段進行規定,則既要有生產過程中的檢疫操作技術規程、防治技術規程以及監測預報技術規程,也要包括對綜合要素有一定體現的評估方法標準、質量標準以及基礎標準。
2.1森林植物檢疫問題
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森林植物檢疫對整個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福建省的森林資源豐富、林區分布較為廣泛,在進行監測預警系統的標準化建設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難度。同時涉及到不同級別的檢疫站點的分布與建設問題,一方面受具體的林區分布地域性特點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到建設資金投入的影響。出現了分布不夠科學合理以及建設未能達到標準要求的問題[5]。不利于生態林業的發展。
2.2檢疫御災的問題
在檢疫御災的問題上,福建省處于沿海,對外來林木種苗的引入具有一定的規模,因此,在進行外來林木種苗的檢疫工作時,有一定的工作量,加之檢疫工作比較繁瑣復雜,在檢疫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對本土林木造成一定的影響。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美國白蛾、松材線蟲病[6]。對外來林木種苗的檢疫御災能力還需加強。
2.3應急能力不足
林業有害生物災害具有一定的突發性,在面臨突發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時,應急能力是減少林業損失的關鍵。在福建省林區中,相關的防治應急物資儲備庫的數量不足,且分布不均;應急演練也防治技能培訓工作沒有廣泛的落實到位。面對突發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的能力還不夠強。
針對上文中提到的福建省的林業發展狀況以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工作的特點、實際經驗中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化的相關問題,對其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體系的建立以及完善進行分析,主要可從三個方面搭建一個良好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體系的框架。這三個方面包括森林植物檢疫、外來有害生物管理以及林業有害生物綜合治理。
3.1建立森林植物檢疫體系,促進林業生態發展
明確森林植物檢疫的對象,嚴格參照國家林業局的相關規定進行森林植物檢疫工作內容的規定以及相關技術標準的制訂。創建出一份重點的檢疫對象的名單以及具體的檢疫標準。對特定情況下或者是實踐研究中出現的新的需要重點檢疫的對象進行補充名單的建立。加強對森檢員的專業技能培訓以及相關工作證、合格證等方面的考核。對疫區和保護區進行區分,明確兩個不同區域內的檢疫標準以及具體的檢疫內容。加強調運檢疫工作中各個環節的嚴格控制以及完善。注意辦證制度的完善、辦證權限的設置以及相關的處理時間的具體規定。注意復檢以及樣品、檔案的管理工作。森林植物檢疫體系的建立對于防止有害生物對森林植物的大面積的影響,避免生態問題的產生具有積極的意義。能夠促進林業資源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減少空氣污染以及生態破壞。
3.2建立外來有害生物管理體系,保護林業生態平衡
加強對外來有害生物管理體系的建設。主要需要從入侵種的早期預測、風險評估、事后監測等方面進行。建立完善的外來入侵種的預測以及動態監測系統。在引進外來樹種之前先要進行實驗以及風險評估。完善相關的項目申請制度以及政府工作、職能。建立生物安全研究基礎平臺,進行研究資源共享,為外來物種的研究以及危害性評價、預防等方面建立有效的信息支持。探討與編制緊急預警議案,加強應急能力。建立外來有害生物管理體系有利于防止外來有害物種對本地林業資源的危害,防止森林植物遭到破壞,避免植被破壞引起的生態平衡問題的產生,對建立生態環保的社會具有積極的意義。促進了生態保護、資源保護、綠色環保、永續利用為主的經營體系建設。
3.3林業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體系
建立林業有害生物種類以及危害程度的分類體系。針對這一體系進行具體的綜合治理措施的分類記錄。將這兩個方面建立成林業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的信息平臺,促進林業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體系的建立以及推廣。林業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體系的建立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具有積極的作用,避免了林業有害生物對森林的破壞。
綜上所述,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體系的建立以及完善是提高林業經濟生產效率,促進林業發展的重要保障。針對林業發展的現狀、特點以及問題從森林植物檢疫體系、外來有害生物管理體系、林業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體系三個方面進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是實現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順利進行,促進林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
[1]裴政學,裴隆日,洪正日.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及其加強營林生產管理的分析[J].甘肅林業,2014,01(30):38~39.
[2]于海英.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體系三維框架[J].中國森林病蟲,2014,04(30):40~44.
[3]李青松,才玉石,孫玉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服務體系建設問題探討[J].中國森林病蟲,2012,01(34):42~45+39.
[4]葛賢權.有害生物防治理論及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法制化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24(34):173~175.
[5]詹祖仁.試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務與政府職責[J].林業經濟問題,2013,05(30):433~437.
[6]陳小青.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形勢與發生原因及對策[J].中國林副特產,2011,02(34):103~105.
S763
A
1673-0038(2015)22-0172-02
2015-5-18
王彬彬,林業助理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林政資源管理、營林生產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