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紫
上海政府數據“負面清單”外的都須開放
■張紫
作為全國首個政府數據服務網站,“上海市政府數據服務網”上的部分數據已被信息服務企業調取利用,數據的經濟價值初步顯現。但如何形成完善的數據產業鏈,上海還需要探索。上海政務數據資源開放力爭通過三到五年,形成“負面清單”式的開放模式。
打開“上海市政府數據服務網”,可以看到包括上海全市1470條公交線路的首末班車時刻表、高架上匝道關閉時間、上海市范圍內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情況等數據信息,并可以直接免費下載。
近日,國務院印發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提出未來5~10年我國大數據發展和應用應實現的目標,包括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門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格局;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
這是我國發布的首個大數據國家行動計劃,并提出推進大數據領域的十大工程。其中,第一大工程,就是政府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工程。要制定政府數據資源共享管理辦法。形成政府數據統一共享交換平臺。建立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數據資源清單,制定實施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標準,制定數據開放計劃。
上海對大量政府數據資源的梳理和開放,始自2012年,當時,上海在全國率先啟動政務數據資源目錄編制和開放試點,包括上海市公安局等9家單位納入試點,并以實有人口、法人和空間地理三大基礎數據庫為基礎,開啟數據資源開放共享,上線政府數據服務網。
上海數據資源豐富,已經積累并將繼續產生龐大的數據資源,在眾多領域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凸顯。例如,上海擁有世界最大的醫聯數據共享系統,有4800萬張交通卡、每天30GB交通流量信息數據,亞洲第二的證券交易額,世界第一的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等。
在基礎數據庫建設方面,當前已匯聚160萬戶法人單位數據、上海全市2500萬人口數據,形成了覆蓋全市陸域高分辨率空間地理基礎信息,數據資源積累豐富。
在跨部門平臺建設方面,圍繞科技創新中心、自貿區擴區建設、創新社會治理、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等重點工作,促進政府職能轉變,重點打造一批跨部門、跨領域的重大信息平臺,如網上政務大廳、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等。
《上海推進大數據研究與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也提出,數據資源的利用不充分,大量信息系統中的歷史數據長期閑置,即使不涉及秘密,許多數據資源擁有單位公開和共享動力不足,這給跨行業數據匯聚整合造成困難,影響了大數據資源的形成。
而在產業方面,近年來,上海在數據資源整合、數據技術開發、數據應用服務等數據產業環節涌現出一批機構和企業,已經成為或正在成為推動上海數據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數據產業初顯輪廓。
2014年起,上海市政府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工作進入全面推進階段,由試點單位拓展至44家市級政府部門,進一步擴大開放范圍。
截至2015年5月底,上海政府數據服務網開放內容已基本覆蓋各部門主要業務領域,涵蓋了經濟建設、資源環境、教育科技、道路交通、社會發展、公共安全、文化休閑、衛生健康、民生服務、機構團體、城市建設等11個重點領域,累計開放數據資源逾480項。
《解放日報》還援引了高德地圖相關負責人潘莉的話說,傳統地圖更新制作,公司首先要出動大量人員“上路掃街”一一核對樓宇門牌號、單位名稱,然后用定位工具進行準確的地址測繪;拿到數據后,才開始進行后期處理,并將更新的數據標識到電子地圖上。但是,借助于目前45家已開放數據資源的部門,高德可選取關于位置的信息,而且政府的數據準確、可靠,可直接將這些信息標識到地圖上,為公司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上海下階段將進一步提升政務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的深度和廣度,提高開放數據資源的可用性、易用性、實時性和準確性。同時,政務數據資源開放力爭通過三到五年,形成“負面清單”的開放模式,即明確不開放的范圍,其他所有數據必須公開共享。
按照《上海市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和開放2015年度工作計劃》,相關部門需要結合各領域、各行業實際情況和社會需求,根據年度計劃明確的重點開放領域,制定2015年度政務數據資源開放清單。其中,以應用程序接口方式開放的數據資源原則上比例不低于年度總數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