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靈亮
【摘 要】山區學校開展生物課外實踐活動,目的在于讓青少年學生認識生物科學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密切聯系,學習和掌握基本的、實用的生物學技術,了解本地山區生物的物種結構和生態環境,提高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進而提高學業成績,并培養學生熱愛家鄉、服務家鄉的意識。
【關鍵詞】課外實踐活動;生物學
一、開展生物課外實踐活動的意義
山區學校開展生物課外實踐活動,是學校充分利用地處山區、生物資源豐富的區域優勢,組織學生參與的教育教學活動,是對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
1.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習的興趣
豐富多彩、內容充實、趣味性強的課外實踐活動,符合青少年的成長規律,能夠充分拓展他們的知識范疇,激發求知欲望,增強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
2.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動力能力
生物課外活動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能為學生提供參與及動手做實驗的機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實際操作能力等綜合素質。
3.可以培養學生的特長,有利于培養各方面的人才
生物課外活動為學生發現和培養愛好、特長提供了良好的機會。通過學生自己親自動手去發現、探索和解決一些生物學的問題, 了解生物科學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作用,可以讓學生的興趣愛好提升為理想和志向,為生物科學培養后備人才。
4.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提高學業成績
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的體驗,是課堂教學所學到知識的有效補充,有助于課本知識的理解、鞏固和掌握;同時學生也可以把課本知識、技能用于課外活動實踐,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二、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的基本要求
課外活動的基本特點是:學生有自主性和選擇性;活動內容有多樣性和趣味性;活動方式有機動性和靈活性;活動的過程有實踐性和探究性。所以組織開展課外活動的基本要求主要有:
1.學生自愿參加的原則。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自愿選擇參加某種興趣小組活動,因而有利于調動學生自覺性和積極性。
2.包容發展的原則。在活動中,既要保證興趣小組的活動順利進行,又要兼顧各個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參與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學有所成。
3.為社會發展服務的原則。通過活動可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科學實用技術,學生走上社會后,可為當地的農林業生產服務。
三、山區學校開展生物課外活動的主要內容
根據我們當地山區的生物資源豐富的優勢,結合本校學生知識水平不高,師資水平有限和實驗室條件簡陋等實際情況,我們認為山區學校開展生物課外活動可以選擇以下主要內容:
1.開展農林業方面的課外活動。諸如開展作物栽培、蔬菜栽培、果樹栽培、觀賞林木栽培、花卉栽培、食用菌栽培、特種動物養殖、農副產品加工、生物防治等活動,培養學生對農業、林業、水果業等多方面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農林業生產技術,使他們具有一定的適應農村生活的能力。
2.開展生物學簡易實驗活動。諸如開展生根粉在花木扦插中的作用、空中壓條繁殖技術、果樹嫁接繁殖技術、蜜柚等水果的異地培植技術、優質山茶品種引種技術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開展當地的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的調查。諸如開展植物標本采集和制作、農作物害蟲防治、農作物益蟲的保護、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小論文的撰寫等活動,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學調查方式和方法,了解家鄉的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
4.開展調查、訪問、參觀等社會實踐活動。諸如開展糧食產量問題、耕地棄耕問題調查,蜜柚合作社、綜合型農莊、生態園的參觀,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參觀和調查等活動,促使學生了解家鄉,認識家鄉農林業結構,增進對家鄉的感情。
四、本校開展生物課外實踐活動情況
我校地處梅州大埔山區,屬丘陵地區,海拔600多米,氣候溫暖,雨量充足,動植物尤其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根據學校比較特殊的地理位置優勢和學生的實際和興趣愛好,我們分別成立了植物分類、花卉栽培、果樹栽培、標本制作、環境調查、山茶引種、蜜柚管理、花木幼苗培植等各種類型的課外實踐活動興趣小組。多年來我們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利用學校及周邊的自然環境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調查本地的生物資源和生物的生存環境,撰寫調查報告,開展課題研究,為村民的農作物、水果等種植提供參考意見。
2. 指導學生對常見植物進行分類。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興趣小組的成員逐一辨識校園內的花草樹木,碰到不認識的花草,教師則指導學生查找資料,然后給校園內的花木掛上標識牌。
3.結合校園綠化開展花木栽培等活動,既美化、綠化了校園環境,又陶冶了師生的情操,還讓學生學習到了基本的花木栽培技術。指導老師還組織學生學習嫁接、壓條、扦插、分株等繁殖技術,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親自動手,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花木栽培和繁殖要領;結合花木栽培進行野生花木的種植試驗,較成功的有野生山蘭花、野生香樟樹、女貞子等植物的移植。
4.結合課堂教學開展生物學小實驗,培養學生簡單的科學探究的能力。如結合植物激素的教學內容,對生長素的作用通過花木扦插試驗進行驗證;結合動物變態發育的教學內容進行蟾蜍變態發育全過程的觀察等等。
5.開展社會調查和實踐,使學生了解當地的水稻、蔬菜、蜜柚、枇杷等作物的種植水平,調查農業人口、耕地利用、糧食產量等情況,向村委提出發展農村經濟的合理化建議。多年來,學校的生物學興趣小組向村委和村民提供了諸如蜜柚、枇杷種植和管理,原始森林稀有樹種的保護,毛竹如何合理砍伐,山茶對土壤的基本要求等多項建議。
山區學校開展生物課外實踐活動,優勢在于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豐富的生物資源,更有熱情支持的村民,使課外活動能有效開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和掌握了基本的、實用的生物技術,提高了學業水平。
(作者單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進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