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祖元
摘 要 造成退耕農戶上訪的主要原因是退耕還林計劃突減、村組干部違規多占、大戶承包合同不完善、公示不規范等,認為退耕還林信訪要從強化領導層層落實責任、做好宣傳工作、讓農民吃透政策等5個方面加以解決。
關鍵詞 退耕還林;信訪工作;大戶承包;信息溝通;重慶市萬州區
中圖分類號:D632.8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03--02
退耕還林工程是迄今為止我國投資規模最大、政策性最強、涉及面最廣、群眾參與度最高的一項生態工程。進一步加大退耕還林信訪工作力度,切實提高信訪工作水平,對保障退耕農戶利益,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確保退耕還林工程成效有重要意義。
1 退耕還林實施情況
萬州區是重慶市6個率先啟動退耕還林工程的區(縣)之一。全區自2000-2014年,累計完成退耕地還林3.51萬hm2,完成中央投資91 994萬元。退耕地造林涉及鎮鄉、街道50個,涉及退耕農戶19萬多戶。
2 退耕還林信訪現狀
從退耕還林工程啟動至今,區林業局共收到退耕農戶來信、來電、來訪以及上級批轉的有關退耕還林的信訪案件240起,其中,立案調查的3起,有6人受到刑事處罰,較好地保護了農民群眾的合法利益,為退耕農戶挽回了經濟損失,維護了社會穩定。從近幾年退耕還林上訪的情況看,上訪次數有增多的趨勢,而且重復信訪加劇,所以,上訪形勢不容樂觀。
3 退耕還林信訪原因分析
綜合分析15 a來的退耕還林信訪舉報,所反映問題主要集中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3.1 提前實施退耕還林但未納入計劃而引起農民上訪
2003年冬-2004年春,萬州區提前為2004年度實施了退耕地還林面積1.21萬hm2。自2004年起,由于國家大幅度削減了退耕地還林計劃,2004-2006年,上級僅安排下達我區退耕地還林計劃0.91萬hm2。至2011年,市退耕辦調增計劃666.67 hm2,結合區內退耕還林易地置換才基本解決遺留問題。但在未解決遺留問題之前因所造林木郁閉,不能再套種農作物,引發了多起農民群體上訪。
3.2 村組干部利用職權多占退耕還林面積引發上訪
退耕還林規劃面積是通過1∶10000地形圖勾繪測量的,與實際分塊人工丈量比較有5%的出入,這一點是符合退耕還林條例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根據地形不同,往往規劃面積與實際丈量面積的差異較大,對于超過丈量面積的部分,應該按照規劃區內每戶退耕基數平均分攤,公示后再補助錢糧。但是有不少村組干部對于這多余的量差面積,往往并沒有分攤,一是私自加在干部或干部的親屬頭上;二是通過冒名頂替的方式套取補助作為村組的集體開支或退耕還林工作經費。這類案件在退耕還林剛實施的時候較多,萬州區的工作人員都是按政策進行了糾正,把多余的面積分攤到戶。2010年初,熊家鎮紅星村群眾來信反映,村組干部有多占退耕還林面積的現象。區林業局組織人員先后4次深入該村調查走訪群眾,召開座談會,并與鎮、村干部,群眾代表一道實地復查退耕地塊,調查清楚了村干部及親屬多領補助的事實,對多出的面積全部進行了分攤,并將結果進行公示,讓群眾滿意。
3.3 由于大戶承包合同不完善引起的上訪
大戶承包退耕還林是政策鼓勵的事情,但由于有的承包合同不完善,承包大戶與農戶之間存在利益糾紛。燕山鄉東峽村主任陳某某承包14.67 hm2退耕還林,由于有的農民在合同上沒有簽字,且承包合同沒有加蓋村組公章。因此,在耕地納入退耕還林后為退耕還林補助分配問題農民開始上訪,經區紀委、區林業局和燕山鄉人民政府多次協調才得到解決。
3.4 因政策不明引發上訪
退耕還林實施初期,很多退耕農戶不清楚政策,不知曉權利和義務,而鎮、村干部在處理上往往不盡合理而引發上訪。比如,退耕還林政策規定“退耕還林地內不能種高稈作物”。而很多農戶私自種上了高稈作物,鎮、村干部在多次打招呼不聽的情況下往往是強行鏟除,導致群眾上訪。又如,退耕還林必須每年經過區林業局組織驗收合格后才直補兌現,如果保存率不達標則必須整改合格,由于萬州區退耕還林面積大,驗收工作需要的時間久,這樣直補兌現一般是第二年才兌現。很多農民經常打電話到退耕辦催問,認為他自己的退耕面積合格了就應該兌現,不明白直補兌現是以鄉鎮為單位,經過多次細致解釋后才做通群眾工作。
3.5 因公示不規范造成群眾信息不明而信訪
有的村組直補信息公示工作馬虎,或者沒有進行公示或公示時間太短,造成群眾不明白真相,認為干部有貪污行為而信訪。2010年6月,龍駒鎮燈塔村群眾舉報原村支書家有兩個直補存折,懷疑他貪污了群眾的退耕還林直補款。區林業局派出調查組進行了核查,發現舉報不屬實,出現這種誤會完全是公示環節沒有做好造成的。
4 加強信訪工作的措施
4.1 強化領導,層層落實責任
要把退耕還林信訪作為退耕還林工程管理的重要環節來抓,以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努力提升信訪工作人員辦理信訪的業務水平,采取多種新舉措,加大對信訪案件的排查和處理,力求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使退耕還林工程真正成為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公開監督舉報電話,暢通信訪渠道,建立信訪臺賬,實行限期辦結。退耕農戶有問題先由鄉鎮負責解決,不能解決的上交區林業局調查核實,及時處理回復,并詳細備案。
4.2 宣傳到位,增強工作透明度
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退耕還林有關政策及規定。通過電視臺宣傳退耕還林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講解退耕還林的要求和各項優惠政策;技術人員進行現場咨詢;通過科技趕場和公開下訪等活動,發放政策文件;充分利用板報等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使退耕還林的各項政策要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使廣大退耕戶在得到實惠的同時,自覺地遵守政策規定。
4. 3 嚴格工程管理,消除上訪隱患
完善和加強公示與舉報制度,對退耕還林規劃設計、檢查驗收、補助兌現等各個關鍵環節實行完全公開,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矛盾處理在萌芽狀態。尤其是退耕面積和直補金額,必須讓每個退耕農戶知曉本村本組各家各戶的退耕情況,不給任何人留下虛報瞞報的機會,使鄉村干部真正認識到此項工作的嚴肅性,一方面,保證國家優惠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另一方面,避免少數人的投機違法行為,從源頭上避免群眾上訪案件的發生。同時,明確區、鄉、村三級管理職責,積極開展縣級檢查驗收,保證國家各項補助政策的如期兌現。
4.4 規范大戶承包,防止侵犯農民利益現象發生
對大戶承包實施退耕還林的土地來源情況、利益分配情況以及管護責任落實情況等進行嚴格審查,防止大戶強租、騙租土地,避免出現利益糾紛。
4. 5 及時溝通信息,搞好經驗交流
在整個工程實施過程中,區、鄉、村、組建立退耕還林信訪事項快速查處反饋機制,鄉鎮、村組要有專人將各種信息、存在問題、好的經驗、典型案件處理結果等以書面材料逐級上報,使好的經驗做法得到推廣,做到每個環節有人抓,各類問題有人處理,典型經驗有人宣傳,所有案件有人辦理,杜絕推諉扯皮現象的發生。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