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偉明



是畫似繡、色彩明艷的苗畫是湘西苗族文化沃土上孕育出的一朵民間藝術奇葩,它的每個圖案背后都蘊含著苗族人對傳統的認知和對吉祥寓意的追求。
“墨黑的底色上繪著花卉鳥蟲。既有裝飾之華美,又有繪畫之鮮活。中間多為花朵一束,枝葉向四邊對稱地舒展伸開,長長的碧草穿插其間,艷麗的禽鳥成雙成對裝飾左右,四角布置鮮花彩蝶。畫面飽滿精整,疏密有致,繁而不亂。一看便知是經過長久構造出來的老花樣?!?/p>
著名民俗學家馮驥才第一次見到湘西苗畫時,驚嘆不已,在《邂逅苗畫》一文中寫下了這樣的話。跟苗銀、苗繡相比,苗畫猶如待字閨中的少女,燦爛綺麗,又唯美純凈,讓每一個有幸目睹其芳容的人感到驚艷。
是畫又似繡
探尋苗畫,最好的去處莫過于湘西苗畫第三代傳人梁德頌家。除了外出參展,梁德頌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窩在家里細致地作畫。見到他時,他正潛心繪制一幅2.5米長的苗畫,講述一個類似鯉魚躍龍門的故事——在翻滾的海浪上,一對鯉魚和一對龜騰空躍起,在它們上方是一道巍峨大門,過了這門,再往上是一對圍著太陽飛舞的龍和鳳。
這還是一件半成品。用來作畫的宣紙已被染成了黑色,未填色的部分只呈現出圖案輪廓,以及梁德頌在輪廓里畫好的線條。他接著要做的,是沿著那些線條填上紅藍綠黃等色彩。
此時,他正給鳳凰的長翎羽填色。細小的畫筆尖蘸點墨水,在柳條一般的羽毛內來回畫上帶粉的紅色。從中間到邊緣,這種紅色逐漸變淡,過渡自然又明快??吹贸鰜?,填色真是一個細活,半個小時過去了,那根翎毛尾部的顏色仍未填滿。眼前這件作品還需填色的面積約為1.5平方米,梁德頌說,這足夠他忙碌半個月。
談話間,梁德頌拿出一幅上完色的《麒麟送子圖》。在色彩濃烈而鮮艷的畫面里,送子觀音頭上戴著苗族人的頭帕,而畫中出現的神兵天將的樣子竟然跟猴子極為相似。“苗畫要表達的是吉祥的寓意,因而在造型上顯得十分抽象,重點不在取貌而在取神?!绷旱马炚f。環顧四周墻上掛著的畫作,雖然題材是常見的花鳥蟲魚、山川日月,以及傳說中的麒麟、龜、龍、鳳等,但它們的模樣和漢族人習常所見的繪畫造型有諸多不同。比如,苗畫中的龍一點也不兇猛,顯得很可愛;龜的脖子伸得很長,嘴里吐著像蛇一樣的信子;魚的尾巴翹得很夸張,猶如綻放的花朵;而太陽,看起來就像一個扎手的大菠蘿……
苗畫中沒有梅蘭竹菊,也鮮有松柏。很顯然,苗畫不是文人畫,而是民間畫。無論是鮮艷的顏色,還是吉祥的圖案,它所表達的都是對“俗”的追求。
當這些色彩斑斕的圖案呈現在純黑的背景前,便會因為強烈的反差而顯得更加絢爛,看起來與苗繡十分相似?!懊绠嬜畛跏欠沼诶C花的,它是繡花的底稿?!绷旱马炚f。如今,雖然苗畫脫離了這種傳統功能,但依然追求和刺繡一樣的視覺效果。細看梁德頌的畫作,每個色塊里都呈現出像松針一樣細密的線條,與刺繡的走線十分相似?!氨緛硎钱嫞谎劭瓷先ビ忠詾槭谴汤C,這就是苗畫所追求的視覺效果?!绷旱马炚f。
藏在畫里的邏輯
苗畫為什么如此鮮艷?背景為何如此深邃?圖案的源頭在哪里……這些問題都要到湘西保靖縣呂洞山下的苗區去尋找答案。
呂洞山是苗族人的圣山,周圍群山環繞,山與山之間是深邃的峽谷。村落要么依山而建,要么聚集在有限的山谷平地上。耕地稀少,農民只在山頂少有的小塊平地里種植,谷物成熟時,深沉的山綠色中點綴著耀眼的亮黃。山下的苗區至今依然完整地保留了苗族的傳統建筑風格,黑色的瓦片遮蓋黑色的木板墻。這靜默的顏色,讓人不禁聯想到苗畫那深邃的黑色背景。
梁德頌老家就在呂洞山下一帶的水田河鎮百合村。在跟隨父親學習多年之后,梁德頌已經掌握了熟練的畫技,尤其是熟悉祖輩傳下來的各種圖案和相關的故事與傳說。他將這些圖案以豐富的顏色呈現出來,并以符合苗族人所特有的思考邏輯進行組合。
在這些邏輯中,有兩個最關鍵:一是“說得通”,二是講究對稱,它們分別對應于苗族人精神上和形式上的審美習慣?!罢f得通”就是“把畫畫出來,要能夠講出理由,不是想畫什么就畫什么。”這意味著畫面講述的故事,要符合苗族人對傳統的認知和對吉祥的追求。苗族人喜歡對稱,傳統的苗鄉建筑無論從正面看還是從側面看,都是對稱的?!懊绠嬛幸灿羞@樣的講究。比如左邊有魚,右邊也要有?!绷旱马炚f。不過,苗畫里的對稱不是絕對的,而是追求視覺上的平衡,并在平衡中尋求變化。如果相互對稱的是一樣的事物,就在細節上用顏色區分開。此外,如果左邊是一條魚,右邊也可以是一只個頭相仿的蝦,因為魚和蝦都是水生動物。“這種對稱的前提是,左右的東西能夠配對,龍和鳳、魚和蝦可以配對,但龍和蝦就沒法配對了?!绷旱马炚f。
苗畫創造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生動地展示出苗族人過去常用的圖案。而這些圖案,又鮮活地展現了苗族人的世界觀,甚至可以追溯苗族人原始的自然崇拜。比如十字紋,這種太陽崇拜的產物在苗畫中十分常見,它們經常出現在太陽的中心、龍的頸部、鳳凰的頸部,以及花瓶的瓶身上。此外,苗畫中還大量使用蝴蝶圖案,因為苗族人將蝴蝶看做自己祖先的母親,因而它和龍、鳳、麒麟等神獸一樣重要。在有龍、鳳的時候,往往能見到單獨飛舞的大蝴蝶驕傲地出現在畫面的中央。并且,麒麟、龍的臉部也是蝴蝶造型,這也是龍之所以顯得不兇猛的重要緣由。
一波三折出湘西
梁德頌的爺爺是位教書先生,在業余時間也為別人畫一些花鳥蟲魚的底稿,不過他只畫輪廓,留給姑娘們用針線來填補顏色。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梁德頌的父親梁永福。
上世紀60年代,農業集體化讓農民大部分時間都在田里干農活賺工分,女人們無暇繡花。于是梁永福在礦物質染料里加入油,直接為圖案輪廓上色,用繪畫代替了刺繡,大受歡迎。隨后進入上世紀80年代,機器生產的服裝進入集市,苗畫和繡花還是被拋棄了。以前姑娘們每天都穿傳統的服裝,現在只是偶爾在盛大的節日里穿。靠給服飾繪畫求生,已經行不通了。于是有好幾年,梁德頌放棄了苗畫,到外地打工掙錢,養家糊口。
直到2002年左右,很多人走進苗鄉,去尋找傳統服飾和圖案。梁德頌敏銳地察覺到苗畫新的發展時機到了,于是重新投入到苗畫的創作中。
梁德頌清楚地意識到,讓苗畫重新回到姑娘們的服飾上已不可能,只能尋找新的載體。一開始,他專注于木雕和石雕。因為政府工程以及大的建筑多了起來之后,所需要的木雕、石雕也在增多。他將從祖輩傳下來的圖案,都畫到木頭和石頭上以供雕刻。后來,他又直接在紙上和布上作畫,使苗畫成為純粹的觀賞畫作。為了便于開拓市場,梁德頌去了湘西州首府吉首市,在那里開設了自己的工作室和店鋪,苗畫進入更多人的視線,收藏者也越來越多。如今,梁德頌的苗畫市場價格已達到3000~5000元/平方尺,一幅稍大的苗畫售價就在萬元以上??縿撟骱统鍪勖绠?,梁德頌一家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不過,梁德頌的心里始終有一個結,因為苗畫技藝考究、創作時間漫長,讓很多想從事這一行的人最終放棄,如今在整個湘西專職從事苗畫創作和傳承的仍然只有自己一個家族。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梁德頌也想了一些辦法,他在保靖縣成立了苗畫研討協會,還拉著自己的老父親走進當地的中小學校去講課。“感興趣的多,真正能靜下心學的沒有?!绷旱马炚f。
苗畫被“邊緣化”,梁德頌只能急在心里,四處奔走,終于引起了當地政府部門的關注。他們幫助梁德頌在苗族本真文化保存較為完整的村寨建立苗畫保護機制,并計劃每年舉辦“苗畫藝術節”?!半m然苗畫暫時做不到苗繡、苗銀那樣的產業規模,但通過保護,將來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北>缚h非物質文化保護中心副主任彭舉勝說。
此外,如果苗畫藝人不再一味承襲傳統圖案,而是結合當下的審美潮流對圖案進行再設計,開發出一系列貼近日常生活的產品,苗畫這朵民間藝術之花在將來或許會綻放得更加絢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