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鳳
摘 要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體制的改革,森林中的木材資源也逐漸邁進了市場經濟發展的行列。為了讓森林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保證杉木種植不以環境的犧牲為代價,不浪費森林資源,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的經濟功能,杉木種植推廣技術變得日益重要。基于此,結合廣西國有高峰林場的實際種植情況,論述了杉木種植技術在林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
關鍵詞 杉木;種植技術;林業;環境保護;廣西
中圖分類號:S791.2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03-0-02
杉木又名杉樹等,是我國特有的速生商品用材樹種,生長速度快,材質優,木材紋理通直,結構均勻,輕韌堅固。但杉木培植技術要考慮杉木獨特的生長地段和習性,以及杉木所適應的自然生長狀態。同時,杉木的育苗方法復雜,成活率低,病蟲害防治任務艱巨,因此,杉木的實際種植水平不高[1]。伴隨著國家大力推廣種植鄉土珍貴樹種,為提高杉木種植人員管理水平,推廣現代杉木科學種植技術是十分必要的。杉木曾是廣西國有高峰林場的當家樹種之一,因此,很多杉木種植戶以此為參考標本,學習其杉木種植經驗。以下就廣西國有高峰林場的杉木種植技術進行探討總結,淺析杉木種植技術在高峰林場的推廣應用。
1 杉木種植適宜的條件
1.1 氣候條件
杉木適宜生長的年平均溫度在16~19 ℃,年降水量在1 300~1 800 mm ,降雨分布均勻,氣溫分配均勻的山洼、谷地和陰坡等地方,杉木生長好,因為該地段白天光照時間短,晝夜溫差小,空氣濕度大,風力等級小。我國一些著名的杉木生產產地,差不多都分布在山地之中。杉木生長的整體氣候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條件是氣候溫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干濕明顯,空氣相對濕度在79%。
1.2 土壤條件
杉木種植對土壤的要求高,要有適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以黃壤為最好。由酸性和中性的基巖組成的土壤材質最好,特別是由板巖、頁巖、砂頁巖、花崗巖或崩積母質發育而來的土壤,它們富含腐殖質礦物質,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1.3 地理位置條件
杉木可以在我國最北的地區到北亞熱帶地區都可以生長,在這種生長區,杉木的年平均生長量可以達到7.5 m3/hm2;最南的生長地帶是南亞熱帶,但是這里的杉木生長品質比較差,生長量很低,一般只有4~7 m3/hm2;在中亞熱帶地區,都是杉木的中心產區。例如,貴州東南部,廣西北部,福建北部等。
2 杉木種植技術
2.1 播種技術
在苗木播種前,要精選種子,并進行消毒。用高錳酸鉀和漂白粉浸30 min之后,倒掉藥液,用保鮮膜封蓋住,1 h后播種。播種時間介于驚蟄春分之間。將田地開溝挖,后將種子均勻撒入溝中,以土覆蓋,再在表面蓋上一層草。播種一個月之后,種子差不多就發芽出土了,保持透光度,及時除草,及時防治幼苗猝倒病。
2.2 育苗技術
杉木的山地育苗,應該選擇背風的地段,以及坡度平緩的荒地,因為這種環境下的土壤光照充足,土壤濕度含量高,而且風力適中,排灌容易。土壤要疏松肥沃,在育苗之前挖土耙地,施足底肥,還可以施入少量的速效氮肥,增加土壤肥力和透氣性。播種時間應以早春為宜,最好在2月份的晴朗無風的天氣[2]。幼苗出齊后要立即開始除草,連根拔除。生長初期,可以施入適量的氮肥,促進苗早期發育生根,增強苗床的抵抗力。當幼苗出現真葉后,要及時查漏補缺,在雨天進行補苗拔苗,利于苗根均勻接受陽光照射和肥料吸收。
2.3 栽培技術
按照杉木苗葉子的色澤,球果,苞鱗的特征以及樹冠,樹皮的特點,杉木可以分為黃杉、灰杉和線杉。不同的杉木,它的形態特性、生長速度會有明顯的差別,要“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栽培技術。
2.4 造林技術
杉木種植要綜合考慮氣候,地形,土壤,植被等客觀因素,對土地的要求自然很高,工作人員應慎重選擇造林地。
栽植造林的季節應該有地域的區別:中帶和南帶在冬季效果最好;在冬季干旱或者嚴寒的地方則是春季栽植最妥。栽植的土坑要深而大,這樣根系可以盡情舒展,不會束縛樹木生長的天性,冬季造林須適當深栽,以保證成活率,提高保存率。
3 廣西國有高峰林場杉木種植技術的推廣分析
3.1 廣西國有高峰林場的優勢
廣西高峰林場森林資源豐富,林業面積廣大,氣候雨熱同期,為發展林業經濟提供了足夠的發展條件;林區緊鄰城市邊沿,交通便捷,高峰林場東部緊鄰廣東,與南部的東盟國家經濟交往密切,消費市場廣大發展森林種植業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
3.2 阻礙杉木種植技術推廣的因素分析
事實上,杉木選植的條件要求很高,選苗造林的方法復雜,樹苗成活率低,病蟲害問題突出;缺乏專業從事杉木種植的人才,杉木種植的水平條件有限,這都嚴重阻礙了杉木種植的發展和壯大。
杉木既是我國林業生產中最重要的用材樹種之一,也是南方最重要的造林樹種之一,伴隨著大規模的杉木種植,杉木連年栽植會導致部分林地的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水分含量變少,土壤中的有機礦物質變少,影響了杉木生產的持續經營。在一些土壤條件不太好的地區,能獲得高產的營養利用基因研究少之又少,杉木本身對土地養分的利用效率也不盡相同,因此,部分林地是在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生產杉木。目前,對如何提高杉木種植技術人員的培訓和杉木林地的土壤保護成為杉木持續種植的關鍵因素。
3.3 杉木種植技術推廣的措施
3.3.1 緊跟市場需求步伐,選育珍貴樹種優質樹苗
近年來,國家積極倡導退耕還林、退耕還湖的生態建設舉措。廣西國有高峰林場以此為契機,大力推廣種植鄉土珍貴樹種,培育優良樹苗;在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員工素質教育活動,提高員工的職業技能素質,提高員工的種植、培育水平;對林地實行間歇性栽種,這樣既滿足了對林場樹種的需求,又實現了環境生態循環[3]。
3.3.2 健全公益性推廣體系
首先堅持政府舉行的公益性推廣機構,由于是政府辦的,公信力強;然后廣泛的實行考試考核,競爭上崗等措施,讓上崗的每一個杉樹種植管理人員都是懂技術、懂管理的人才。最后,由于我國已經加入WTO已經有十幾年了,可以研究利用WTO“生態農業”支持杉樹種植技術的推廣工作。
3.3.3 創新推廣機制
一是可以廣泛的利用電視、微信、微博以及廣播講座的形式、進行杉木種植技術、病蟲害的防止技術的推廣。二是分層次創建科技示范園,可以組織新的技術以及新品種的展示,開展新技術的開發與示范,使之成為杉樹種植技術試驗展示基地、優良的種苗的繁殖基地。三是可以加強與各種推廣組織的合作,引導,鼓勵中介服務組織健康發展,提高杉樹種植業的整體組織水平。
3.3.4 精心培育與規劃,推廣杉木種植技術,打造生態綠色產業鏈
廣西國有高峰林場林區內種植著速生桉、鄉土珍貴闊葉樹、馬尾松、杉木等樹種,交通便利。種植杉木的林地,林下植被茂密,生物多樣性豐富。近年來,隨著森林休閑旅游的發展,林場充分利用自身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發展生態旅游業,已經初步實現山上杉木種植觀賞區、山下珍貴樹種科普示范林、林中馬拉松競走等多個園區,吸引了大批游客,既為杉木種植無形中打了廣告,又增加了獨具特色的休閑旅游,實現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充分利用。
4 結語
杉木作為一種速生商品用材樹種,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作用自然不可小覷。而且,杉木的生長期大約需要20 a,生長期的每個環節都是需要堅實的技術支持和人力監管,推廣科學的種植技術可以大大減少勞動力成本。我國現正大力推行杉木的種植和應用,但是杉木的速生、高效種植技術仍處于探索階段,需要更多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鄧志貴.杉木的種植技術[J].綠色科技. 2011(7):62-63.
[2]陳剛.基于L-系統的幼齡杉木形態建模[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375-379.
[3]賈盛強.杉木的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業與技術,2013(6):67-69.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