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妮
摘 要 近年來,濕地景觀已經成了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熱點,對推進濕地學科的發展有非常顯著的推進作用。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當中,濕地景觀已經成為了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基于此,簡單闡述了什么是濕地和濕地景觀,明確了濕地景觀的作用,探討了濕地景觀如何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合理表達方法。
關鍵詞 濕地景觀;現代園林;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4.18;TU98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03-0-02
城市濕地指的是城市及周邊的陸地與水域全年或間歇地被積水或者淺水覆蓋的低地,有規律地生長著水生植物。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在環境保護和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它們在改善環境的同時,也為教育和科學研究提供了對象、材料和試驗基地。一些濕地中保留著過去和現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進程的信息,在研究環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著重要價值。
但隨著城市化的進程逐步加劇,提高城市的生態壞境質量越來越重要。所以,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之中,要把濕地景觀的生態作用體現出來,以改善城市環境。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城市的園林綠化,城市的植被覆蓋也逐漸增多。但是,單一形式的濱水綠地不能滿足人們的親水需求,因此,濕地景觀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1 濕地與濕地景觀
1.1 濕地的概念
濕地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由于水陸相互作用,富有生物多樣性的獨特生態系統。濕地在全世界廣泛分布,并且種類多、差異顯著。我國目前普遍采用的濕地定義來自《國際濕地公約》,指不論天然或是人工,長久或是暫時的泥炭地、沼澤地、水域地帶,靜止或流動著淡水、半咸水、咸水,低潮時水位在6 cm之下的水域。
1.2 濕地景觀的產生
水是生命之源,在物種起源到發展,都離不開水的痕跡。親水是人的天性,也是人與自然對話的語言。在中國的傳統園林之中,有“無園不水”的說法,“山水相依”“依山傍水”等,都是中國傳統園林建造的基本規律。濕地景觀就是利用現代的生態學原理和園林設計手法,重建和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用藝術的表現手法再現濕地景觀的自然風光,給民眾提供親水、娛樂的場所。
2 濕地景觀的作用
2.1 凈水排污
城市濕地景觀對凈化環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隨著城市化的逐步加速,有些城市的環境污染是非常嚴重的,而濕地資源可以通過其生物多樣性改善水質。我國目前常用的是水平潛流濕地和表面流濕地,這兩種濕地景觀對改善水污染效果顯著,且價格低廉。
2.2 調節氣候
調節區域的氣候,可以提高城市的環境質量,減低城市的熱島效應。相關科學數據表明,濕地中含有的炭素占陸地生物圈的35%,《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濕地公約》都強調,濕地對區域氣候的調節具有顯著作用。濕地中,植被葉面的水分蒸騰作用和其水分蒸發,都使得大氣和濕地間不斷進行物質和能量的轉換,由此帶動周邊氣候的轉變。
2.3 保護生物多樣性
濕地的生態系統結構是非常穩定并且復雜的,濕地是遺傳基因的倉庫和許多生物演替的場所。自然濕地不但是水生動植物的生存場所,還為許多珍貴的瀕危物種提供了生活環境為許多水禽提供了棲息、遷徙、繁殖的場所。所以說,濕地是當之無愧的“物種基因庫”。
2.4 豐富園林內容
過去,大多是園林景觀設計都是不太重視濕地景觀的,即使有些許水景,也沒有發揮濕地生態系統的作用,因此,其園林設計主要是針對陸地而言。而濕地景觀的形成,使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設計范圍擴大到了地球第二大生態系統,并擴寬了園林理論的研究范圍。目前,全世界的園林景觀設計的潮流趨勢就是復興城市濱水區以及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從大量成功的園林設計案例來看,要建設城市濱水區和濕地景觀,不單單需要大量的綠地建設,還需要根據濕地生態系統固有的特性來進行綠化。不單單要種植水生濕地植物,還要改善其水底生態,充分發揮濕地景觀的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
3 濕地景觀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3.1 應用形式
濕地景觀改善城市環境的作用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因此,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當中,濕地景觀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當自然條件充分的情況下,有一定積水量的區域,可以建立濕地公園和濕地保護區。這些區域不需要過多的人為改造,主要以保護為主,使其成為改善城市環境的“衛士”。而人為建造的濕地景觀,是模仿生態系統建立的濕地景觀,引入濕地生物,將景觀設計和凈水排污結合到一起。人工濕地不受地域的限制,更具靈活性,可以廣泛運用于城市公園和居民社區。
3.2 應用方法
濕地具有生物的多樣性和空間的復雜性,這樣一個特殊的生態環境決定了濕地景觀的設計并非那么容易的[1]。濕地景觀的規劃和設計涉及到生態學、社會和濕地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并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方能設計出生態系統穩定、景觀效果優美的濕地景觀。
3.2.1 對于天然濕地,保護為主要目的
許多城市都擁有生態條件比較好的自然濕地,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場所,但伴隨著無限制的開發,已經遭受到一定程度的人為破壞。所以說,在天然濕地的設計中要遵循保護為主的原則,避免過度開發。以生態設計作為指導思想,在充分發揮濕地潛能的同時,保護濕地的完整性。
在天然濕地景觀的設計之中,要合理利用現有資源,盡量圍繞水域建造生態長廊,適當增加其休閑娛樂的功能卻不影響生態,既滿足人們親近自然的需要,又避免了人們對自然的破壞。
3.2.2 豐富人工濕地的植被景觀
濕地景觀設計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植物景觀設計。我們應該充分運用大自然教給我們的知識,對植物進行合理配置。應該根據不同的水深和土壤含水量進行不同的選擇,建立物種豐富的濕地群落,形成生態系統穩定的濕地景觀。
水生植物對水位的要求差異很大。大多數濕生、沼生植物只需要20~30 cm的淺水、浮水和挺水植物所需水深一般為30~100 cm,而水生高等植物則經常分布在100~150 cm深的水域內。一般選用季節性變化明顯、體態優美的耐水濕植物來裝飾濕地岸邊,結合地形輔以灌木和喬木形成錯落有致的濕地植物。另外,在淺水區普遍選擇蘆葦、荷花等發達的莖葉類植物,用于凈化水源,美化環境。而在沼澤區經常種植鳶尾和菖蒲,不同的色彩、花期、品種搭配,與岸邊的植物相互呼應。需要注意的是,種植這些植物要和水域大小成比例,密集的種植是不太適宜的,但可以用多叢片狀的種植方式。
而考慮到濕地景觀凈化水源的作用,所選擇的植物應該具有容易管理、凈化性高、抗逆性強等特點,運用時充分考慮到植物的更替和多重景觀的變化,才會達成美觀舒適的濕地景觀。
3.2.3 對城市濕地資源進行合理規劃
由于城市的環境質量在迅速下降,合理規劃城市的自然資源并加以保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一些城市利用濕地資源來進行現代園林景觀的建設。但是,當城市的濕地景觀規劃不合理時,不僅影響了城市的環境質量,也破壞了濕地自然資源。在城市發展規劃之中,要重視對濕地自然的規劃和合理利用,結合城市的實際,增加城市建設和濕地景觀的協調性。首先,應借鑒中外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成功案例合理利用資源。城市的濕地資源不僅為市民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的好去處,而且擁有凈水去污、調節氣候等作用。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濕地景觀的生態作用[2]。其次,濕地景觀的規劃應該考慮到其價值和觀賞作用。開發利用城市濕地資源,也應該將其融入城市規劃發展,科學結合起來。對于城市中的濕地景觀,要進行定期的清理和凈化,避免人為污染對其的破壞。
4 結論
目前,濕地景觀還是比較新穎的園林景觀類型,從理論到技術上都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更多相關從業人員的重視和完善。相信結合了中國傳統的園林藝術、現代的相關理論和與時俱進的時代特點,濕地景觀會在新時代的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作為重點設計手法被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李藝.快速城市化地區人工濕地景觀生態功能優化研究[J].環境保護科學,2012(2):89-92.
[2]劉碧云.濕地公園植物配置框架討論[J].林業勘察設計,2010(1):213-21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