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祥
摘 要 利用秋花生加工龍巖濕考咸酥花生,經濟效益高,筆者經過二十年來探索,總結形成了從品種選擇→播種與大田管理→病蟲害防治技術→加工流程等一整套操作規程,并應用于生產,目前,已成為龍巖市農民秋冬增收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 花生;栽培技術;龍巖濕考咸酥花生;加工工藝
中圖分類號:S565.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03--02
近年來,龍巖濕烤花生由于天然、環保、口感好等原因,受到市場的熱捧,價格逐年上漲,已經成為龍巖市部分地區特別是新羅區及上杭、長汀等地農民秋季增收的重要途徑。現將龍巖濕考咸酥花生操作規程介紹如下。
1 品種選擇
龍巖秋花生種植目的以加工濕烤花生為目的,因此,在品種的選擇上,以高蛋白、高產、抗病蟲、中果為宜。目前,比較適合的品種有:龍花243、泉花6號、泉花7號、泉花10號等。播前曬果3~5 d以打破休眠期,選擇果實飽滿的雙仁果剝好備用。
2 播種前準備
2.1 耕地選擇
前茬作物為水生作物如水稻等,全土層厚50 cm以上,耕作層30 cm以上,土壤pH值6.5~7.0,沙質土、沙壤土或者壤土,田間排灌方便。
2.2 播種時間
在新羅區海拔500 m以下地區,8月4日前播種,海拔500~600 m的地區,7月中下旬(立秋前5~15 d)播種;海拔600~800 m地區,時間6月下旬-7月上旬(以當地第一場霜往前推120 d播種)播種。
2.3 整地做畦
整地前有條件的先測pH值,若低于6.5,則施150 kg/667 m2新鮮熟石灰,若在6.5~6.8區間,施100 kg/667 m2熟石灰,若在7.0左右,可不施石灰。犁后未做畦前施有機肥1 000 kg/667 m2。整畦面寬1~1.2 m、溝深15~20 cm,3~5 d后播種。
3 播種及大田肥水管理
3.1 播種
播種前用50%多菌靈或敵克松可濕性粉劑拌種。播種時先施50~100 kg/667 m2鈣鎂磷肥后開穴,穴深5~7 cm、株行距18 cm×24 cm,每穴2粒種。播后蓋土并噴施丁草胺、乙草胺等芽前除草劑。
3.2 苗期管理
水分管理保持畦面不變白、溝底不留水。齊苗后第一次追肥尿素10 kg/667 m2、過鈣15 kg/667 m2澆施。7 d后,追加一次,可結合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灌根。
3.3 中耕培土
根據土壤肥力及花生長勢,用進口復混肥50~75 kg/667 m2撒施,去除葉面上粘連肥料,然后鋤草培土至溝深25~30 cm。
3.4 葉面追肥
花期用磷酸二氫鉀、鉬肥、硼砂每7 d噴施一次,共2次。
4 病蟲害防治
4.1 青枯病
侵犯花生維管束,始花后至收獲前發生,病株失水,葉色暗綠干枯,為花生主要病害。物理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水旱輪作,清潔水源,及時拔除病株并消毒。藥物防治:乙蒜素、農用鏈霉素、琥珀肥膠銅,噴霧結合灌根。
4.2 根腐病
莖基病水漬狀、植株矮黃、主側根腐爛鼠尾狀。防治:多菌靈拌種,敵克松、甲基托布津灌根防治。
4.3 葉斑病
多發于莢果飽滿期(10-11月),導致花生減產,為花生后期主要病害。有褐斑病和黑斑病兩種:褐斑病病斑近圓形有黃色暈圈而黑斑病無黃色暈圈。藥物防治:75%百菌清、晴菌唑噴霧防治。
4.4 銹病
發生于盛花期至收獲,先發于底葉,后擴展至全株,嚴重的田塊葉片發黃干枯脫落。藥物防治:75%百菌清噴霧防治。
4.5 蚜蟲
蚍蟲啉、啶蟲脒、敵殺死、殺滅菊酯任選1~2種噴霧防治。
4.6 地下害蟲
主要是地老虎和蠐螬。可用高效氯氰菊酯拌沙土撒施,或者于收獲前2個月用益舒寶顆粒劑撒施。
4.7 斜紋夜蛾
全生育期都可發生,主要危害嫩葉導致缺刻,為近年來龍巖市秋花生主要蟲害。藥物防治:甲基阿維菌素、毒死蜱、4.5%滅多威、任選1~2種噴霧防治,或者單用多角體病毒噴霧防治。
4.8 病毒病
齊苗期至盛花末期均可發生,主要癥狀:葉脈清晰、葉片暗綠肥厚且脆、全株明顯矮化。物理防治:選用抗病品種水旱輪作、及時拔除病株。藥物防治:乙酸銅、鹽酸馬啉胍噴霧防治。
5 注意事項
5.1 多效唑的使用
田間進入莢果飽滿期、地下莢果果殼有3~5粒以上網紋,且田間植株地面部大于25 cm以上。符合以上2個條件的,方可使用多效唑。
5.2 氣候對秋花生種植的影響
龍巖市6-9月上旬多為臺風雨季節,此時花生處于播種至盛花期間,田間應做好排澇;同時,及時查苗補苗。9月上旬-10月中下旬多為秋旱,此時多為盛花期至下針結莢結束,田間水分不足易導致下針結莢量少,此時應勤灌跑馬水,做到畦面不干、溝底無水。10月中下旬-11月上中旬氣候多變,此時處于莢果飽滿期,水分不足則莢果空癟粒多、嚴重影響花生質量。
5.3 晾曬
春花生收獲后,應及時翻曬2~3 d后,方可種植。
6 適時收獲
時間接近當地霜期,田間葉片轉黃主莖保留3~4片綠葉,地下莢果80%以上飽滿,即可拔收。
7 濕考咸酥花生加工
7.1 流程
初選—水洗—鹽煮—曬胚—再選—烘焙—精選—包裝。
7.2 初選
已收獲的花生篩去沙土,去空癟粒,按果形果色分級分袋。
7.3 水洗
立即用清潔的自來水浸泡沖洗干凈已初選好的花生。
7.4 鹽煮
沖洗好的新鮮花生立即倒入95~100 ℃含食用鹽量約2%~4%的鹽液中,水煮5~10 min,立即撈起瀝干。水煮的目的有二:一是使鹽入味;二是通過高溫殺青防止果殼褐變。
7.5 曬胚
已瀝干的濕花生胚立即放入40~60 ℃的烤爐中或者于晴日下暴曬至水分含量25%~30%,然后裝袋待選。曬胚的目的有二:一是通過及時的曬胚防霉變;二是通過曬胚防止果殼褐變。
7.6 再選
已曬好鹽胚挑去空粒癟粒和部分殘余果梗,按果殼顏色和果實大小再次分級裝袋待烤。
7.7 烘焙
已經挑選好的鹽胚需要事先放置10~15 d,使其袋內各粒鹽胚之間水分含量均勻一致以提高花生成品質量。烘焙時間一般5 d左右,溫度控制在40~70 ℃,烘焙材料可用優質無煙煤或者竹木碳。烘焙過程要注意溫度控制,過高的溫度容易使得產品焦化而不適口,過低溫度則不利于果實內部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在烘焙過程中,應該每隔6~12 h翻動一次,其目的是使上下層花生胚在一定時間段內的溫度均勻一致,以確保起爐后的成品上下層質量一致。花生烘焙至果仁顏色由白色轉為微黃、果殼不變色、水份含量低于12%,口感酥脆香甜即可起爐。起爐后的花生因果殼過于酥脆,如果馬上裝袋,果殼之間因為摩擦產生的粉末影響裝袋質量和外觀,正確的做法是放置于干燥環境,待果仁和果殼溫度降至常溫后包裝。
7.8 包裝
根據客戶需要,按一定重量,用聚乙烯袋分裝(嚴禁使用聚氯乙烯袋)。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