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美利
在時間的長河里,各民族生生不息,少數民族手工藝可謂占據了中國手工藝產業的半壁江山,衍生、傳遞、繼承著自己民族的文化與歷史。
當年,“鬼才”Alexander McQueen為了制作一塊合適的繡片,費盡周折,最終找到合適的繡娘時,他為那小小的繡片付出了1000英鎊。貴嗎?遠在中國的貴州凱里,最出色的繡娘年收入不過萬余元。
放眼整個少數民族手工藝,精美與廉價二詞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但不可否認,少數民族手工藝可謂占據了中國手工藝產業的半壁江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雍說:“在中國,民間藝術看陜西,宗教藝術看西藏,少數民族藝術看貴州。”在此,我們以貴州地區的少數民族手工藝為例,希望以點帶面梳理出中國少數民族手工藝的軌跡。
當桃花源來了刺繡機
貴州苗族傳統刺繡是典型的身體技藝,要求繡女手、眼、心協調統一,最后的成品,自然也與繡女個人的熟練度和對美的感受有密切關系。但通過母傳女、姑傳嫂的苗繡在近些年卻遭遇了情感“滑鐵盧”。
城市在發展,深山里的交通也愈加發達,突然一天,現代化就來到原本相對封閉的家門前。它們帶來的不只是廣闊的世界,也帶來了機械化生產。苗家女子繡了一輩子的繡品,突然可以用機器生產了,以前一個月才能完成一小片,現在一天可以繡一大片。過去融合在一針一線里的情誼,如今已經蕩然無存。更可怕的是,機器這種簡單粗暴的“開發”只能模仿手藝的形,卻完全失掉了手藝的神,曾經代表民族血脈的繡品早已淪落為旅游地隨處可見的紀念品。
這樣的情況,尤其明顯地出現在現代化程度較高或旅游人口相對稠密的地區。12年前,凱里市郊的三棵樹鎮就已經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小型機繡加工集散地,全鎮擁有20余家小型機器刺繡企業,并且每家企業制作的產品還有差異化:有專門制作苗族服飾配飾的,有做繡片的,還有主攻家居繡品的。偶遇一位50多歲的苗族婦女,她老家在雷山縣,自己從小學習手工刺繡,但感覺電腦刺繡更便捷。在這里,大部分機器來自江浙一帶的經銷商,一臺大約8萬元左右,但每臺機器有10組針頭,能同時在布料上刺繡多組相同的圖案,刺繡完成后,能根據需求進行裁剪。這樣的生產方式,成本少、售價低、銷售快,資金回籠就快,自然收入也比以前多。所以,她從老家來到凱里,加入電腦刺繡的大軍。這些繡品被當做特色紀念品,主要銷往貴州本省各地、云南昆明及廣西等旅游熱門地區。
機器的加入并非一定就是錯誤,但相比“鬼才”費盡心力尋找古老的手繡,電腦繡品為何難登國際T臺?因為缺少靈魂。
抓不住的機會
但有靈魂的手繡被越來越多人欣賞,尤其以有些年份的繡品更為藏家所好,價格自然也不菲。而電腦繡,可以滿足大部分人對繡這種工藝的追捧。在前往貴州尋藝的人潮里,有人懂得珍惜,也懂得欣賞珍稀,甚至愿意專門深入更封閉的大山,去尋覓理想的手繡作品。但更多人,喜歡快速消費,只求繡的符號,而非內涵。
凱里機繡的發展,讓這些有著當地文化符號的形,缺乏當地人文的神的商品異常繁榮,不僅如此,整個黔東南地區的手工刺繡也受到不用程度地影響。180公里以外的貴州花溪區湖潮鄉花苗支系,古稀之年的王阿婆還藏有幾十年前她為自己繡制的花苗挑花盛裝,還有為孫女準備的結婚盛裝。她的媳婦還會挑花刺繡,但她的孫輩幾乎沒人會繡、愿意繡。王阿婆說:“他們都忙著去城里打工、讀書,大多數時間都不在村子里生活。”
在針法上,花苗支系主要以挑花為主,而充斥在花溪4A景區的繡品卻是凱里的齊針平繡,并沒有花溪樣式的機繡品。湖潮鄉鄉鎮干部說:“這是旅游扶持的結果。政府更愿意扶持黔東南州的苗族特色旅游,所以那方的機繡產業就起來了。”市場政策與導向的傾斜,是否會造成苗族內部各支系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呢?在未來有沒有可能,像花溪苗繡這樣的小分支繡,連承載那些機繡圖案的機會都沒有了呢?
沒有彩排的民族秀
于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邀請著名音樂人朱哲琴,共同發起“世界看見”中國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親善行動,從民族音樂與民族手工藝兩部分開展工作,已經卓有成效。朱哲琴帶領“世界看見”親善行動小組與中國當代著名設計師一起,深入貴州、內蒙古、云南、西藏、青海等地,開展“民族手工藝尋訪之旅”。在一邊贊嘆手藝精美絕倫的同時,卻也尷尬地發現許多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大多生活窘迫,即使有大師憑借自己的手藝已經過上還不錯的生活,但仍然鼓勵自己的后輩出去走走看看,趁著年輕多闖闖。
發展經濟與堅守傳統,這并不是相悖的命題。他們之間應該有一個點,取得兩者的平衡,獲得雙贏。正如“世界看見”貴州行,他們在苗寨當地即興邀請人們擔任模特,將傳統手工藝與頂級成衣共同搭配,在一切都沒有彩排和編劇的情形下,將愛馬仕的襯衫與苗族盛裝在顏色上完美融合;或是將傳了祖孫三代的純銀鳳冠戴在了身穿CHANEL“Paris-Shanghai” 高級手工坊系列的拼接刺繡連衣裙之上……美得讓人感動。
對于少數民族手工藝,或許我們應該嘗試著用新的視覺去審視,去發現,去設計,去制作,在合適的環境和氛圍下,讓少數民族的美走進大多數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