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巾慈

作為本屆“大浪杯”最振奮人心的環節——“評委點評會”,得到專家、選手及業內人士的一致好評。選手們終于有了能夠與國際時尚前沿人士、權威專家、知名設計師,以及媒體人共同交流的機會,評委們的點撥使他們對設計與成衣制作技巧等方面有了新的認識。
“他的作品為什么好?”
“金獎作品《如夢令》,不僅從不同維度和空間對服裝進行立體造型,同時服裝的設計表達非常完善和成熟,工藝細節等方面也做得非常好?!?/p>
——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吳海燕
“雖然以印花出彩的作品在國內設計大賽中十分常見,但銀獎作品《家門口那塊田》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的印花設計與參賽主題非常契合,能夠將農村的生活場景真切、鮮活地呈現出來?!?/p>
——北京服裝學院時尚文化與傳播專業總監謝平
“銅獎作品《織巢》剛從T臺走出來就打動了我,它的音樂與服裝的韻味結合得非常好。很多設計師經常會忽略服裝配飾、走秀音樂等細節,事實上,細節的創意也會為作品加分?!?/p>
——中國時裝設計最高獎“金頂獎”設計師羅錚
“此次銅獎作品《典范》很有新意,它大膽地將休閑運動風格與傳統文化結合,這是年輕一代對‘東方現代與前衛感的設計表達。”
——中國時裝設計最高獎“金頂獎”設計師行文波
“為什么我沒獲獎?”
“初評時,我覺得一些對服裝肌理感有所強調的作品非常有趣。但是當成品展示時,我發現它們與效果圖的呈現差別很大,沒有達到預期效果?!?/p>
——中法艾蒙ESMOD北京高級時裝藝術培訓學校校長Heiko M.Buerger
“19號作品《塔之巔》融合了很多元素,如流蘇、編織、鏤空等,每一處都很好。但之所以沒能獲獎,就是因為這些元素用得太多,并且雜亂無章,缺乏整體的連貫性。希望在今后的創作中聚焦于一個設計點,并將它放大到整個系列中。”
——《中國服飾》雜志總編輯李茗芳
“10號作品《MIRANDA》,它的敗筆在于對面料的選擇,塑料材質的運用讓這一系列服裝變得‘廉價,而材料上的黑色線條也打破了服裝本身的美感?!?/p>
——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趙卉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