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軍
(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環境監測站,遼寧 岫巖114300)
隨著人類的進步與發展,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也隨之提高。當前人們不僅僅是在物質上需要滿足,同時對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也提出了更嚴格、客觀、科學的要求。這一變化不僅說明社會文明的進步,更是人類文明的全面升級,也在很大程度上對環境保護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環境保護部門是為人類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的職能部門。但多年來,由于我國縣級監測能力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造成了環境監測和環境管理工作混淆,影響了環境監測的公證性、科學性、權威性。因此,對此進行探討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為落實遼寧省環保廳《轉發國家環保總局關于印發〈環境監測站建設標準〉的通知》,鞍山市岫巖環境監測站于2002年10月28日制定《岫巖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成立了組織,明確了責任,在省、市、縣環保局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在全站職工努力下,歷時一年半的時間,岫巖縣環境監測站的標準化建設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提升了環境監測綜合能力和科學監測水平。現已達到國家標準化建設三級站驗收的各項要求,在鞍山市三縣四區中名列前矛,同時得到專家組一致好評。
岫巖滿族自治縣環境監測站成立于1980年,是岫巖滿族自治縣環境保護局下屬的社會公益性獨立事業法人單位,其職能是承擔岫巖縣境內的環境質量、污染源及其它相關的環境監測任務。主要工作是完成國家、省、市環保部門賦予的任務。業務上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和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指導。在全國環保系統三級監測站設置體制中屬三級站。目前,本站已建設成為技術力量較強,具有良好業務工作環境和擁有相當數量現代化儀器設備的環境監測機構。
岫巖縣環境監測站設有大氣監測室、綜合技術室、水質監測室、附設質量保證小組、儀器設備管理小組、衛生管理小組、安全防火小組4個小組。
該站現有17人,高級工程師1人,工程師16人,科技人員占職工總數的100%,監測人員持證上崗率100%,完全符合標準國家標準化建設人員要求。
2003年12月,岫巖縣環境監測站在省、市、縣三級配套資金扶持下,爭取到第一批省環保廳標準化建設儀器配置份額,購置84臺環保儀器設備。目前,岫巖縣環境監測站儀器基本配置及專項配置均達到國家標準化建設要求。
岫巖縣環境監測站擁有各類先進的監測儀器設備107臺套。包括原子吸收儀、紫外分光光度計、紅外測油儀、環境空氣24h大氣自動監測系統等大中型儀器設備及辦公自動化設備,總價值110多萬元。此外,該站已實現計算機聯網,逐步向自動化管理過渡。人均一臺電腦,同時配置打印機、傳真機等辦公自動化設備。
為了全面掌握全縣各污染源污染程度,為環境管理及征收排污費提供依據,岫巖縣環境監測站對全縣污染源進行全面動態監測,監測頻率為每季一次,并建設動態污染源監測數據庫,全面實現動態管理。
岫巖縣環境監測站目前監測范圍涉及:大氣監測、廢氣監測、降水監測、水質監測、噪聲振動監測、土壤監測,目前具備監測能力的項目為56項,實際開展的監測項目為42項。具體見表1。
岫巖滿族自治縣環境監測站在標準化建設中以全面改善監測能力為出發點,提出監測人員對儀器做到“五能四會”,五能是:一個人能熟練掌握5臺大型儀器使用及維修;四會即會學習、會操作、會維修、會保養儀器,并挑選本單位人員學習電腦制作,對新購置儀器建立戶口檔案管理制度,運用電腦Word文檔,將儀器按購置日期、儀器名稱、儀器型號、儀器產地、出廠編號、主要技術數據等建立儀器戶口檔案管理,并對每臺儀器進行數碼相片照相,運用Photoshp7.0將儀器相片制作,按儀器名稱、型號制作成合成相片,建立檔案管理,并安排專人對儀器檔案進行管理,將儀器相片貼在檔案袋中,并在檔案袋中裝有儀器說明書、維修理、驅動程序和配件等,裝入檔案袋統一管理、統一編號。為在以后的工作操作過程中容易區分,這樣即對儀器設備上是一種升級化的管理模式,防止儀器說明書在具體的工作中丟失防止隱患。

表1 岫巖環境監測站監測能力
在這次標準化建設中,除了對整體實驗室進行設計外,對儀器室也進行了整體設計,因為大氣室儀器相對要復雜,故將大氣室儀器專門建立在容易拿、位置低、方便快捷的地方。并將大氣室儀器按監測類別、性質、產地,分配給大氣室每名監測員,并運用Photoshp7.0將儀器相片、負責人名字合并在一起,貼在每個人負責相應的柜子前,這樣在使用上,在管理上也是特別方便。
在監測任務下達時,每次使用儀器時只要看柜子上的相片,就能了解每臺儀器存放位置,監測結束后將儀器歸還到原來位置,這樣在管理上是一種提高,在使用時也是一種方便。
儀器在日常使用上還存在諸多問題,如使用人、負責人并非一人,雖然負責人是固定的,可是每次使用儀器都是完全不同的人員。因此在日常使用上,采用登記管理制度,每次使用人在取儀器之前,必須填寫儀器使用登記本,按使用日期、使用情況、使用方法、監測地點、儀器情況等進行填寫,使用完后,由儀器負責人檢查儀器情況,這樣既延長儀器壽命,也有利于儀器故障排除,如發現問題及時發映,及時修理,對儀器負責人也提出嚴格要求,如缺少打印紙、電池、濾膜等,可及時更換,也是提高工作效率或防止工作失誤的一種方法。針對儀器所存在的問題和使用中儀器本身所存在故障、聲響問題也可以在儀器使用登記本上提出,方便負責人及時維護儀器。
在這次標準化配備的大部分儀器中,有很多儀器都是未使用過的最新、最現代的設備,這就對監測人員和使用者提出了很高的技術高求。在這次標配儀器過程中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派專人到儀器標配廠進行系統、全面學習,從理論到實際操作,認真細致的聽廠家講解使用方法、使用步驟、注意事項等等,回來后將學習的心得方法寫成作業指導書,而作業指導書的作用就是對每臺儀器使用方法、注意事項與說明書相結合,而作業指導書更是全面系統貼切的操作書,這樣不會的監測員,在每周五固定的教學當中,跟著作業指導書就很容易學會儀器的使用全過程,比如:打印、輸出、儀器性能,儀器工作環境溫度、儀器充電時間、儀器故障排除等。同時還制作了原始記錄采樣表,與作業指導書一并擺放在每臺儀器存放的柜子里,方便儀器例用人使用及察看。
在日常使用儀器時,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儀器本身問題,如有些儀器需要及時充電或更換電池等維護,因此,要求儀器負責人對儀器進行定期維護及保養,建立半月充電制度,對負責儀器管理的專人員,要求對需要充電的儀器進行定期充電制度,并填寫儀器充電日記,將每次充電方法、充電日期登記在日記中。另外,將每次使用帶電池的儀器進行定期更換電池,將平日不用的儀器電池缷下。而儀器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也會有塵土、灰塵、雜物吸收或貼在上面,將每周五定為儀器保養日,在每周五對儀器進行擦式、除灰塵及加油校準,并檢查儀器各部件是否有損耗,需及時更換部件防止儀器壞損,另外,還定期對儀器進行校準,定期用相應的清洗滌、皂膜流量計對儀器進行檢測,增強儀器的使用壽命,也為環境監測工作做好保障。
[1]萬本太,蔣火華.論中國環境監測發展戰略[J].中國環境監測,2005(1).
[2]蔣燕敏.環境監測在環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儀器儀表與分析監測,2004(4).
[3]宋佳宇.李洪培.加強基層環境監測工作的探析[J].科技風,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