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偉光
南陽市中心醫院放射科,河南南陽 473000
國家衛生部明確提出,要重點對臨床醫療服務規范及相關要求進行完善,并逐步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促進醫院各項醫療質量持續得到改進,保證醫院順利開展診斷工作,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依據[1]。X線片攝影是放射科主要工作內容,其質量管理是臨床醫師書寫診斷報告的基礎。必要時,需要結合X線片診斷結果為患者制定手術治療方案。因此,進一步規范X線攝影技術質量管理,對該院提高整體質量管理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回顧性分析該院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診斷過的10000張X線片,并結合實際工作,探討X線攝影技術質量控制和管理,現報道如下。
該院現有大型X線機四臺。該研究隨機抽取該院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間診斷過的10000張X線片作為觀察對象,其中每個季度2500張。
根據我國衛生部相關規定和要求,嚴格按照放射科X線片5項審片標準進行評片:①位置準確;對比度良好且清晰;②線片表面無劃損及污染情況;③鉛字號碼整齊,未出現錯號;④造影片對比劑充盈滿意、顯影清晰,能夠充分顯示解剖結構形態。以上兩項不符合為丙級片,一項不符合為乙級片,全部符合為甲級片。由技術問題造成無法作為診斷依據的X線片被視為廢片[2]。
將數據錄入到SPSS 15.0統計學軟件中,并對相關數據進行研究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值檢驗,檢驗標準為α=0.05,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隨機抽取的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10000張X線片中,共有236張X線片被判定為丙級線片,188張廢棄片。各季度丙級片率及廢片率未出現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詳見表1。

表1 2013年我院10000張X線片質量等級
導致該院X線片出現質量問題的主要因素為X線機出線量不準、患者移動及技師主觀因素,詳見表2。

表2 10000張X線片質量分析[n(%)]
X線片攝影技術可為臨床疾病診斷和治療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根據多年臨床工作經驗認為,導致X線攝影技術出現質量問題的主要因素包含兩大類,即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3]。該研究結果顯示,導致2013年10000張X線片出現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客觀因素中,如X線機出線量不準確及膠片質量問題等。切實提高X線攝影技術質量管理,不僅可對放射科質量控制產生推動作用,也對該院整體質量監督具有重要意義[4]。結合實際工作,X線攝影技術質量管理方法如下。
X線機出線量不準確、膠片質量問題等不良因素,可導致X線片出現中心線不準確等質量問題。實際上,雖然這些問題主要是由客觀因素所導致,但與操作人員技術水平也有一定關系。因此,在對患者實施X線檢查時,相關操作人員應重點對儀器設備性能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后及時進行修正。同時,應根據患者不同疾病種類,準確掌握攝影及照射位置,了解重要指征,牢記照射要點。
切實提高X線攝影技術質量管理水平,需要操作人員和機器的密切配合。首先,應正確掌握機器曝光條件。實際工作中,操作人員要根據不同型號機器自身性能,制定對應操作規范。操作人員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操作,機器應每個月校正一次,使X線片質量能夠滿足臨床需要;其次,保證膠片質量。臨床開展X線檢查時,需要用到大量膠片。膠片質量一定程度上影響到X線檢查質量。因此,使用應以“先試用后購進”為主要原則,未經試用的膠片,一律嚴禁應用。控制每次膠片購進量,方便保管,進而減少損失[5]。
該院放射科X線攝影技術質量管理主要工作為對X線片進行評定,因此應建立健全相應制度,并將其貫穿在臨床檢驗工作中。評片工作應在科室主任領導下,以我院臨床診斷作為整體出發點,進而從領導層面保證質量監督和控制體系順利實施,使質量管理工作更具公平性、合理性及客觀性。
該研究隨機抽取該院2013年10000張X線片,結果顯示,丙級線片236張,廢棄線片188張。導致X線片出現質量問題的主要因素為X線機出線量不準、患者移動及技師主觀因素、膠片質量問題。提示臨床相關操作人員應重視X線片照射質量,并以身作則,從細節處將質量問題和隱患消除。
[1]趙耀超.主動形變模型在X線股骨分割及測量中的應用評價[J].中南大學,2013,5(2):6-7.
[2]周文燕.醫院放射科質量管理的研究進展[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8(4):476-477.
[3]劉偉,沈鈞康,周麗娟.全數字化乳腺X線攝影在乳腺癌診斷中的作用[J].West China Mediacal Journal,2012,11(27):1652-1653.
[4]王向榮.基于圖論的醫學X線圖像處理[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2.
[5]鞠志英,李俊,章琪,等.數字化醫學影像學信息系統在放射科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國境衛生檢疫雜志,2014,6(17):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