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靜
河南開封市結核病防治所內二病區,河南開封 475000
風險管理指的是對識別、評價和處理已經存在的或潛在的風險,盡量避免發生風險事件,降低風險事件對患者造成的危害,減少醫院的經濟損失[1]。由于護理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而引起的間接或直接患者傷殘或死亡等后果的可能性稱為護理風險[2]。為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以在該院內科住院的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護理部對于在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潛在的風險隱患,加強風險管理,正確認識、評估、防范和補救風險,明顯降低了護理風險,使護理質量得到提高,增加了患者的滿意度,取得的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以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該院內科住院的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9例,女21例,年齡5~79歲,平均(45.36±16.15)歲,病程2~15年,平均病程(8.01±3.25);受教育程度:3例小學及以下學歷,17例初中學歷,51例高中至大專學歷,19例大學以上學歷。隨機的把9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45例,對兩組患者的受教育程度、病程、年齡及性別等基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的患者使用常規的護理管理方法進行治療,具體方法包括幫助病人緩解心理壓力,多與患者溝通,對于病房內保持清潔,告知患者經常鍛煉及營養的補給等。實驗組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強護理風險管理,主要有:①提高護理人員的認識,強調安全,提升風險意識。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影響安全的因素逐漸增多,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能夠提高法律及安全意識,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減少護患糾紛,通過提升風險意識來達到防范風險的目的。②提高護理人員素質,耐心傾聽患者的心聲。住院患者普遍有煩躁、恐懼及焦慮的心理,導致患者的脾氣暴躁,對護理人員產生仇視,導致護患關系緊張,加大了護理風險,護理人員應對與患者溝通,耐心的向患者講解有關知識,尊重患者的權利。③完善制度。護理人員在操作過程中應認真執行查對制度,在醫囑的處理、配藥、注射的過程中,應設置醒目的標志和警示牌,實施2人同時查對制度,在執行護理操作的過程中認真制定三查七對,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醫生[3]。④維護病區的環境安全。對于神智不清的患者在床上加護床檔,防止墜床,遠離危險物品,以免發生意外傷害,在地面濕滑處放置警示牌,防止摔倒[4]。⑤補給營養。對于一些長期臥床的患者,因為局部長期受到擠壓,造成血液循環不暢和神經營養紊亂,使得局部組織營養不良且長期缺血,從而出現軟組織壞死,護理人員應指導家屬為患者按摩,間隔為2 h,若病情嚴重者可適當縮短按摩時間,并指導患者食用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肪飲食,必要時可給予靜脈營養治療。⑥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如何觀察自身病情變化,注意合理飲食,在功能鍛煉時期應注意安全,必須有家屬陪護的情況下進行,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素質,豐富知識,正確的指導患者。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11.5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用百分率(%)表示。
比較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 讓兩組的患者填寫該院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護理人員的服務情況進行分析比較。該表包括不滿意、基本滿意、滿意三項,滿意度=(基本滿意+滿意)/總例數×100%。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68.89%,實驗組的滿意度為95.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值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n(%)]
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目的是希望每個護理人員都具有識別護理風險的能力,重視在工作中出現的容易忽視的和潛在的因素,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對患者的傷害[5-6]。護理風險發生的根本原因是護理人員專業水平的不同,護理人員應該具備準確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的能力,及時的發現問題并報告給醫生,及時處理,注意護理記錄的完整性及真實性[7],均可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率。另外,為了便于研究,護理人員還需要對各類風險進行分類,對于不同的護理風險,實施不同的管理措施,能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8]。護理人員應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住院環境,保持病室光線充足,溫度適宜,減少噪音,使患者保持舒暢的心情,可加速病情的好轉[9]。另外,加強護理人員的知識培訓及素質教育,實施全面的護理管理,對護理缺陷進行認真地分析,多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及時解決疑難問題,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主動服務患者,讓患者有家一般的感覺,提高護理質量,加速患者康復,該研究結果與文獻[10]結果一致,說明其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突出,滿意度高。
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可知:對照組的滿意度為68.89%,實驗組的滿意度為95.5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的職責就是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提高護理水平,增加患者的滿意度,降低風險,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1]李鳳婷.內科護理中應用風險管理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4):12-13.
[2]劉悅.風險管理在內科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3):78-79.
[3]王文娟.淺談心內科護理風險管理[J].甘肅醫藥,2014,33(4):319-320,F0003.
[4]周恩利.急診內科護理中風險管理護理的實施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4):225-226.
[5]王建,劉亞瓊,朱婷.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醫學報,2013,28(B12):505-506.
[6]肖昌定.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中外醫學研究,2013,11(30):100-101.
[7]陳毅文,姜小鷹.護理安全預警監測防范機制的建立與成效[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10(23):64-65.
[8]Kohlany M,Shokeir A,Mosbah A,et al.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J].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2014,30(12):152-153.
[9]朱正芬,李莉.護理風險管理在心內科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外醫療,2012,31(24):119-121.
[10]胡芳.風險管理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