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天闖
南陽市中心醫院藥學部,河南南陽 473009
抗菌藥物是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類藥物,在我國抗菌藥物濫用問題十分嚴重。為此,衛生部組織實施了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現對某三甲醫院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實施效果進行分析。
某三甲醫院,分別隨機抽取2011年5月和2014年5月門、急診處方各200張,住院患者病歷各200例,I類切口手術病歷各100例進行統計分析。
參照《2013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等[1-3]相關要求,對抗菌藥物專項整治前后門、急診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使用強度、I類切口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情況、微生物樣本送檢率進行統計分析。
相關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
隨機抽取2011年5月及2014年5月門、急診處方各200張,對抗菌藥物使用率進行統計分析,見表1。整治后門診處方抗菌藥物使用率下降為5.5%(P<0.05),急診處方抗菌藥物使用率下降為1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門、急診抗菌藥物使用率[n(%)]
隨機抽取2011年5月及2014年5月住院患者病歷各200例,對抗菌藥物使用率、使用強度、住院患者微生物樣本送檢率(送檢率)、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微生物送檢率(限制級送檢率)、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微生物送檢率(特殊級送檢率)進行統計分析,見表2。整治后各項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n(%)]
隨機抽取2011年5月及2014年5月I類切口手術病歷各100例,對I類切口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給藥時機、用藥療程、品種選擇、聯合用藥進行統計分析,見表3。整治后各項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I類切口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情況[n(%)]
表1顯示,抗菌藥物專項整治前門、急診處方抗菌藥物使用率分別為26%、59%,整治后為5.5%、12%,較整治前有顯著下降(P<0.05),達到了衛生部的要求。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如表2所示,整治前抗菌藥物使用率、使用強度分別為63%、57.32DDDs,整治后下降為39%、34.73%(P<0.05),送檢率、限制級送檢率、特殊級送檢率整治前分別為0、0及11.42%,整治后提升至67.3%、68.3%及83.7%(P<0.05),達到了衛生部的要求。表3顯示,專項整治后I類切口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為23%(P<0.05),較整治前有了大幅下降,達到了衛生部的要求(≤30%),不存在聯合用藥現象,給藥時機也基本合理[4]。用藥療程和品種選擇較整治前有了明顯改善,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患者抗菌藥物預防用藥療程達7 d,品種仍選擇三代頭孢菌素、左氧氟沙星等,建議繼續加強對I類切口手術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培訓和督導,認真學習衛生部38號文件,促進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5-6]。
綜上,通過3年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抗菌藥物各項指標得到了顯著改善,促進了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提高了該院抗菌藥物治療水平。針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建議繼續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管理,逐步完善相關制度、指標體系和長效工作機制,促進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續改進。
[1]衛計委.關于進一步開展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通知[S].衛辦醫政發[2013]37號.
[2]衛生部.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S].衛辦醫政發[2009]38號.
[3]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S].衛生部[2012]84號令.
[4]王會容,羅誠.臨床藥師干預I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成效分析[J].中國藥業,2014,23(16):70-72.
[5]高寧舟,沈杰,周海峰.I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應用干預及480例結果分析[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4,39(1):77-81.
[6]王麗.I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使用管理[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4,25(4):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