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冰, 林海旦, 亓文濤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浙江 杭州 310018)
?
高校實驗隊伍“四位一體”建設機制探索
樊 冰, 林海旦, 亓文濤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浙江 杭州 310018)

實驗室是師生從事創新實踐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反映高校教學水平和科研實力的重要標志。高水平的實驗室不僅僅是要有先進的硬件設備,更要有高水平的實驗隊伍。通過高校實驗隊伍現狀的調研和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了加強實驗隊伍建設的對策,結合學校實際構建了制度保障、團隊建設、激勵約束、培養培訓“四位一體”的實驗隊伍建設機制,規范了實驗隊伍的管理,提高了實驗隊伍的綜合素質,調動了實驗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促進了實驗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高校; 實驗隊伍; 建設機制; 團隊建設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指出要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加強實驗室等基本建設[1]。通過多年投入,高校實驗室硬件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進,儀器設備的先進性和發達國家相比較為接近,有些甚至超過了發達國家,但實驗室的研究和管理水平卻嚴重滯后于硬件建設,核心問題就是實驗隊伍的建設。實驗隊伍建設是實驗室的主體,是實驗教學與科研、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骨干力量[2-3]。構建一支結構合理、綜合素質好、技術水平高、具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的實驗隊伍,是建設好實驗室的根本保證,也是建設高水平大學的迫切需要。
近年來,高校逐步加大了實驗室人員建設力度,實驗隊伍數量、學歷水平等得到了提升。根據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實驗室信息統計分析,普通本科高校實驗室隊伍人數穩步增長,2012—2013學浙江高校年實驗室隊伍總人數達到9049人,年均增長率9.52%;實驗室專任人員學歷結構也有改善,具有碩士學位的最多,占總人數的46.06%[4]。
我校目前共有實驗專職人員76人,其中博士學歷僅5人,正高級職稱1人,高職稱大多數為45歲以上的教師,實驗系列人員的學歷和職稱結構都遠落后于教師系列人員。高校實踐教學、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對實驗室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實驗隊伍建設滯后已成為學校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分析現階段高校實驗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實驗隊伍定位模糊
根據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實驗室信息統計分析,高校專任人員和兼任人員的比例接近1∶1,且近5年來兼任人員增速高于專任人員[4]。長期以來實驗隊伍的界定不統一,有些高校將實驗隊伍分為三類:實驗教學、實驗技術人員和實驗室管理人員。其中實驗教師以常規教學為主;實驗技術人員以教學、科研提供技術支撐為主;實驗室管理人員以負責實驗室常規管理為主。有些高校分類更為細化,還增加了實驗科研人員,更突出實驗人員的實驗科研能力;有些高校則將實驗人員統稱教輔人員,既要進行實驗教學,又要輔助科研,還要承擔實驗室的日常管理。在考評的時候,不是將他們納入教師隊伍,就是將他們納入科研或者管理隊伍,參照相關標準考評。實驗室人員游離于教師和管理人員之間,歸屬感不強[5-6]。
1.2 激勵保障措施不健全
浙江省高校實驗室建設指導委員會對全省高校實驗室人員情況進行的問卷調查和結果分析可知,實驗室人員壓力大,穩定度不高。有一半人員若有機會想去其他部門工作,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員安心在實驗室崗位工作。有三分之一的人認為實驗室隊伍不穩定,主要原因是待遇偏低、地位低、晉升機會不多等。
高校實驗人員無論在職位、津貼和職稱上都相對低于教師和行政人員,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的聘任、考核和獎勵制度,“干多干少一樣,干和不干一樣”的現象仍然存在。出類拔萃的人又難以脫穎而出。這樣使實驗室人員失去工作熱情,缺少對技術精益求精的鉆研精神和對事業的樂于奉獻精神。研究生畢業以后很少愿意到實驗室專門從事實驗技術工作,即便到實驗室工作,也是作為權宜之計,時機一旦成熟,便跳槽尋找新的發展空間[7-8]。
1.3 培養措施落實不夠
實驗室人員要適應新形勢的需求,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業務水平,提高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高校已逐步加大實驗隊伍培訓力度,2012—2013學年,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實驗室專任人員共有12907人接受國內外學歷教育,8142人次參加國內外各種培訓。[4]但由于缺乏統一規劃和明確的規章制度,以及缺少經費等原因,高校對實驗技術人員培養不夠,學習、進修、開會、交流的機會不多。高校一般在實驗室裝修、儀器設備引進上高投入,卻不愿在實驗人員培養上多付出。學校有先進的儀器,卻缺少先進的技術,造成很多貴重儀器常年“束之高閣”,投資效益極低[9-10]。技術精湛的高素質實驗室人才匱乏成了實驗室建設的瓶頸。實驗室人員缺乏持續有效的后續教育,同時受理論水平不足的制約,不能很好地參加實驗室體系、內容、實驗教學手段的改革。
2.1 改變觀念,合理定位
教育部高校實驗室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左鐵鏞院士指出,培養創新人才、建設高水平大學必須有高水平的實驗室作為支撐[11]。高校要摒棄實驗室人員是次要、從屬的錯誤思想,而應定位為融教學、管理、科研、服務于一體的人才,與理論教師、科研人員是一支服務于高校的重要的人才隊伍。
實驗隊伍建設要以專職實驗人員為主。其職責包含實驗教學準備、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新實驗項目開發、自制實驗儀器設備、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等,需實行坐班制。要提高實驗教師地位、消除與理論教師的差別,只有這樣才能使實驗教師崗位成為人們羨慕的職業,從而吸引優秀人才加入這支隊伍。
2.2 健全體制,提高素質
體制和制度是實驗室隊伍建設的基礎,要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和相關政策并落到實處,為待遇提升、職稱晉升、人員培訓等提供制度保證[12]。高校應根據不同人才需求,建立相關用人制度和合理的激勵機制,在崗位設置、職稱評定等方面對應實驗室教師給予一定的特殊政策,使一些高學歷、高素質、高層次的人才能安心、穩定地從事實驗室工作,使實驗隊伍學歷、職稱結構和整體素質得到明顯提高。
2.3 合理定編,優化結構
按照教育部編制規定,根據實驗教學、研、公共服務等不同任務和崗位要求,對實驗室進行合理定編設崗,合理設置崗位數量,并采取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等措施,逐步實行固定編制和流動編制相結合的聘任制度[13]。還可根據實際需要增設教授級崗位和特殊崗位,引進和聘用一些有技術專長的高級專門人才,如企業中具有工程項目經驗的工程師擔任實驗指導教師,參與實驗教學課程的設置、教材的編寫等。
高校應將在實驗室工作業績突出的工程技術人員聘任到關鍵崗位,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并給予相應的待遇,從而充分調動實驗教學中各個層面人員的積極性,激發創造力,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達到優化實驗技術隊伍結構的目的。
2.4 制定科學的考核制度和激勵措施
建立科學、合理的量化考核制度和激勵機制,是增強實驗室人員責任心,調動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重要保障。通過量化指標,考核實驗室人員在實驗改革與創新、大型儀器設備管理與功能開發、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等方面的業績。考核結果存入業績檔案,與職務評聘、職稱評定、年終考核、津貼等掛鉤,打破吃大鍋飯的狀況,體現公平公正原則。從而提高實驗室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建立“各司其職,人盡其才”的良好的實驗室工作氛圍。
2.5 加強對實驗隊伍業務交流和培訓,提高隊伍素質
學校每年應拿出一定經費,有計劃地開展實驗室人員的培訓并使其制度化[14]。通過引進、提高學歷和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實驗室人員的整體素質。鼓勵和組織他們參加各種實驗教學研討會,交流實驗教學經驗。創造條件,加強交流,安排去兄弟院校參觀考察,開闊視野,提高認識。也可以聘請實驗室方面的專家、學者來實驗室講學、傳授經驗,以提高實驗隊伍的綜合業務素質。
近年來, 隨著教育實驗隊伍建設改革的不斷深入,許多專家學者、實驗室管理工作者圍繞如何建設好這支隊伍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如上海大學2008年制定了“關于實驗室“技術主管”崗位的考評及聘任的試行辦法”,設立了四級技術總監和兩級技術主管崗位;清華于2004年開展工程實驗技術校設關鍵崗工作,形成實驗技術核心隊伍,引導實驗技術隊伍建設方向,學校還在工程實驗技術系列中設立研究員職稱,激勵高水平的技術人員脫穎而出[13-14]。浙江大學2011年重新實驗隊伍進行了梳理,并開展了新一輪的崗位聘任工作,設置了“求是特聘實驗崗”[15]。據悉,浙江省教育廳也嘗試在設置實驗系列正高職稱評選,這無疑對實驗人員是一個喜訊。學校以打造一支適應高校發展的技術精湛、結構合理、愛崗敬業、相對穩定的高素質實驗隊伍為目標,積極探索實驗室隊伍改革,構建了“四位一體”的實驗隊伍建設機制。
3.1 建章立制
實驗室專職人員的規范化、專業化管理,需要有效的制度保障。學校在原有“實驗室人員管理辦法”基礎上,制定了“實驗室專職人員編制核定辦法”、“實驗室專職崗位聘任辦法”、“實驗室專職人員考核細則”等系列制度[16-17]。
“實驗室專職人員編制核定辦法”規定實驗室專職人員編制由實驗教學管理、儀器設備管理維護、實驗室建設與綜合管理和調節人員等四部分組成,學校下達給各學院的實驗室專職人員編制,不準挪作它用。
“實驗室專職崗位聘任辦法”規定實驗室專職崗位的聘任實行總量控制,按需設崗、分層設置,按照競聘上崗、固定與流動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實驗室專職人員在實驗室建設、管理服務中的作用。崗位分為實驗教學、大型儀器設備和實驗室建設與綜合管理崗三類,崗位分為關鍵崗、骨干崗和普通崗三個級別。
“實驗室專職人員年度考核”為客觀評價實驗室專職人員的工作業績提供了依據,規定實驗室專職人員單列考核,同時規定設立專項獎勵,鼓勵實驗室專職人員積極從事實驗技術研究、營造優秀實驗室專職人員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
3.2 加強團隊建設
實驗室工作涉及實驗教學、儀器設備管理、實驗室管理、實驗專項建設等多項內容,實驗室隊伍也由專職和兼職人員構成,打造一支凝聚力強、協同創新的實驗團隊是是實驗技術隊伍管理的一種新探索。
學校探索建立“團隊帶頭人-主管教師-研究生”的“金字塔”型的實驗教學團隊。團隊帶頭人由熟悉實驗室工作,具有較強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在實驗室建設與管理中起領軍人物的資深教授擔當。團隊帶頭人需把握學科建設發展方向,做出團隊發展規劃,統一協調實驗教學活動。主管教師是團隊的中堅力量,由教學、研究、工程、實驗系列人員組成,職稱、知識和年齡結構不同。除此之外,學校還聘請企業技術人員兼任實驗中心教師,吸納學生參與產學研合作,使實踐教學內容、手段與工程應用實現無縫對接。研究生為本科生實驗實踐活動提供大量基礎性的輔導,使教師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實驗教學改革,不斷提升實驗教學水平。“金字塔”的實驗教學團隊,使本科生實驗實踐活動得到團隊所有教師指導,這種“多對多”培養模式與師傅帶徒弟式的“一對多”培養模式相比,更適應于全面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工程教育要求。
3.3 建立激勵約束機制
激勵約束機制即通過物質、精神等方式,去激發人的內在動力和要求,迸發出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規范人的行為,朝著激勵主體所期望的目標前進[18]。為提高教師參與實驗教學的積極性,2012年修訂了“實驗室管理工作量核算辦法”,規定實驗室管理工作量不設上限,在實驗室管理工作量上增加了實驗室安全管理、實驗室開放和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等部分,給專職實驗系列人員基本保障的同事,大大提高了教師從事實驗室管理積極性。
鼓勵自制儀器設備研制,制訂“自制儀器設備專項管理辦法”,設置校級自制儀器項目,從立項、經費支持、報獎等方面加以激勵和推動;鼓勵從事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改革研究,設置高等教育研究項目實驗專項,部分學院還設置院級實驗專項;加大實驗室信息化建設,今年將首次設置虛擬仿真實驗項目評選。
加強我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管理,制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經費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其中用于實驗隊伍建設費用,不得少于經費總額的10%。
實驗系列單列職稱評定,重點考核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方面的業績;實驗系列新進人員重點考核實驗操作技能,條件放寬到碩士研究生以上。今年還將設置優秀實驗室工作者獎,評定結果計入個人業績檔案,作為晉升考核的依據。
3.4 重視培養培訓
科學技術的發展,先進儀器設備的引進需要實驗人員不斷學習,提高自身業務水平[1]。學校起草了“實驗室隊伍培訓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實驗室專職人員每年必須參加2次及以上培訓(安全培訓除外),主要從4個方面開展。
(1)實驗室安全培訓。實驗室新進人員必須參加實驗室安全考試,危險等級高的實驗室還需專業實驗安全環保培訓后才能上崗。每年學校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方式組織安全培訓3次以上。
(2)學歷培養。鼓勵實驗室人員在職進行學歷進修。對于成績突出、安心工作的本科以上學歷的實驗室人員,經所在單位同意,可根據人事處相關規定申請報考在職碩士和博士。我校去年有3名實驗專職人員取得博士學位,博士學位。
(3)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培訓。組織實驗室人員參加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相關培訓如實驗室信息化建設、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實驗教學改革研討等,了解國家教育改革與實驗室發展的新形勢,學習國內外先進實驗教學與實驗室管理經驗。
(4)儀器設備培訓。對新購置的大型儀器設備,要求管理及使用教師參加培訓。大型儀器設備管理員未經培訓或培訓不合格者,不得上崗;其他使用教師未經培訓,不得自行操作。學校每學期都會邀請設備廠商來校就儀器設備的發展、使用和操作進行講座。
(5)組織實驗室參觀交流學習。組織各學院分管領導、實驗室(中心)主任等到他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調研、交流;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內交流活動,。如舉辦“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成果交流會”,“實驗室開放活動日”等活動,為學校各實驗室提供經驗交流、成果展示、資源共享的機會。
通過“四位一體”的實驗室隊伍建設機制實施,實驗專職隊伍的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均得到了明顯改善。近3年來對外招聘碩士以上學歷實驗人員近30名,有6名教師評上了高級實驗師,同時吸引了大量優秀教師從事實驗室教學和實驗室管理活動,甚至有教師主動要求轉崗到實驗系列。學校已建立了多支高素質實驗技術團隊,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自制儀器“智能動態組織工程軟骨體外培養箱”榮獲“第三屆全國高校自制實驗教學儀器設備優秀成果二等獎,近5年來,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ACM)和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等頂級權威賽事中獲得國際、國家級獎勵170余項、省部級獎勵500余項,在省內高校名列前茅。
[1] 王文杰,劉 瀚,門建兵,等,新形勢下高校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的探討與研究[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11):226-228.
[2] 施 瑞,何曉威,蘭 山. 加強實驗技術隊伍建設 提高實驗教學水平[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1):218-220.
[3] 賈嚴寧.加強實驗技術隊伍建設 進一步提高綜合素質[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2):220-223.
[4] 2012/2013年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實驗室信息統計分析[Z]. 浙江省教育廳, 2014.
[5] 錢小明. 新時期高校實驗隊伍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1):203-205.
[6] 宋 婧. 淺議新形勢下高校實驗技術人員應具備的素質[J].價值工程,2012,31(31):247-249.
[7] 余 萍,林 深. 關于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建設的若干思考[J].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7(3):41-43.
[8] 劉思亮,田傳軍,邱煒韜,等. 高校實驗技術人員職業幸福感缺失影響因素的分析及對策[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1):178-180.
[9] 樊 冰,吳立群,林海旦,等. 基于CDIO模式的創新實驗平臺[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2):220-223.
[10] 伏 蓉,高英偉,范 美,等.新形勢下高校實驗技術人員面臨的挑戰和創新策略[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15):151-152.
[11] 王元松,劉成玉. 青島大學醫學院實驗技術人員現狀調查與分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9):153-156.
[12] 魏 偉.高校實驗技術人員考核機制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1,30 (12):157-161.
[13] 李福星,王昌軍.加強高校實驗技術人員綜合素質培養的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 29(11):153-155.
[14] 譚冠中. 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高校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建設[J]. 高教論壇,2010, (1): 102-104.
[15] 李 琰,饒 星,甘煥英,等. 高校實驗技術人員績效考核的“三類四效益”方法[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8):369-372.
[16] 陳 晶,肖洪彬,劉 玠,等.注重內涵建設 打造優秀實驗技術人員隊伍[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10):176-178.
[17] 鐘敏建,張文俊,陳 新,等.設立技術崗位 激勵實驗技術人員[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8)::155-157.
[18] 王會民.我國普通高校教師激勵機制及對策研究[D].哈爾濱: 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
On Four-in-on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Laboratory Team in Universities
FANBing,LINHai-dan,QIWen-tao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 Zhejiang, China)
The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place of innovative activity and practice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but also an important mark of reflecting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in universities. The laboratory with high level is not only have advanced equipment, but also have the laboratory team with high leve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laboratory team in universitie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team. A Four-in-on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is proposed and used in our university, which involv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m construction, incentive and constraint, and training. These measures contribute to achieve canonical management, improve overall quality, encourage initiatives, and achiev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laboratory tea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aboratory team; construction mechanism, team building
2015-02-28
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資助(Y201327158),浙江省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項目資助(Y201302),2014年度浙江省教育技術研究規劃課題(JB010)
樊 冰(1979-),女,河南許昌人,碩士,科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實驗室建設與管理。
Tel.: 0571-86915023;E-mail: fanbing@hdu.edu.cn
G 642.0
A
1006-7167(2015)05-0224-04